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新增选的全国政协常委名单中,我看到了李默庵的名字。他,就是著名爱国人士、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现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李默庵先生吗?想到这里,我就决定去采访他。 4月17日,我按照约定时间到他的北京新居去采访他。这是一所高20层新建的大楼,楼里宽敞、明亮、舒适。这位老人在会客厅里热情接待了我。他虽87高龄,但仍神采奕奕,保留着军人气质。他热情爽朗,让家人给我泡茶拿烟,并接着就和我开门见山地谈起来。我是第一次见他,但很快就有一见如故之感。这次采访使我对李默庵先生有了更多了解,也使我对他更加敬佩。 热…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一年以前写的,没有发表。原本是希望直接采访刘大年先生,获得更多的第一手史料,并且已经向刘大年先生提出了采访提纲,准备等待稍有空闲时进行。渠料空闲没有等来,大年先生已经作古。刘大年先生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他对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历史学界、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史学界的贡献,尚待时日清理,本文只是对大年先生有关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以及与此有关的话题作一追忆,借以悼念刘大年先生。  相似文献   

3.
电话里响起陌生的声音。一问,才知道那是陈新桂先生的儿媳的一位朋友从京来沪,她托他来我家取磁带。我给了他4盒录音带──—既不是《济公曲》,也不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而是陈新桂先生生前跟我的谈话录音。那是我写《罗隆基传》时,赴京访问陈新枝先生,他一口气跟我谈了4小时,不仅谈他与罗隆基的交往,而且也细谈了自己坎坷多难的一生。就在我访问他之后不久,陈新桂先生与世长辞。他的儿媳听说我采访过他,给我写信,问那些录音带还在不在。对重要的采访,我都永久保存录音带。我当即答应复制4盒送她。她收到后,全家细细听了…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20日,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艺原第一副院长、著名话剧演员于是之先生因病辞世,享年86岁。本刊采访了于老的多年好友,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艺原副院长、著名导演、演员苏民先生。虽然87岁的苏老因身体原因未能亲自出席告别仪式,但他让儿子濮存听代向于是之夫人李曼宜致哀。采访中,痛失老友的苏先生不仅讲述了于是之对北京人艺和中国话剧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很不喜欢”编剧们改动他的小说,个中主要原因是他的小说情节大多写了11个“版本”而最后只采用其中一个“版本”。一次,有位女记在采访金庸先生时,他正在修改《越女剑》的书稿,该记看到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的字,十分惊叹金庸先生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余玮 《文史博览》2007,(8):12-14
叩响国家语委宿合楼的一户门铃,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迎候了我们,他就是记者所要采访的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相似文献   

7.
采访柳斌杰先生,动机绝非他是正部级官员又具备亲和力这么简单,尽管高级官员的确难以接触,而他恰又表现出应对媒体的意愿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世界》2013,(7):150-150
“诗中有画”是用以赞美古人王维的诗作;“菜中有画”却是今人对王月铭先生厨艺的精湛概括。新天地朗廷酒店明阁中餐厅主厨苏巍青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坦言,在他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对他个人影响最大的,便是他真正拜过的老师王月铭先生。当下,来到明阁餐厅您就可以近距离体验王月铭先生的精致菜品。  相似文献   

9.
今年夏天,笔者在哈尔滨有幸见到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好协会主席季塔连科先生,他愉快地接受了我就中俄友好关系问题的采访,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谈话.  相似文献   

10.
老于太太     
近半年前,我们采访过张正隆先生,听他讲战争中的故事,意犹未尽,又约他写这个专栏。第一部分说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香玉 《神州》2014,(7):102-105
<正>在本刊采访的诸多知名画家中,董振涛先生算是特殊的一位。说其特殊,一是美术院校毕业,属科班出身,又师承名家孙其峰先生。二是他曾为美术记者,采访过许多书画名家。董振涛之所以涵养和水平极高,除了他自身的艺术修养外,还与其接触过的诸多大家有关。诸多"大家"打开董振涛的艺术视野董振涛1994至1998年在《今晚报》主编《翰墨苑》书画版,集采、编于一身。期间,董振涛遍访了全国100多位著名书画家,撰写106篇专访文章。他接触过的书画大家,对他日后做人从艺都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吴作人、廖静文他们那种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韧性,坚定了董振涛对中国画探索的  相似文献   

12.
热地主任答本刊记者问编者按:1994年3月,本刊记者采访了正在北京参力。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的热地先生,向他提出了八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本刊国内外读者所关注的。身任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书记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热地先生,...  相似文献   

13.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发表的《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是朱维铮先生的口述,由金光耀先生采访整理。看到这篇文章感到很亲切。金光耀先生是历史学家,还钟情于文革史研究,我很敬重。我和朱维铮先生也有过交往,1982年,我(时任《红旗》杂志编辑)到复旦大学组稿,曾在他家和他晤谈,很投机,他还送我他著的书。朱维铮先生这篇口述,是研究文革史的一份重要史料,但他关于北京地质  相似文献   

14.
灾区建筑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提高建筑的防震能力以未雨绸缪?灾区如何重建?带着这些问号,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隔震领域的泰斗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林,他也是此次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的成员。  相似文献   

15.
梁思成先生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正是他父亲、我国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因“戊戌政变”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1912年,他随梁启超先生回到北京,1915年进入清华学堂学习,这是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1923年毕业,1924年到美国留学。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和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建筑学专业,研究建筑历史。1928年回国,应张学良将军的邀请在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31年回到北京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开始了他古建研究的生涯。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系主任一直到1972年。1972年1月因“文革”期间受迫害致死。  相似文献   

16.
采访重大历史事件的“神笔”文/岳岐图为俞颂华和瞿秋白、李仲武一起去苏俄采访时合影(中为俞颂华、左为李仲武、右为瞿秋白)俞颂华先生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进步记者、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7.
李方岚先生是河北从事古建筑修缮事业的元老,在河北物界颇为知名,他是河北省从事古代建筑保护与修缮工作的第一位工程师。数十年来,他竭心尽力,献身于古建筑保护与修缮事业,在古建筑保护与维修领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河北许许多多的古代建筑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足迹。李方岚先生,河南南阳人,1914年出生,1992年12月因病去世。他早年在家乡求学,1932年毕业于河南南阳高级师范学校。同年,由同乡介绍到山东参加了济南古迹研究会,从此开始了他倾注毕生而不悔的物和古代建筑保护事业。1934年他进入中国营造学社——我国名的古代建筑学研究团体学习深浩.中围营浩学料县中  相似文献   

18.
周幼非是台湾专门采写政治新闻的名记者。在他主编的1998年9月号的《人权论坛》杂志上,他发表了“追记朱基北京中外记者会”一文,客观报道了去年北京的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在台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他对朱基真实的叙述和评价,使台湾民众对朱基的政治魄力和为人处世有了一定的了解。周幼非先生与朱基的认识是在1988年的4月,当时他是第一次到大陆采访,准备到北京采访第七届人大会。那天,他乘坐的飞机在上海降落时,已是晚上十点左右,他原想转搭飞往北京的飞机因误点而停飞了。周幼非先生又是第一次到大陆上海,不知何去何从,在不…  相似文献   

19.
正他的故乡在山西省沁源县沁河镇河西村,就因有了他这位上了《世界名人录》的物理学家、华盛顿华人各界联合会会长任之恭博士,村子也便出了名。他曾多次回国讲学,受到周总理、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的多次接见。怀着对这位物理学家的敬意,我们去他的故乡进行了采访。1977年,当任之恭先生怀着热扑扑的心情回来寻根时,河西村却冷落了这位海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的两会期间的一天,我们与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工商联会长吉普·顿珠平措先生约好中午去拜访他。午饭后,我们敲响了先生的房门。吉普先生今年67岁,清癯的面容,消瘦的身材,中上等个子,虽然已开了一上午大会,但他精神不错。他告诉我们说,今年身体很争气,去年因身体不好就没来成。他还说,在北京这是第一次接受藏语采访,以前都是用汉语交谈,我的汉话讲得不好,对方又听不懂藏语,双方都很吃力。尤其是我,搜肠刮肚地搜罗着汉语词汇,绞尽脑汁地琢磨这话该怎样表述才让人明白。其实我觉得吉普先生汉语讲得不错。有人告诉我,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