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亚楠  刘韫  武中卿 《收藏家》2022,(11):37-46
2022年8月27日,“人·境——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对外开展。展览首次聚焦于中国逾千年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创作母题之一:“园林宅邸”画及与之相关的古代绘画作品,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神内核,引领广大观众在品味古代绘画的同时,去感知艺术背后所隐藏的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体悟古代文人基于儒释道思想所形成的特有的内敛静谧之气,为理解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正>旅行和沟通使得世界的内部联系愈发紧密,我们考察艺术理念和风格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也随之变得息息相关。日本文人创作的南画艺术正是对中国文人艺术传统的借鉴与继承。"南画"一词源自中国文人业余创作的艺术形式,区别于以职业画家为代表的北宗画派。这种分类来自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公元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的"南北宗论",但事实上,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并不存在"南宗"与"北宗"的严格区分。尽管中国文人画的出现比日  相似文献   

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恰如冯骥才所言:"传承是非遇的生命"。非遗通过传承人之手在当代社会中薪火相传,成为建设物质和精神文明、带动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6年3月28—29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非遗进清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2016春季学术论坛完美落下帷幕。论坛以"非遗触网——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互联网时代"和"工艺振兴——工匠精神如何助推产业升级"为主题。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对非遗触网和传统工艺振兴这两个主题的选择高度肯定。两个论坛的学术主持分别由清华美院艺  相似文献   

4.
隐逸文化自古以来为文人提供了精神自由的可能。吴中文人之隐逸传统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明以前,吴中文人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貌,出现了家族隐逸的趋势,文人或以学隐,或以艺隐,并兼重孝道。明代的吴中文人隐逸,或为避祸,或为自娱。虽避隐一地,仍积极参与家乡活动,影响地方士气。同时,吴中文人亦以不同艺术形式表现个人隐逸生涯。或借助隐逸图绘,以画作表现隐逸生活与隐士高节。或誊抄前代隐逸文学作品,以表现隐逸之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哲学精神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香石 《神州》2012,(5):28-29
道家精神为中国艺术的精神,中国山水画就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道家思想自起源发展,它逐渐在中国古代文人文化中,和儒家文化一道起统领作用,宗炳最早把老庄之道和山水画联系起来,因此画和画技皆"道",后人称画:"非画也,真道也"。  相似文献   

6.
张希 《文物天地》2020,(3):82-87
2019年12月20日,苏州博物馆清代藏家系列展之最后一展"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拉开帷幕(图一),共展出吴门"贵潘"大房一支潘奕隽、潘世璜、潘遵祁、潘志万四世一脉所藏珍品约70件,展品以书画、碑帖为主,兼及文房小品,内容丰富,蔚为大观,可以说纯正地延续了明清传统文人之典雅趣味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长期从事于工艺制作过程中,日月积累,逐渐形成的文化认知与工艺创作的思想标准、工作态度和艺术追求,是作品内涵的表达,是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苏作"红木家具制作的劳动者,在我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以及长期与"苏作"红木家具与各工种师傅们的交流中,深知每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门类,它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是有着不同的内涵。归纳起来,蕴含在"苏作"家具里的工匠精神内容,大体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格格  棕榈  王巨 《旅游纵览》2008,(12):14-18
<正>1·守望沁县民俗之根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中,农耕文化的过程相当悠久。说沁县是"农耕文化的原乡",不是说这里还保持着农业生产的原生态,而是说这里传承着非常传统的民族文化,即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9.
杨文欣 《风景名胜》2020,(1):0128-0128
中国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是诗词、书画意境的实体展现,还反映了古代文人、工匠的自然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构建中国特色风景园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可供借鉴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感受雅韵古琴,又称瑶琴,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历来为文人雅士推崇,以致"士无故不撤琴瑟"。东汉桓谭《新论·琴道》云:"昔神农氏继宓羲(伏羲)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作为"圣人之器""国乐之父",古琴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中始终占据着至高地位。从《诗经》的"窈窕  相似文献   

11.
<正>"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山水风物为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尚与文化特质。他们徜徉于大自然,阅读山水,既可娱情,亦能适志。山水风物也就成为古代文人诗词歌赋与笔墨中最为常见的主题,山水题材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绘画表现最为广泛的题材。这些文人画家山水画作或"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抑或借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一种娱己娱人的心态。自然山水之景致何时入咫尺扇面,并成为扇面这一独特艺术形制  相似文献   

12.
廖婧唯 《神州》2014,(18):74-7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必不可少。而当下的高等师范实用美术课堂正缺乏趣味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重技轻艺"、没有注重学生"学的体验"的课堂模式,所以在此笔者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实用美术课堂提出"趣味教学"法。  相似文献   

13.
手工新疆     
韩连赟  韩钢 《旅游》2007,(1):48-61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曾说:“在人类的所有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的真正的手艺,民间工艺不仅带给我们浓浓的历史回味,还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亲和感。”《民艺论纲》中说:民间工艺是“母性”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根之所在,在岁月的更迭中,它提醒我们人从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海珠 《文博》2008,(3):87-91
清代前期紫砂陶呈现出由朴而华、日渐巧丽的发展态势.为维护紫砂工艺的传统风格及精神内核,清中期文人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并影响紫砂陶的制作,掀起了紫砂行业的复古之风,即"文人紫砂热"现象.笔者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并试图得出文人群体性参与紫砂陶艺的活动对紫砂陶、紫砂艺人和紫砂风格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珩 《中华遗产》2008,(11):16-21
常常有人出题,让我写一点关于中国文人与吃的文字,我想这个题目着实难写。首先是中国文人的概念本身就很难界定,文人或文化人历来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文化程度和出身的划分,又有着入仕与不仕,富贵与贫贱,得意与失意的不同境遇。尤其是隋以后的一千多年以来,科举为读书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晋升仕途的机会,文人这一社会群体就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了。  相似文献   

16.
<正>"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中国的群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劳动之中诞生以来,就寄托着先民的美好社会理想,洋溢着和谐精神。群众文  相似文献   

17.
1922年12月,应日本大阪《朝日新闻》邀约,郭沫若为该刊《新年特号》撰写《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一文。其文初用日文发表,后由成仿吾先生摘译,于1923年5月20日发表于上海《创造周报》2号。郭氏《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发表前夕,中、西文化在近一个世纪的激烈冲突与碰撞过之后,中国文化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对中国文化的出路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代芯 《巴蜀史志》2007,(4):42-44
宋代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一个朝代,私人藏书事业也进入繁荣时期,无论数量与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巴蜀地区历来作为文人荟萃之地,文化事业亦相当发达,而私人藏书楼的兴盛则是文化事业发达的一项具体表现,从侧面反应了该地区在两宋时期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浅析《九歌》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是《楚辞》中一组比较特殊的诗歌,它是中国文人文化和民间宗教祭祀文化的伟大结合。屈原以一颗浸透辛酸的丰富心灵感受着生命、爱情和时间等这些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命题,从而使《九歌》具有独特的悲剧意蕴。本文试从悲壮美、悲伤美和悲叹美等三方面论述之。得出结论,认为《九歌》的悲剧意蕴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对后代文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悲剧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艺志是我国传统方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明,成为民族化的瑰宝。然而,在新中国首轮修志中,设置艺寥寥无几,即便有些志书虽有艺之名,而无艺之实,成了学志。笔认为,续修志书应补前志之缺憾。为扬弃旧志艺之传统,有必要对新艺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