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天地》2013,(1):94-94
古人分别尊卑有多种方式,有的用服色来分别,有的用称谓来分别,而座次也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方式。以座次示尊卑是我国悠久的传统风俗。在古代中国,主要以座位的朝向来决定尊卑。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分别尊卑有多种方式,有的用服色来分别,有的用称谓来分别,而座次也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方式。以座次示尊卑是我国悠久的传统风俗。在古代中国,主要以座位的朝向来决定尊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以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分别尊卑有多种方式,有的用服色来分别,有的用称谓来分别,而座次也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方式。以座次示尊卑是我国悠久的传统风俗。在古代中国,主要以座位的朝向来决定尊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以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  相似文献   

4.
王丽 《满族研究》2007,(2):36-43
满族是以女真为主体经过几个历史时期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在满族形成过程中,女真礼仪文化不断发展并传承,其中宾礼中的座次礼仪一直延续到努尔哈赤早期。后金时期满族宾礼中的座次礼节在吸收中原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满族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5.
七巧之戏     
七巧之戏源出唐代的《燕几图》。大约唐代晚期,一群文人用七张形制不一的桌几,通过不断变换座次和方位,增添饮趣,并且"燕锈之馀,以展经史,陈古玩"。  相似文献   

6.
“左”、“右”本义指方位名,属相对方位概念,其方位的确定随主体与视点的移动而变化,如:面向南测西为右,东为左。地理上以“东为左、西为右”(《尚书》孔传)。东、西属于绝对方位概念,其方位的确定不因视点的移动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人们对“左”、“右”方位概念认识不断深化,使之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含义丰富的礼制文化。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已显示出特殊的功用。在尊卑等级制度相当严格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用“左”、“右”的方位概念来区分贵贱、尊卑之身份,并赋予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引申、潜化,视为一种精…  相似文献   

7.
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是我国民族史上特殊、复杂的现象。对历史上汉军八旗、蒙古八旗的民族归属问题,向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满族,有的认为不算满族,还有的主张分别对待,即有的应归为满族,有的不应归为满族,如著名指头画家高其佩,多数人承认他的民族成分为满族。关于满族界说问题需要通过学术讨论的方式来取得解决,是我刊所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今后,我刊将陆续发表研究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各国硬币中,如果按品种多寡来排列座次的话,那么除中国和印度而外,就要数德国最有资格坐上这第三把交椅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史前时期曾存在着捐弃房屋的风俗.捐弃房屋的方式有烧毁、捣毁、废弃等几种方式.这种风俗存在的原因,主要应是与死者有关,是与安葬死者相关的一种仪式.它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灵魂观念、禁忌习俗、尊卑观念和财产意识.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玉带銙的造型及纹饰的演变李星带俗称"带板",是封建社会后期官场上表示地位尊卑的玉带上的饰物。质地按品级分别有:金、银、铜、玉等,其中以玉最受古人重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玉带的造型及图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1.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供养人画像多达251身,文章以该窟画像为案例,从画像本体出发,分析了画像在洞窟中的位置布局、画像的两种组织形式以及画像所持供养物品等,探讨了它们与供养人之间的尊卑关系问题。整体而言,位于洞窟内部南侧的供养人画像要尊贵于北侧;位于佛坛前部和后部的供养人画像的尊卑关系,是由东向西分为四级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2.
佩饰是以其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而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一进入等级制度分明的文明社会,分等级、定尊卑,则成为它最主要的功能,“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存等差”。如襟,天子、诸侯用象骨,士则用棘。当今则不必拘泥这些。  相似文献   

13.
胡安国《春秋传》有其鲜明的理学特色。他以二程理学作为解经的指导思想,以六经注我之精神,天理人欲二分之笔法,兼取三传,对《春秋》作了全新的诠释。胡安国将在《春秋》中明上下尊卑的礼用别义利之辨的理代替,理被诠释为人与事乃至君臣共同遵循的封建道德法则,以至天理。而理的社会道德表达就是义,并通过正名别类来达到。因此,义理不但是胡安国诠释《春秋》的准则,而且是其发《春秋》微言大义之所在。胡安国《春秋传》的这一特色,使其在《春秋》学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经史尊卑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史关系源远流长,经史尊卑确有纷争。本文以《汉志》“史附于经”现象、宋代“荣经陋史”观和明清“六经皆史”说三个涉及到经史尊卑的重要论题展开讨论,认为《汉志》“史附于经”只是一种目录分类现象,没有反映汉代经学与史学已经学科分离的客观事实,不能作为汉代史学依附于经学的依据,也不能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先后、尊卑和主从依附的关系。宋代义理之学提倡以经为本、先经后史,有一种普遍重经、荣经的倾向,但就其代表性学派程朱理学的经史观念而言,其荣经是实,陋史则不确;尊经是实,卑史则不尽然。明清学者重视阐发“六经皆史”,普遍主张道器合一、理事合一与经史合一,然而与明代王阳明主张经与史同具于吾心、王世贞以经史区分典籍、李贽以否定儒学权威为目的的学说旨趣不同,清代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主旨思想,是要后世史学效法“六经”切于人事的学术精神、崇尚“六经”“圆而神”、“方以智”的撰述旨趣,以经世致用和史学变革为目的;明儒不以尊卑论经史,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也无贬低经学之意蕴。  相似文献   

15.
漫谈玉带饰     
袁伟 《收藏家》2003,(6):52-58
玉带是一种饰玉的束腰器。带饰的种类很多,除玉外,尚有金、银、铜等,然而尤以玉带饰最受古人的重视。一条完整的玉带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供给扎玉饰用的革或绸缎制成的带(古称鞓);二是结扎在玉带两端形如圭状的铊尾;三是其它结扎玉饰即带板(古称銙);四是供佩戴时用的带扣。玉带虽系腰间之物,却是古代统治者显示职务高低、身份尊卑的象征,是古代礼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后来玉带  相似文献   

16.
鄢小梅 《神州》2012,(22):328-328
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一个全方位发展取得成效的班级,不仅与良好的班风、得力的班干部、聪明宽容的班主任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与一个班级学生的座次编排也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自愿原则进行组合,座次自由选择,从而形成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仙逝,举国悲恸,各界人士纷纷以挽联这种特殊的形式以表示哀思。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是楹联史上空前的。据估计,当有数以十万幅。堪称洋洋大观。所谓挽联,乃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的专用的楹联: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懂得用一定的方式来哀悼死者。《诗经》、《楚辞》中均有挽歌,后来发展为诗词哀文。隋唐之后,律诗流行,其颔、颈联有的适合于悼亡,有人以此代替挽歌挽词,这样便出现了挽联,挽联或以情见长,或以论允服人,或以文美取胜,或美而有之。其内容十分丰富,有的综述死者生平,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玩的划拳跟中国人玩"石头剪刀布"差不多。划拳自江户时代(1603-1867)中期从中国传到日本后,就渗透到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游戏在学生中很流行。别以为他们是在玩游戏,他们主要用来选"班干部"。在日本,无论大学还是小学,人人都是班干部。在他们的中小学里,每个班里都有班长、摆放桌椅板凳管理员、分饭管理员、扫除管理员等"干部"。但有一点,他们不需要选举,也不会由老师任命。有的干部是通过座次轮流担任。  相似文献   

19.
昭穆制度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昭穆"是表示字辈的概念。父子之有昭穆,犹兄弟之有伯仲,伯仲用以区别同辈之长幼,昭穆意在辨别异辈之尊卑。昭穆依附于宗法而存在,在宗庙祭祀制、宗族伦理和继承制中产生作用,是宗法诸制度中的一项位序标准,其意义在于明确由辈分所决定的族人的地位尊卑,使宗族人伦关系明晰化、有序化。昭穆不是宗庙制度,也不是墓葬制度,是辈分概念却不是行辈标志"制度"。"昭穆"概念的产生与原始氏族社会及其婚姻形态毫无关系,也与所谓"母系分宗"无涉。昭穆是循环字辈,适应宗法强调区别尊卑长幼的需要而产生,虽与宗法有关,但与传子制或祖孙父子关系的亲疏毫无联系。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毛泽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看待“三农”问题,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解决“三农”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邓小平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三农”问题,以改革开放的方式来解“决三农”问题。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的三农”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