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叙事止于五代后周,此后仿照《通鉴》体例而续编修书人很多。其中《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孝宗年间修成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讫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记载了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的事迹。作者李焘作此书时广搜博录,备采北宋一祖八宗的历史事实,荟萃讨论,为研究历史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史料。  相似文献   

2.
潘昆 《收藏家》2006,(2):65-68
《资治通鉴纲目》南宋朱熹撰。五十九卷。记事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主要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增损而成。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从历史上总结统治人民的经验,以便巩固封建政权的统治,但这部书太庞大,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不易为读者所领会。南宋时,朱熹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出发,依据《资治通鉴》编写《资治通鉴纲目》一书。用提纲挈领的话表明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这称为纲,再用简略的叙事说明事件或人物的情节,这称为目。比起《资治通鉴》原书,内容大为压缩,为统治者提供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杨雨蕾 《世界历史》2002,(3):113-115
《资治通鉴纲目》(简称《通鉴纲目》)被认为是朱熹改纂司马光《资治通鉴》而成的一部重要的史学作,据《高丽史》的记载,《通鉴纲目》当在13世纪末、14世纪前半期高丽朝末期已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到朝鲜王朝时期,又通过燕行使臣大量传入。  相似文献   

4.
《文史博览》2006,(9):40-40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周烈王、下至五代周世宗的15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还有考异、目录各50卷。其规模之大,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作为历史名臣,他继承儒家的传统思想,从前代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一套治国安邦的理论。司马光在任期间,反对王安石等人推行新法,因循守旧,对于挽救北宋没有取得什么成效。但是,在他闲居洛阳“独乐园”的15年中,却做了一件流芳百世的大事,这  相似文献   

6.
回顾北宋历史,大臣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仕一朝但政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光(1019-1086,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也名扬千古。但司马光却是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反对者。作为一国之君的宋神宗,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位爱臣之间的矛盾的呢?与宋神宗谈话时,司马光又是怎样议论王安石的呢?为了排斥政敌,他会奴颜媚骨地刻意去讨好皇上吗?  相似文献   

7.
南汉主刘龚(初名岩)于五代后梁贞明三年登帝位于番禺,国号大越,改元乾亨,以广州为兴王府。事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后梁纪五: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历史有三点应当注意:一是贴近历史,开发历史文化。文史兼顾,但应尊重历史事实。二是传播历史,发扬光大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不可颠倒是非,以伪乱真。三是再讲历史,创新资治通鉴。司马光写史,以史为鉴,欲以益世。现在讲史,应当创新,有益于世,"青出于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对司马光研究的逐步开展,有时也牵涉到司马光的子嗣问题。根据《宋史》的记载,司马光有子名康,他有传,附于司马光传后。司马康是司马光之子,一般无人怀疑否认。但司马康是否系司马光妻张夫人亲出,却存在问题。著名哲学家邵雍(尧夫),与司马光是深交,不单比较了解司马光的思想品德,而且也比较了解司马光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把丝路的开通定在元鼎二年至元鼎四年.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拜(张)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出使乌孙."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比颇与其人俱来,於是西域始通於汉矣".  相似文献   

11.
司马光入地     
<正>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一生兢兢业业,廉洁俭朴。1071年(熙宁4年),司马光到西京(即今洛阳)御史台任职,从此致力于《资治通鉴》的编写。这部巨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司马光家只有几间面积很  相似文献   

12.
《资治通鉴》是一部纵贯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史巨著。为了编撰这部书,司马光及其助手们“遍阅旧史,旁采小说”,参考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仅《资治通鉴考异》中提及的书目,就达三百五十余种之多。《通鉴》是怎样归纳整理如此“简牍盈积,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抉摘鉴别众多互相矛盾违戾的史料的呢,我们可以通过《通鉴考异》来探究。《资治通鉴考异》是司马光在编撰《通鉴》的同时,“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而成的。《考异》全书三十卷,共计二千九百七十七个条目,依照《通鉴》编年的次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来,大陆地区对《资治通鉴》的研究,在校勘与考订、司马光的政治思想与史学思想、编纂方法、参与编纂者、引书数量、对标点本错误的纠谬、史源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开拓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值得重视。但也存在新开拓的研究范围不广、选题过于集中,观点大致相似、总结性著述的缺失的问题,需要学者共同努力,以促进《资治通鉴》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沧桑》1996,(4)
近读有关山西古代的资料,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自古三晋神童多。 “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这一著名的故事已收录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了。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今山西夏县)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过人。据《邵氏见闻录》卷九记载:司马光在儿时曾与一群小孩子玩耍,一个小孩子  相似文献   

15.
李莉 《福建史志》2013,(6):30-30
莆田置县始于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当时即命名为“莆田县”。按隋唐间人姚髻、姚思廉父子撰成的炼书·虞寄传》记,陈遣章昭达领兵人闽讨伐陈宝应,陈兵败,连夜走至“蒲田”。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记此事件却写为“莆口”。这是陈天嘉五年(564年)的事。4年后置县命名莆田,后建制屡更,而县名不变。  相似文献   

16.
《资治通鉴》卷帙浩繁,博大精深,是北宋司马光编撰,世人皆知。实则助成斯事者尚有三位学者:刘恕、刘攽、范祖禹。而刘恕对《资治通鉴》编纂的贡献,又居三人之上,其功厥伟。但世人于此虽有所知,可也多不尽详。一选题酝酿的第一与谋司马光要编一部简明中国通史,是早怀夙愿。因为北宋书院儒学书生读的中国历史书,正史有一千多卷,难于读完,很不适用。司马光将这一选题构想,最先提出来与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费了十九年的时间,编成《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前后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用三百多万字,写成一部空前的编年史巨著,文字简练,记事周详,经历九百年的流传,堪称不朽之作。和司马光合作编修《资治通鉴》的,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刘攽专职两汉,刘恕专职魏晋南北朝,范祖禹专职唐五代。五代除了范祖禹之外,刘恕尚著有《十国纪年》,可  相似文献   

18.
司马康(1050—1090),字公休,是司马光唯一的儿子.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他任检阅文字工作,是得力的助手.司马光三十二岁时生司马康.生司马康之前曾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司马童、一个叫司马唐,但都不幸早夭.所以,生下这第三个儿子格外珍爱、为祝愿长命百岁而取名为康.  相似文献   

19.
两《唐书》之《卢坦传》均载元和八年西受降城为振武河所毁,因宰相李吉甫请,移兵天德城事。两《唐书》之《宪宗本纪》又记元和七年振武河毁东受降城事,又据宪宗《实录》相关记载,此本为二事,但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三八唐纪五五元和八年条却将两事混为一谈,其《考异》曰:“三者不同,莫知孰是。”以致混乱。经本文考证,确认两《唐书》记载不误,并理清了事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对《考异》的模糊认识进行了辨证。[  相似文献   

20.
史睿 《收藏家》2006,(8):5-9
这次国家图书馆主办的“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是建国以来首次大型古籍珍品展,规格之高、影响之广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次展览展出了古籍善本、金石拓片、舆图、民族语文文献等各类珍贵藏品,展品的60%都是一级珍品,有60余件秘藏珍品为首度公开展示,不少展品都是久负盛名的国宝,如甲骨“四方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宋拓本《神策军碑》、西凉建初十二年(416年)写本《律藏初分》、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内府写本《洪范政鉴》、宋嘉泰元年到四年(1201-1204年)周必大刻本《文苑英华》、宋廖莹中世葫刻本《昌黎先生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