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知道"交通银行"的行名、1915年刊印初版《辞源》的书名以及享誉海内外的林则徐纪念馆御碑亭中的右碑文是谁题写的吗?可惜这个答案随着时光的流逝已很少有人知晓了。答案是清末一代帝师、"同光体"的领军人物、曾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兼文教总长的郑孝胥。郑孝胥((1860-1938年),字苏戡,又字太夷,号海藏。闽侯县(今福州)人,近代政治家、书法家、诗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历任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曾为驻日使馆书记官和神户领事,辛亥革命后归隐上海,居海藏楼。"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等职。1938年因病卒于长春,终年79岁。郑氏一生孰是孰非历史早有定论,但就其书法来说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堪称一代宗师。作为乡党,笔者有责任向世人介绍和展现其书法成就,还其  相似文献   

2.
伪满洲国自1932年3月1日,经日本关东军一手炮制出笼,到1945年8月15日随日本军国主义溃败投降而覆灭止,,总共存在了13年又5个月。在它存在的这段期间里,从表象上看,担当总揽这个伪政权政务大权之名的国务总理,只更换过一次,所以在一层伪官中曾“荣膺首揆”的,不过仅有郑孝胥和张景惠两人而已。可是实际上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部方面,对国务总理这个角色的人选与贬陟,却绝不止郑、张二人,其内情却是极富  相似文献   

3.
刘寻 《文史精华》2013,(4):62-62
这两个字是"犭日犭本"。这两个字念"日本"。对,就是日本国的"日本"。笔者上中学时的许红锴老师,年轻时投身抗日,曾任冀中根据地河间七区区长。许老师文化根底很深,写一笔好字,刷写标语成了经常性的工作,村头街尾留下他许多字迹。当时最常写的一条标语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中"日本"两个字,就写成"犭日犭本"。这是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与许老师一同搜集整理近现代史料时,听他讲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全集》第四卷五份函电时间辨正陈标1917年11月15日,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职,1918年3月23日,段祺瑞又重新担任国务总理。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期间的5份函电涉及到段祺瑞解职或复职之事。然而,《孙中山全集》第4卷所标明的这5份函电的时间有误,...  相似文献   

5.
刘明 《收藏家》2020,(3):107-110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北宋本《通典》,行款版式为15行28字左右,小字双行36字左右,白口、左右双边,版心或不刻鱼尾,中镌册序、卷次及叶次,下镌刻工姓名。或刻单鱼尾,鱼尾下镌册序、卷次及叶次。卷端题"通典卷第一",次行低14格题"京兆杜佑字君卿纂"。卷首有贞元十年杜佑《进通典表》,次李翰《通典序》。全书200卷,而此北宋本仅存179卷,其余21卷乃据朝鲜活字本《通典》抄补。  相似文献   

6.
在(黑敢)钟铭文中有字作■,该字曾被释为"至"或"舌"。本文认为这两种考释都是有问题的,该字应释为"晋"。该"晋"字所在的语境是"比诸毊磬,晋诸长竽",根据这一语境,本文认为该"晋"字应读为"次",意思是"杂次"。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继1982年和1986年两次发生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事件后,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再次通过了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主导编写的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并宣布这一新的历史教科书将于2002年开始在中学使用.这一消息再次激起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相似文献   

8.
王宠惠(1881-1958),字亮畴,祖籍广东,出生在香港一个基督教家庭,1958年3月15日在台北去世。1922年5月,王宠惠和胡适等人在《努力》周报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提出了“好人政府”的口号。同年9月,王宠惠署理中国民国国务总理,此内阁中的顾维钧、罗文干、汤而和等人均为“海归”,都曾经主张由几个“好人”组织政府.因此称此届内阁为“好人政府”。  相似文献   

9.
在1937年11月到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日军主力第16师团两名法西斯青年军官向井明敏与野田毅对中国战俘与平民进行骇人听闻的所谓"百人斩"杀人比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刊对这两名法西斯分子的疯狂行径,在短短十余天时间中,竟连续四次进行跟踪报道,把这两个杀人恶魔吹捧为"日本勇士",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个事例典型地说明了战时日本新闻传媒记者中的绝大多数人具备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一切思想特征与行为特征,是日本当局对中国实施武力征复与屠杀恐怖政策的宣传鼓动者。他们的战场报道宣扬日本的"侵略有理"与"屠杀有功",充满了法西斯的野蛮、霸道与无耻。  相似文献   

10.
中韩爱国志士的早期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天石 《史学月刊》2007,1(3):51-58
1910年,日本并吞韩国,大批韩国爱国志士流亡中国,开展抗日复国斗争。申圭植等人投身辛亥革命,参加中国同盟会。1912年,成立新亚同济社,吸纳两国志士。1921年,申圭植以韩国临时政府国务总理的身份赴广州访问,会见孙中山,宣布承认"护法政府"为中华民国正统政府。孙中山、陈其美、蒋介石等人积极支持来华的韩国志士。1924年,孙中山提出,中国人民的对外责任除"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外,还要"扶助弱小民族"。此后,"济弱扶倾"遂成为中国国民党的重要国际政策。北伐期间,韩国志士或加入中国国民党,或投身中国国民革命军,武汉国民党中央则设立东方局。中韩志士之间的互助、合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熊希龄是清末民初的"政坛"新星和理财能手。他出任袁世凯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坐上国务院的第一把交椅,这是他从政历程的巅峰,同时也是他一生最受人指责和诟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第五师团,由于穷凶极恶、屠杀中国军民如麻的板垣征四郎曾任过该师团的师团长而又被称为板垣师团。日本军国主义者还吹嘘板垣师团为"皇军"不可战胜的"钢军"。其实,该师团在侵华战争中,仅从1937年9月至1939年12月两年多时间内,即遭到3次惨败。铁的事实证明:不可战胜的"钢军",是骗人的鬼话。  相似文献   

13.
周军 《文史精华》2010,(8):10-16
1947年4月,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犯谷寿夫,在南京受到正义审判。在铁证面前,刽子手低下了罪恶的头,并得到应有惩罚。是谁在血腥恐怖的日子里冒死密藏了日军屠城的血证?这些血证又是如何艰难地被保存下来的?《南京大屠杀:"京字第一号"证据》一文解密原历史真相,为我们讲述当年两位普通青年的英雄壮举。  相似文献   

14.
正朱启钤(1871-1964),字桂莘,号蠖园,1871年生,贵州开州(今开阳县)人。光绪年间举人,历任道员、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等职。1904年任北京外城警察厅厅丞、内城警察总监。后任蒙古事务督办,津浦铁路督办等职。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7月起连任交通总长。1913年7月至1916年任熊希龄、徐世昌内阁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5年支持袁世凯帝制活动,任袁世凯登基大典筹备处处长。1919年任南北和议北方总代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太平寰宇记》卷137 "达州"下云:"地名长腰咸,源出大江龙骨石窟中涌出,滩名羊门,两面山崖峭峻,咸源出于山下,遂煎成盐。"((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680页,后引版本同)此段文字两次出现"咸""源"二字,然一断开,一合读,颇令人费解。实际上,此二处"咸"字皆为"源"字之修饰语,皆不可断开,而此处地名当作"长腰",即原句当正为:"地名长腰,咸源出大江龙骨石窟中涌出,滩名羊门,两面山崖峭峻,咸源出于山下,遂煎成盐。"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现代著名实业家、古建筑学家、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1872-1964年),字桂辛,晚年别署蠖公,祖籍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一生宦海沉浮,毁誉交织。上世纪前半叶,在波谲云诡的动荡政局中,朱启钤留下了不同凡响的人生履历,先后经历晚清、北洋、民国、日伪、新中国5个历史时期,曾出任北洋政府5任交通总长、3任内务总长,袁世凯称帝大典筹备处处长,一度代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约代表,全  相似文献   

17.
1914年元月中旬,北京《新社会日报》、《群强报》等报刊突然登出国务总理熊希龄盗取热河行宫古玩的消息。因为事情牵涉到被人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的总理,不能不令人震惊,国内外舆论为之哗然。事过一月,熊希龄辞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的职务。长期以来,这个案子一直蒙上神秘的色彩,其中真实内幕鲜为人知。其实,这个  相似文献   

18.
华中师范大学"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研究群"有意推进"共同研究班"这种在日本学界尤其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行之有效的学术交流方式,所主办的第一个共同研究班以孙中山研究为主题,取名"孙文共同研究班",由彭剑教授担任班长。"孙文共同研究班"于2019年1月19日举行第一次例会;2021年12月4日举行第三十一次例会,圆满结束。例会采用线下以及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每次讨论一到两篇报告,为报告人进一步完善论文提供思路,补充文献。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解放战争时,有一次毛泽东设便宴招待谭政。毛泽东问:"谭政(繁体)两字多少画?"谭政手心暗写,答:"二十八画。"毛又问,"毛泽东(繁体)三字多少  相似文献   

20.
朱启钤(1871—1964)贵州开州(今贵州省开阳县)人,字桂辛,号蠖园,清光绪举人。清末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北京外城警察厅厅丞,内城警察总监,蒙古事务督办等职。北洋政府时期,曾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拥袁世凯称帝,任大典筹备处长。1918年被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1919年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以后经营实业。并在1929年创办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建筑的研究。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著作有《丝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