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徽州涌现众多才女,处于社会上层的她们饱学闲适,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也比一般妇女受封建礼法束缚更深。徽州能产生众多才女是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健 《沧桑》2011,(6):103-106
徽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的文化,清代徽州藏书家在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们对古代书籍收藏、整理、校订都作出重要贡献,在传播徽州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范金民  黄泳 《安徽史学》2022,(1):112-124
江南自明后期兴盛起来的书画鼎彝收藏赏鉴之风,至清代并未衰歇,作为收藏主力军的徽州籍人士,仍然相当活跃。清初杭州"湖山主人"汪汝谦,清前期桐乡汪文桂三兄弟、鲍廷博知不足斋,钱塘汪氏振绮堂,杭州汪启淑开万卷楼,镇洋毕沅兄弟,海宁吴骞拜经楼,苏州大阜潘氏、吴绍浣家族等,或者收藏书画鼎彝,或者搜罗校勘、整理刊刻群籍,在护持、传承历代名迹珍品甚至国家重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发现,清代徽州籍人士的收藏活动较之明代,无论收藏者的居住地、在地身份、专业水准,还是活动地域、收藏动机、表现方式,以至藏品存储地点等均有其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清代徽州族长的权力简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瑞 《安徽史学》2008,(4):95-101
族长是清代徽州宗族内部的最高领导者,对宗族内外事务拥有较大的控制权。这些权力主要包括宗族祭祀权、族内事务主持监督权、族内纠纷调处裁判权、对宗族经济生活的控制权、对族人的处罚惩治权、宗族对外交涉权等。由于族长拥权较重,徽州宗族在族内制度设计时对族长制订了一些防范、惩罚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宗族自治中的不利因素,使徽州宗族社会秩序沿着相对较为健康有序的轨道惯性推进。  相似文献   

5.
江小角 《安徽史学》2013,(5):103-107,124
清代徽州,教育发达,文化繁荣,商业兴旺,经济昌盛,是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达繁荣的一个典型地区。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徽州地区有上千年的文化教育传统,从宗族内部到社会各界,都把发展教育和人才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去认识,善于从制度、管理和投入上重视人才培养。徽州宗族注重人才培养,源于振兴宗族、立身社会、光宗耀祖的目的,但在实际过程中,收到了益于自身、功在宗族、惠及社会、利被后世的作用。清代徽州在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学界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胡中生 《安徽史学》2016,(4):120-126
从民间文献中可以窥探清代徽州地区女性葬礼过程。葬礼中普遍存在着宗教信仰和堪舆风水观念,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葬礼中礼俗交融极深,违礼越制成为一种常态性现象,礼法不断被突破而向俗尚靠拢,体现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7.
传统方志虽以"隐恶扬善"为编修原则,然其人物志的书写大多"自得立言之法"。方志的"直书"和编修之难集中体现于人物志书写上。志书所载人物的甄选是否精洽,入志人物是否"款类合宜",是衡量一部志书精严与否的重要方面。揆诸徽州方志,载入"义行"的人物,具有历史选择性和叙事精英化。徽州商人藉助义行而登入志书,尽管在由明至清日益多见,总体而言,在传统社会商贾"可光竹帛"的空间仍属有限。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财富与身份相结合,方可载入志书。  相似文献   

8.
市、区同城,很多内容重叠,在修志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市志与区志的关系,曾引起方志编纂者和方志学者的探讨。同样,古代志书也存在府县同城的情况,明清时期的徽州府和歙县同城,其修志过程中是怎么处理的呢?本文以清道光《徽州府志》和道光《歙县志》为例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代修志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研 《清史研究》2002,(4):8-19
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 ,揭示了“分家”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发展周期的起点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在“分家”引起的聚散升降的反复进程中 ,整体上保持着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动态平衡 ;“诸子平分”的“分家”削弱了家庭 ,却强化了宗族 ,使小家庭成为宗族网络上牢固的“结”。  相似文献   

10.
谢宏维 《清史研究》2003,15(2):69-79
从明后期开始进入徽州地区的外地棚民 ,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进行各种经济活动。他们的活动损害了地方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清代徽州民间和官方有不同的反应。由此引发我们对“棚民”的再认识和对 1 9世纪前期国家控制能力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华 《中国地方志》2005,(11):12-16
艺文很重要,志书中不可或缺,然而首轮志书多未设置该项目。从艺文志的源流和当代方志学家对该类志重要性的认识上看,第二轮志书有增补艺文志的必要。文章对艺文志的编纂方法、收录范围、篇目设置、艺文内容的收集方法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澎湖自古便是中国的领土,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自清代乾隆年间起,澎湖始编纂志书,先后有《澎湖志略》、《澎湖纪略》、《澎湖厅志稿》、《澎湖厅志》、《澎湖县志》5部志书。这些志书记载详明,各具特色,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体制渐趋完备。澎湖修志的事实也印证了编修方志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续志与前志的关系及其处理是续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首先分析了目前方志界对续修的不同看法及提出的多种续修模式,并指出应依据前志质量状况来选择续修模式,同时也要考虑前志体例篇目是否容纳发展变化了的地情。指出前后志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志书断限、体例篇目、志书内容和行文表述上。最后指出,处理好前后志关系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本以编年体续志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续志与首轮志书的关系。作认为不应过分强调续志主体独立的意识,而应对前志做有限度的接续;不应过分拘泥于前志,而应在设计篇目时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继《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之后,《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也已列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05年度地方立法计划》审议确保项目,可望年内颁布实施。笔者有幸参与了《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的起草工作,现就地方志工作立法实践的基本思考方向,草就几点意见,希望与国内同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二轮与第一轮编纂的比较出发,认为市场经济是多元性的社会结构、多元性的社会内容,因此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变首轮修志一元性的运作体制为多元性的运作体制,从而构建多元性的编纂组织,寻求多元性的资料渠道,采用多元性的内容结构,才能编纂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方志。  相似文献   

17.
图片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真实性在志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进行科学的图片框架设计,要把握好图片选材的原则:政治原则、范围原则、艺术原则、技术原则、道德原则等;在编辑上要注意图片的版式设计、编排手段、字说明等。  相似文献   

18.
在整个志书编纂过程中,竖写阶段耗时多,难度大,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黑龙江省第二轮志书编纂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搞好志书内容的竖写,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确定好竖写单元,使内容记述有一个恰当的起点;二是分阶段记述志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篇幅;三是写好各竖写单元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增强志书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志书体系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林 《中国地方志》2005,(11):31-35
第二轮修志要避免首轮修志时理论不足的问题,可以从现代志书体系来思考,现代志书体系包括理论体系、框架体系、内容体系。理论体系是现代志书编纂的指导原则和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关于现代志书自身的本体理论、吸取了现代科学理论营养而形成的相关理论、现代志书编纂思想;框架体系包括框架设计的目的要求、设计标准、框架结构、设计步骤等;内容体系包括基本内容与重点内容、内容的划分、内容的基本单元与要素、内容的构造、内容的基本属性等。  相似文献   

20.
续修与续志、上限与下限、静态事物与动态事物、章节体与纲目体等是修志实践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一直也是方志界争论不止的“老问题”。作从理论和实践上给出了作的一家之言,以期能够得出一个能够为方志界认可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