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梅村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汤显祖去世时,吴梅村虚龄八岁,前者是江西临川人,后者是江苏太仓人,而且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自遂昌弃官归家后,再也没有到过吴地,在汤显祖生前,吴梅村应该没见过他,两人似乎联系不到一起去,但两人之间却有师承关系,即汤显祖是吴梅村的师祖,这其中有个关键性的人物就是李明睿.李明睿是汤显祖的学生,又是吴梅村的老师.一个人求学,一生可能有很多老师,古今皆然,如果泛泛地讲师承关系,意义似乎不大,但汤显祖与李明睿的师生关系、李明睿与吴梅村的师生关系,都非比寻常,吴梅村虽然没见到汤显祖,但了解他和汤显祖的这层关系,对深入研究吴梅村其人、其文应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京史志》2011,(2):3
位于伯渎河畔,江南第一古镇的梅村,在深厚的吴文化底蕴沉淀和现代教育的交汇融合中,孕育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梅村实验幼儿园。她创  相似文献   

3.
叶君远 《文献》2001,(3):170-176
吴梅村与瞿式耜是至交好友,他曾为瞿式耜写下过两首七言歌行.《梅村家藏稿》卷五十八《梅村诗话》介绍了这两首歌行写作的缘起:  相似文献   

4.
《吴梅村年谱》冯其庸、叶君远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吴梅村是明清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七言歌行延续唐人古风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一座丰碑。冯其庸、叶君远这两位先生,积十余年之功,穷搜博引,编纂成这部厚重渊  相似文献   

5.
李学颖先生整理的《吴梅村全集》,是迄今为止收录吴伟业作品最完备的读本,然仍略有疏漏。笔从现存献中辑得吴氏集外二篇、词一首,或可补《全集》之不足。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7,(6)
吴梅村诗文辑佚成果可观,但还有未开拓的盲区。现有辑佚成果来源文献类型很广,包括诗文选集、诗话、地方志、尺牍书札集、族谱、文人笔记、文人私撰史书、道观志、存世书画墨迹等,然而佛教文献却一直未进入研究者视野。从目前习见的佛教丛书中即可辑得吴梅村佚作五则,包括佚诗一首、扁联一副、佚文三篇。可以借之扩大对吴梅村交游范围的考察,补充其年谱编撰的材料,了解他对诗禅关系的看法。明清文人涉佛者极多,佛教文献对文学研究意义重大:不仅是文献辑佚的资源库,可补传记、文集记事之阙,帮助研究者观察文人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多种面向;也是理解文人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准确把握其文学思想意蕴的重要资源。明清佛教文献的编撰与刊行数量可观,存世者不少,如能有效利用,对明清文学研究的多维开展必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商周之际,地处关中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扶风一带)的周人一支,由太伯、仲雍率领,长途跋涉到达吴地,史称“太伯奔吴”。从唐人之说,吴在今无锡梅村一带。传说太伯在梅里开凿沟渠,后人称为太(泰)伯渎(伯渎河、伯渎港)。太伯渎为梅里一带沟通水道,全长约87里。后人考证,其线路是以梅村为中心,西北经太伯桥通往无锡,东南经鸿山通往苏州,民国著名水利专家武同举认为,这是中国最古的运河。  相似文献   

8.
郭子玉 《丝绸之路》2012,(24):90-91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其生活积累、思想倾向、性格气质、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最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画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绘画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来,安徽为人文荟萃之地,合肥龚氏即皖中望族,簪缨传世三百余年。著名者有明末清初的龚鼎孽(1615—1673),崇祯七年(1634)进士,入清后受康熙皇帝赏识,官刑部,著《定山堂集》,与吴梅村齐名,素有才子之称。清后期有龚照瑗,历任四川布政  相似文献   

10.
《梅村诗话》以记叙明清之际的诗人事迹为主,萦旋着吴伟业史家的意识和诗人的心绪,借章引句的诗话形式以说史、存史,在清初诗话中别具一格,受到读重视。本只就《梅村诗话》的一些献问题,开展讨论,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
梅村四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又号鹿樵生、灌隐主人,江南太仓州人。复社领袖张溥弟子。通经博古,于诗文、戏曲、书画无所不精,诗尤工丽,堪称有清二百多年间最杰出之诗人。所作歌行,风格独特,足备掌故,号日“梅村体”。一生著述甚丰,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太仓十子诗选》等。  相似文献   

12.
苏州有着优裕的自然条件和悠悠六七千年的漫长明史。自春秋吴国始建城以来,苏州一地就在中华化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吴人曾经好勇尚武,“好用剑,轻死易发。”东晋以后,“武风渐泯,风趋盛。”唐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苏州才子辈出。不仅产生了大量状元级的才人,更有堪称“明第一”的归有光,学巨匠王世贞、冯梦龙,以及“明四家”沈周、唐寅、徵明、仇英以及清代金圣叹、钱谦益、吴梅村、尤侗、沈复……等等光耀千古的化名人。  相似文献   

13.
电影艺术是综合、流动、真实、整体、逻辑的艺术。在当前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背景下,电影,尤其是民族电影除了继续发挥其审美、励志、聚心、启智、导行的重要作用外,还应以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艺术创作的主线,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共同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新,寓教于心,寓教于理,寓教于礼。  相似文献   

14.
冯雅静 《神州》2011,(23):15
艺术作品,通俗的说就是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换言之,艺术家是主体,艺术作品是客  相似文献   

15.
<正>闽北一行,印象深刻的不是武夷山的大川大河,花鸟怪石,也不是大红袍飘逸而出的醉人茶香,而是下梅村村落中祠堂、古井、旧巷那古香古色的老街,流水和风情,以及山护村屯,水养邑人,山环水抱相对封闭安宁的古村神韵。下梅是一座古村落,距离武夷山很近,但却常常被人忽略。下梅村位于一条名叫梅溪的河边,因为处于梅溪下游,故名下梅。据说,当年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常往返于上梅、下梅,观村野农家、山冈田塍梅香飘逸,留下了"晓登初移屐,寒香欲满襟"赞美梅香的诗句。下梅村人按照阴阳五行,在村  相似文献   

16.
赓熙伟 《旅游纵览》2013,(8):112-113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下梅村和茶有着不解之缘,其兴衰皆因茶,明末清初,晋商以下梅村为起点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区至中俄边境的买卖城恰克图约4500公里的万里茶路,据《崇安县志》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三百艘,转运不绝。"由此下梅村因茶而兴盛,并在乾隆年间下梅成为崇安最大的茶市,盛极一时。然而,鸦片战争后,由于  相似文献   

17.
<正>闽北一行,印象深刻的不是武夷山的大川大河,花鸟怪石,也不是大红袍飘逸而出的醉人茶香,而是下梅村村落中祠堂、古井、旧巷那古香古色的老街,流水和风情,以及山护村屯,水养邑人,山环水抱相对封闭安宁的古村神韵。下梅是一座古村落,距离武夷山很近,但却常常被人忽略。下梅村位于一条名叫梅溪的河边,因为处于梅溪下游,故名下梅。据说,当年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常往返于上梅、下梅,观村野农家、山冈田塍梅香飘逸,留下了"晓登初移屐,寒香欲满襟"赞美梅香的诗句。下梅村人按照阴阳五行,在村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当涂县文管所在龙山桥乡双梅村发现一件东吴时期的地券。券为锡质,青色,呈扁条形。长35.8、宽4.3厘米,重350克。券文三行九十一字(见图)。录文如下:"吴故夷道督奋威将军诸暨都卿侯会稽孟赟。息男壹为赟贾男子周寿所有丹杨无湖马头山冢地一丘,东出大道,西极山,南北左右各广五十丈,直钱五十万,即日交毕。关连桥刺奸,齐谨破券,以解是为明。  相似文献   

19.
董召林 《丝绸之路》2011,(10):90-91
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继承中具有艺术活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传统戏曲在艺术创作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古代戏剧艺术家们通过不断创新,使中国传统戏曲承载了优秀的文化民俗遗产。  相似文献   

20.
<正>6.万里茶路的金钥匙在走进下梅村之前,我曾经在网上读到过一段如诗一样的文字,那是关于下梅村的:那些青山和旧舍,微笑着的斑驳的记忆在那发黑的屋瓦下,在那狭长幽深的弄堂中,在那静谧深沉的流水中,在那古老石雕的纹路里,在那孤独而迷茫的石桥上,散发着属于时光、属于记忆独有的馨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