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谚语,它们是在不同的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中产生的。从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智慧、处世哲学和共同心理,也可以看到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经济水平等发展变化的历史痕迹。谚语语言凝练,用很简单的话语即可表达深刻的内涵和寓意,极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倪筱菊 《神州》2013,(2):7-7
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的诗歌《海之声》描写了海浪拍打在海滩上以及涨潮时大海的声音。该研究从语音和句法层面探讨了诗歌的主题:大海对人们内心的启发。该诗的韵律与意象和谐统一。研究表明以上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有助于展现诗歌的音韵美,并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孙乃玲  侯丹 《沧桑》2010,(1):209-209,224
委婉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象征着社会的文明与时代性,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本文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失业、低微职业、年老和死亡四个方面使用委婉语的差异之处,分析这些委婉语产生的文化因素,旨在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尹筠杉 《神州》2012,(34):45
我国的英汉对比研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几代人的辛勤付出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和发展。英汉对比研究对当代语言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英汉对比的理论意义、英汉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标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总结出英汉对比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象征着社会的文明与时代性,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本文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失业、低微职业、年老和死亡四个方面使用委婉语的差异之处,分析这些委婉语产生的文化因素,旨在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的科学和艺术。汉英这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所以能够转换,是由人类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但是这两种语言在谱系、文字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是它们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均不同的社会中产生并发展来的,被具有不同心理文化的人长期使用而形成。尤其在汉英句法结构方面,虽有相似性,但同时也存在差异。这是汉英翻译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谚语的珠海中,存在一种论说谚语的谚语。这类谚语,从诸方面论说;合起来,就是一篇“谚语研究”。谚语是什么?谚语是世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的判断性的简短结论。这种话,概括性强,注重哲理,意在讽诫。“最崇高的思想寓于最简短的语言之中。”便是谚语定义的好注脚。谚语乃人类经验的储藏室,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蒙古族言:“水滴积多盛满盆,谚语积多成学问。”彝族讲:“前代人不说‘尔比,(谚语、警句),后代人难聪明智慧。”不少谚语论说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哈萨克族说:“最干净的水是泉水,最精炼的话是谚语。”别的民族则说:“谚语——语言中的盐。”生动地说明谚语精粹、隽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9.
英语和汉语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在词汇、结构、语篇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加大了英汉翻译的难度,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全面、仔细斟酌。运用英汉对比分析,了解两种语言的共通点和异点,对阅读翻译的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今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世界化进程促使了中西文化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和熟悉中西文化可以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人民间的友谊和理解。而开展中西文化对比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体会文化差异,从而了解他国文化。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给人们提供了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研究重要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12.
王洪志  范铮 《神州》2012,(5):15+17-15,17
通过武术谚语这种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究沧州武术的审美特征。沧州武术传承了中华武术意境深远的审美特色,具有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神形兼备的韵味之美、美善相济的内蕴之美;同时形成自己浓郁的地域风格,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博大之美、质实本色的厚重之美、独具一格的奇绝之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对比研究汉英修辞格排比与Parallelism,并通过汉英例句分析总结出排比句的英汉互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霄冰  陈科锦 《民俗研究》2022,(6):94-107+155-156
“民俗志”就其文本形式、记述内容和功能而言,具有浓郁的中国本土特色。中国古代不仅有“民俗志”的概念,而且有着悠久的民俗书写传统。古代的民俗记录大体上可分为史志类和笔记类两大体例。前者以方志民俗志为代表,其特点是范式化的写作和作者的隐身;后者则以文人笔记为主,其中“我”的在场、深刻的主观感受性和平民视角,都与现代民俗志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20世纪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又形成了史志民俗志、科学民俗志和传播民俗志三种类型。民俗学界对民俗志书写范式的反思与新型民俗志的写作实践,不仅是对当前民俗学学术理念的回应,还显示出了回归中国本土民俗志诗学传统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正>事物是文章反映的内容,文体和文风是文章反映事物的表现形式。任何著述的形式都是为其内容服务的,不同类型的著述有不同的文体和文风要求,志书也不例外。志书采用什么样的文体和文风,也就是说以什么形式表达志书所要反映的内容,这是编纂人员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志书的文体和文风,科学地表达志书所要反映的内容,对于提高志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一、志书的文体文体,即文章的体裁。文章因内容、表达方法和功用的不  相似文献   

16.
以往学界把语体、文体两概念混为一谈。当下学界已经把语体、文体分别开来。所谓语体就是指文章的语言体式。所谓文体就是指文章的体裁样式。对于志书语体和文体问题,此前方志学界虽都有所研究,但迄今仍未形成明晰的结论。对于修志者来说,语体和文体问题都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语体和文体越明确,修志人的写作活动就越自觉,写作成果就越理想。反之,如果志书作者对于志书语体和文体一知半解或全然不知,那他动起笔来就会言不得体,文不得法,甚至可能使成果变成一种四不像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锡伯语谚语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其语言特征结构整齐、押韵和谐。通过分析锡伯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语言特征,可以了解锡伯族历史、习俗信仰等文化信息,对学习锡伯语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戏曲谚语、口诀,属《中国戏曲志》志略中的一个项目。在编纂中,如何使之合乎上书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开梅 《文献》2000,(4):26-35
我国文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体式不同、功用各殊的文章体裁,亦千姿百态、蔚为大观.盟誓文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年鉴的文体是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体裁,它是由年鉴的性质与功能决定的。国外情报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给年鉴下的定义是:“有关国家、人物、事实、专题等方面的有用资料和统计数字的摘要。它是一种不加修饰、去掉形容词和副词、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