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戌政变发生后,日本朝野对中国维新派君臣开展了大力营救,康有为、梁启超东渡日本后继续为维新事业而奔走。日本援助中国维新志士不只出于对戊戌维新志士的钦佩与同情,日本积极倡导的亚洲门罗主义以及戊戌变法时期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也是日本援助中国维新派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变法策略二题郑云山,陶水木在近年来的戊戌变法史研究中,有些论著认为:光绪及维新派变法策略的错误,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但这些论著都是将光绪和维新派作为整体研究对象来立论的,那么,作为革新派巨人的康有为,他的变法策略究竟怎样?作何...  相似文献   

3.
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大多采纳了维新派的建议,很想大有作为。但同时,光绪帝并没有真诚地抛却私心杂念,惟改良派之议是听。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只是想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授救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由此看来,光绪帝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相似文献   

4.
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大多采纳了维新派的建议,很想大有作为。但同时,光绪帝并没有真诚地抛却私心杂念,惟改良派之议是听。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只是想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挽救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由此看来,光绪帝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相似文献   

5.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四处通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抓捕,从1898年至1915年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在此期间,他依然心系祖国,经常饱含热泪,遥望神州,为祖国的命运担忧。  相似文献   

6.
张云峰 《沧桑》2011,(1):50-52
戊戌变法时期,各政治派别对待变法的态度不同,给变法的实施增加了难度,这要求变法主张者争取广大中间力量的支持,注意推进变法的策略。传统观点因张之洞与康、梁对变法进度不认同而认为张之洞是反对变法和反对维新派的。其实,张之洞是统治阶级中支持变法的中间力量,他与维新派的分歧在于变法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政局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户部左侍郎张荫桓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对其在戊戌变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学术界向未予以重视。事实上张荫桓与戊戌变法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只有全面探索他对变法的态度及实际介入情况,才能看出他到底是否维新派或"康党"。近年来,情况已有改变,且有对其作充分肯定者。本文拟就相关资料进行梳理,以求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与晚清政治史有关的近200篇章作了检索之后,一个总的感觉是1999年的晚清政治史研究没有明显的研究热点。比较而言,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值得重视。戊戌变法100周年过后,戊戌维新运动继续成为本年度晚清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据不完全的统计,本年度发表的与戊戌维新运动相关的论不下80篇,是晚清政治史研究中发表论最多的一个领域。一.戴逸在认真解读相关史料后,对戊戌年袁世凯告密的真相和袁与维新派的关系等问题提出新的看法,认为袁世凯在戊戌期间一度的确倾向于维新派,他通过徐世昌与维新派保持联系,与闻和  相似文献   

9.
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李喜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百年来在不同时期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观点。1898年10月,戊戌变法夭折刚一个多月,日本的一些报刊即发表文章,认为这次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康梁这些维新派“太激进”。梁启超不同意这种观点,一方面发表演...  相似文献   

10.
晚清维新官僚在彪炳史册的戊戌变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关于维新官僚的评价与其贡献极不相称,我们认为这有悻于历史事实。在戊戌变法IO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文拟对维新官僚的代表人物——礼部尚书李端茶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与作用试论述,以求方家指正。本文涉及的时空范围集中在戊戌变法期间。一、李瑞连在戊戌变法中的政治地位。在政治领域内,一个人的政治地位至关重要,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在戊戌变法中李瑞案的政治地位在整个维新派中举足轻重,但至今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变法前的李端案,于同治二年第进士,入翰林,授编…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158元既往学界有关戊戌变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改革方案和主张。本书着重考察的是,受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1895—1899年清朝统治阶层也开展了如何自救的热烈讨论,并采取了一系列实质行动,即所谓的"实政改革"。实政改革上承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内核,但在改革的规格、层次和深度、广度上有显著提升;其间发生的"百日维新",是胶州湾事件后民族危机加深所引发的一次激进改革,出现  相似文献   

12.
杨振华 《古今谈》2007,(4):44-47
沈兹九(1898—1989),浙江德清人,1898年4月出生于城关镇(今德清县乾元镇)丁家弄6号,一个石库门内的中产阶级家庭。我们知道,那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想让中国走上强国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中国戊戌变法120周年,也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后于明治维新30年的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等意欲借言孔子托古改制,使光绪亲政推行的改革。无奈终因保守势力阻遏,"祖宗之法"难变,仅进行了百日而以流血告终。"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曾慷慨地说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确实,被"戊戌变法"的推进者奉为楷模的明治维新,作为引起日  相似文献   

14.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四处通缉维新派人士,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前后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戊戌变法时的反派人物,徐桐、刚毅和杨崇伊,当属最著名的三个丑角。这三人中,前两位系位高权重的朝廷要员,后面这位则是鼓舌摇唇、投机钻营的小官僚。变法期间,这些人兴风作浪,欲置维新派于死地;政变发生后又一度得势,可谓春风得意。但好景不长,风光之后一个个便走向末路,其结局可谓悲哀,其身后更是留下了永久的骂名。徐桐徐桐生于1819年,其祖上原本是汉族,归附清廷后编入了正蓝旗汉  相似文献   

16.
王明伟 《史学集刊》2008,1(3):37-41
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以陆羯南为代表的日本民间国粹主义者,反对明治政府的脱亚入欧政策,主张建立中日联盟,以东方国际体系来对抗西方国际体系.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改革为契机,陆羯南积极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展开工作,对戊戌变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谢维 《近代史研究》2005,(4):213-232
最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茅海建教授的论文集《戊戌变法史事考》(以下简称《史事考》)。我对于戊戌变法史只略知皮毛,当然不能对书中的诸多学术观点妄加评论,但另一方面,我作为一个中国近现代史学术期刊的专职编辑,拜读之后,确也产生了不少联想———想到了近些年所看到的一些来稿和论著。故此文只能算是一篇读后感。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研究园地中,戊戌变法绝对说不上是处女地。远的不说,近五六十年来,先是作为“三大革命高潮”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是作为近代化“四个阶梯”的一级,被众多专家反复耕耘,只是这几年似乎有些冷。我…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49万字,68元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往研究,主要依靠康有为、梁启超留下的史料进行辨伪识真,建立起戊戌变法史实叙事结构的"正面"。本书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所藏"张之洞档案"的解读,尝试站在康、梁之外的立场,构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叙述,并给今人提供观察这一段历史的新视角。这批出自康、梁之外的资料,不仅有助于研究者理清康、梁著述作伪的痕迹,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维新派时期,以"保种强身"为目的的"医学救国"思潮的萌芽,以及九一八之后,民族精英极力倡导公共卫生对于民族复兴,强国保种的重要,将"医学救国"推向高潮。而近代医学卫生救国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发展公共卫生的步伐,加快了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实行欧化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世纪末,中国维新派康有为(1858—1927)积极向光绪帝(1871—1908)建议,学习彼得的欧化改革,在中国实行西学变法。1898年6—9月,在康有为和梁启超(1873—1929)、谭嗣同(1865—1898)等人的推动下,光绪宣布变法,发动了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结果遭到了失败。 为什么康有为等人和彼得同样是效法西方,实行改革,彼得取得了成功,而康有为等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