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藏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的青瓷谷仓罐是一件传世品,1956年征集,亦是青瓷堆塑系列中的精品. 这件青瓷谷仓罐通高50.5厘米,腹径29厘米,底径16厘米.谷仓罐由罐体和圆形罐口上面的堆塑两部分组成.罐体的形制为圆口、折沿、溜肩、鼓腹、平底.罐体的最大腹径在肩部稍往下,最大腹径大于罐的口径.罐青灰胎,胎质坚硬,通体施艾青釉,釉色光洁透亮.该罐下腹部有修复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三国、西晋时期,江浙一带佛教颇为流行,这从越窑生产的青瓷器中可窥一斑.绍兴市文管会藏有一批这一时期的越窑器,下面详加介绍:1、青瓷四系罐 西晋.1976年3月出土于绍兴县皇甫乡三条溇村.口径13、高26,5、底径20厘米(图版肆、1).直口圆唇,广肩,平底内凹.肩部压印波浪纹、弦纹及网格纹带,并在网格纹上堆贴四条状系和四佛像、佛像头饰螺状肉髻,有背光,着通肩紧身衣,跌坐式,下饰莲花座(照片二).灰  相似文献   

3.
沧州出土、征集的几件陶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沧州地区近年来陆续出土、征集了一些陶瓷器,现择几件较精美的介绍如下。三彩麒麟罐 1965年邯郸岳城水库出土。口径15.5、腹径18.8、高15厘米(图一)。圆唇,口略侈,短颈,鼓腹,小平底,三兽足。罐除底部露胎外,通身饰三彩釉。口沿及唇有抹蓝七处,肩部通涂蓝彩。堆贴麒麟及宝相花各三只,相交环饰于肩部一周。麒麟双角,颈间毛发有旋卷,前腿肘部有竖毛,蹄五趾,作飞腾奔驰状。罐造型朴拙浑厚,色泽艳丽。  相似文献   

4.
浙江瑞安出土青瓷百戏堆塑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瓷百戏堆塑谷仓罐(见图),1985年二月间出土于瑞安县塘下区场桥乡龙翔寺地方三国初年墓内.通高30、口径13.2、腹径17、底径16.5厘米.平唇、扁鼓口、直筒腹、平底.施黄绿色玻璃釉,不到底,有垂流现象,釉面开微细冰裂纹.在罐口四周,对称分布四支敞口小罐,在肩腹部,塑有杂耍舞乐人像33尊,被四个小罐分隔成四组.其中三组为杂耍舞乐的表演场面,有倒立、叠罗汉、弄球、拳击、舞蹈、丑角、吹笙、吹竽、操琴、弹琵琶以及观赏者在鼓掌等多种形状.另一组为表演者的休息场面,中塑凉亭,亭里亭外塑有一抱笙、一抱竽等四个演员在打瞌睡.此外,罐口沿处塑有走兽,凉亭瓦楞上塑有飞鸟,罐腹划有夔龙腾飞纹.  相似文献   

5.
魂瓶所反映的宇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涛 《南方文物》2003,(1):30-33,74
魂瓶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孙吴、西晋时期流行的一种有堆贴塑内容的特殊的青瓷随葬明器,其典型特征为在主体罐的上部堆附四只小罐或小罐之变体(角楼),在颈腹间堆贴塑飞鸟瑞兽、门阙楼阁、仙佛人像、乐伎杂耍等题材,历来的研究者常称之为谷仓罐、魂瓶、堆塑人物楼阁罐、装饰壶等,不一而足。魂瓶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两省,安徽、福建和江西也有少量的发现。一般认为它源于东汉中晚期流行于浙江地区的五管瓶。其造型独特,雕饰复杂,形态各异。在迄今所发现的一百余件作品中,并不见完全雷同者,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其堆贴塑内容包罗万象,蕴含着丰…  相似文献   

6.
魂瓶又称谷仓罐,堆塑罐。它是六朝时期特有的一种随葬品。其形制起源于汉代的五联罐。五联罐的名称由其造型而来,它在主罐的口肩部附加四个小罐,四个小罐与主罐连为一体,故称五联罐。这种罐流行于东汉,在形制上四小罐小于主罐,而且不与主罐相贯通。到了三国两晋时期...  相似文献   

7.
1984年以来,武汉地区陆续出土了一批瓷器,现选介3件如下: 1.青瓷莲花尊1979年武昌区何家垅南朝墓出土。喇叭口,长颈,椭圆腹。口沿下有2个对称的横桥型耳,肩部有6个系。颈部饰刻花和贴花,凸出的弦纹以上为刻划的花朵和堆贴的神兽;下为堆贴的神兽等。腹上部刻划卷草纹,中部堆贴双层覆莲。下部为刻划的莲瓣。足根部为堆贴的两层仰莲。莲花尊胎质细腻,施青釉,釉质莹润,有小开片。通高38、口径12.6、底径14.5厘米(图一)。  相似文献   

8.
常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二件堆塑罐,它们分别是青釉堆塑九联罐和褐釉堆塑五联罐,现介绍如下: 1.青釉九联罐,瓷胎,1974年征集,据称系1970年出土于常州市西北郊新闸乡五家塘村附近的东汉砖室墓中。通高50.5。顶层罐口径6.5,最大腹径22.5,圈是径16厘米(图一:1、2、3)。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镇江地区的句(容)、溧(水)、高(淳)文物普查小组,于1973年1月在句容县茅山公社征集到一只唐三彩三足罐。罐高18、口径13.3、腹径21.8、底径8.7厘米;口略侈,圆唇,短颈,鼓腹,小平底,下有三兽足;肩部堆塑飞狮四只,腹部饰弦纹两道,并堆塑图案形莲花四朵,与飞狮上  相似文献   

10.
山东泰安市博物馆收藏一件北朝时期的青瓷四系罐。此罐高21.4、口径11、底径9.5厘米。直口、圆腹、平底、饼形足。肩部有四桥形系,系下有凸起的粗弦纹,腹下部有附加莲瓣纹一周。肩部及腹部饰模印贴花。胎质坚硬,里面满釉,外施釉不到底,有流釉现象。釉青而透明,玻璃质感较强,火候颇高,叩之声音清越。器形典雅庄重,纹饰规整秀丽,造型与纹饰皆有北朝风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瓷器珍品。  相似文献   

11.
江苏泰州博物馆于1974年在原泰西公社鲁庄一队征集到青瓷莲瓣、团莲纹十系罐1件。此罐是当地农民挖土时从墓葬中出土的,同时出土的还有"太货六铢"钱币2枚。青瓷十系罐高29.3、口径20.3、腹径28.8,底径14.6厘米。平沿,直口微侈,阔肩,腹微鼓,下腹斜直内收,平底。肩部附四个双条形竖系,六个桥形横系。桥形横系  相似文献   

12.
二、罐类罐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盛贮器,早在新石器时期即已有陶罐制作,经过数千年的沿用,罐在不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采和文化内涵。瓶之无颈者曰罐,也称为坛,有盖无盖者均有,各种形式名称如下:四系罐(四鼻罐)、三系罐(三鼻罐)、双系罐(双鼻罐)和四系双耳罐早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罐大都是较圆的球形腹,大撇口,肩部贴烧捏制的面条形系或者削制的方棱系,用以穿绳,有的肩部贴印凸兽面耳。这类早期的罐形与陶器青铜器的瓮罐、蹴形式上没有很大差别,可以称为罐也可称为蹴。罐的用途极为广泛,在此后历代的烧造中都占据重要位置。罐…  相似文献   

13.
刘家林 《江汉考古》2007,(2):100-100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钵盂山392号墓出土。高43.7、口径12、腹径27.3、底径10.6厘米。瓷质盛器。侈口,有盖,长颈,丰肩,圆腹。颈部贴对称的两个飞天和神兽,肩部六个横穿,肩及腹堆贴刻划覆状莲瓣三层,每层均以十六个莲瓣围腹一周;下腹堆贴仰状莲瓣一层;足上刻  相似文献   

14.
50年代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 ,现藏河北省博物馆。此尊口径 15 1、底径 18、高 5 4 4厘米 ,胎质坚硬致密 ,胎色青灰 ,上施白色化妆土 ,釉色青中闪绿。喇叭口、长束颈、椭圆形腹、圈足、莲花形盖。颈部堆贴花卉、团龙两层纹饰 ,间以三道凸起弦纹 ,肩部饰六个双环形系 ,腹部饰仰覆莲瓣纹 ,胫部为两层覆莲。莲花尊除在河北景县出土外 ,在湖北武昌、江苏南京、山西太原、山东淄博等地均有发现。关于莲花尊的用途 ,至今观点不一 ,笔者认为 ,它是南北朝时期至隋初高层贵族死后所随葬的一种高规格的冥器 ,其功用与汉晋的五联罐、谷仓相似 ,为了安奉…  相似文献   

15.
1975年,江浦县林山乡红星村高楼庄发现一座西晋墓,出土了一批青瓷器及一件铜器.其中一件青瓷盘口壶的肩部贴塑着四尊佛像.盘口壶,通高17、口径10.5、底径13厘米.盘口,矮颈,斜肩微弧,直腹,平底,肩置四个条形半环纽,通体着黄绿釉.肩部饰弦纹、网纹及联珠纹,并堆贴四尊佛像.网纹由斜方格组成,联珠纹已简化为圆圈纹装饰在网纹的上下端.佛像均为单体造像,趺坐于双狮座上.背光上有由莲瓣纹简化而来的竖短线条.头上有螺状肉髻,脸部眼球框在脸部所占比例较大,身着弧纹阴线刻通肩衣.身下双狮座  相似文献   

16.
1997年4月,安吉县博物馆在灵峰寺公路扩建过程中清理了一座西晋残墓,出土了西晋青瓷堆塑罐一件,另有青瓷耳杯、狗圈等。堆塑罐通高48.5、口径12.5、底径15厘米,胎质坚硬,通体施釉,釉色光洁透亮呈青绿色。罐体上部堆塑繁密,以楼阙为主体,另  相似文献   

17.
安阳市博物馆在七十年代初期市政建设工程中,收集到一批青瓷器,计有:罐、碗、盘、坛等数种,现选一部分介绍如下:青瓷罐六件,形制大体相同,直口、短颈、鼓腹,胎质呈灰白色,釉色有青黄、青绿、青褐等。肩部附有二系、三系或四系。如:  相似文献   

18.
1978年4月,浙江省嵊泗县五龙乡发现一处窖藏,出土陶罐一个,内装铜质鹿纹带饰近百件。陶罐侈口,肩部有四桥形系,鼓腹,平底。胎较硬。高23.5、口径18.5、腹径17、底径9厘米(图一)。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元月,三台县老马乡和里程乡的公安派出所向县文物管理所移交了一批1997年冬天出土的被盗文物,这些文物都出土于两乡的崖墓之中,其中有青釉瓷器40件,铜镜1件。青瓷中有虎子1件、盖罐1件、唾壶1件、盘口壶14件、碗和钵23件。现介绍比较完整和有特色的文物。一、青瓷1.虎子里程乡出士。圆口、平唇,圆筒形直颈上仰45度角,器身略呈蚕茧形,背有圆条提梁,尾上翘与提梁会二为一,有四兽足,前两足上蹲,后两足爪着地。颈上部堆贴二眉,二眼和一具,眼鼻随口上仰。整个器形呈卧虎状,胎色灰白。通过施釉,釉色黄里透绿,釉质润亮。高1…  相似文献   

20.
1983年,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红卫轮窑厂在施工取土中,出土一件青釉直条纹双系瓷罐(见图),后送往淮南市博物馆收藏。经有关专家鉴定,这件瓷罐属战国原始青瓷。瓷罐直口,广肩,腹较偏,最大径在腹上部,下腹内收,平底微内凹。肩部有对称的两个小圆系,每个系的两侧各有一组对称的谷纹。谷纹以外的肩部和上腹部各饰一周抹断的直条纹。器身满施青釉,腹下部及底部有脱釉现象;器内釉几乎全部脱落。灰胎微泛红色,胎壁较薄,质地坚硬,脱釉露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