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凡之世,定有非凡之人。唐太宗李世民执政23年,之所以被誉为"贞观之治",就是因为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当仁不让作顶层总设计师,锐意改革,堵疏废立结合,平抑皇族宗室及门阀豪强既得利益阶层,打开庶族和寒士上升通道。此改革打破阶层固化,让社会各阶层人凭能力上下充分流动,整个社会进入良性循环,极大激发全民创造力,成就大唐盛世梦。一、消藩降爵减俸,平抑皇族宗室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面对贫富严重  相似文献   

2.
昭陵     
允时 《文物》1977,(10)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但实际上是唐王朝的"开国之君"。他作为一个豪门贵族的子弟,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扫荡了封建割据势力,统一全中国,建立了李唐王朝。公元626年,李世民继唐高祖李渊之后登上皇位,次年改元贞观。在他的统治下,曾出现过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贞观之治"。公元649年,李世民病死,葬于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四十五华里的九嵕(音宗)山主峰内,即为昭陵。今天,昭陵的地面建筑已经仅存遗迹,但整个陵园仍是一座极为丰富的文物宝库,它为认识和研究唐代初期的历史,提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一说起唐太宗,人们马上会想到唐太宗在贞观年间的英明统治。的确,"贞观之治"是唐太宗不朽的杰作。但是,唐太宗其实也是一个消极面很大的历史人物,为了夺取帝位,他杀兄弟逼父亲,不择手段;在立太子问题上,他最终选择了懦弱无能的李治,从而导致了后来武则天的代唐建周,这不能不说,唐太宗在选太子问题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史式 《文史天地》2009,(1):32-32,33-36
如果有人要问:历史上有哪些好皇帝?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他于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年号贞观,据说在这23年之中国家富强,百姓安乐。《旧唐书·太宗本纪》中说:当时“东至于海,南至于岭”,老百姓睡觉不必关大门,行旅外出可以不必带粮食,能够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这23年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5.
从唐太宗“群臣论治”谈“贞观之治”的形成王清杰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从此,唐王朝开始了封建社会值得称颂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时期。唐朝初年,时值大乱之后,人口死亡、流散很多土地大量荒芜,社会经济凋敝。怎样医治战...  相似文献   

6.
魏征是辅佐唐太宗创下贞观之治的大唐名臣,他一生向唐太宗进谏二百余事,数十万言,被誉为"千古谏臣"。他的谏言对贞观时期国家的治理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的方法研究魏征的谏,他进谏的制度基础、个人基础以及外在条件等,进而探讨他的谏言在唐太宗时期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出土的杨素子嗣墓志,揭示了隋末唐初杨玄感兵变后杨素孙子杨台在其父亲"屯故"的庇护下躲过灾祸幸存下来的经历,以及在唐代初年的为官情况;杨素女儿、孙女等女性后裔则被没入掖庭,有的成为唐高祖、唐太宗的嫔妃。结合传统文献和杨素之弟杨岳墓志,还可以发现隋末唐初杨素家族内部的分裂。  相似文献   

8.
书屋     
《中华遗产》2007,(7):150-150
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孟宪实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定价:25元公元627年到64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为“贞观之治”。贞观时期的中国,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在中国历史上,其地位却是独一无二的。贞观时代不仅创造了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境和最和谐的君臣关系,  相似文献   

9.
费佩君 《文史春秋》2002,(10):40-4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当政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呈现出“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今天,当人们称道唐太宗的功绩时,不能不提起他的“贤内助”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明大度辅佐唐太宗安邦治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0.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位的23年间(公元627—649年),是一个政治修明,百官清廉,家给人足的太平盛世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1.
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盛世之一,它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指导思想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人才观、君臣观、君民观、民族观四方面阐述了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峰 《文史天地》2006,(4):34-37
唐宗宋祖,虽然稍逊风骚,但毕竟是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本文大约应属乐道者之一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可称为盛世的朝代,史学界一致的看法有三个:大汉盛世、大唐盛世和康乾盛世。 大汉盛世以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汉武之治”为标志,汉朝从秦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战乱中建立,经过汉高祖、文帝、景帝三朝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社会日益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到汉武帝将大汉的强盛推向了高峰,后继昭帝、宣帝持续发展。大汉盛世历时173年;大唐盛世以唐太宗“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开元之治”为标志,前面历经了唐高祖创业及唐太宗之后高宗与“武周”的短期动荡,  相似文献   

14.
正房玄龄是唐太宗的高级智囊,极善谋划,人品又好,在相位十五年,功绩卓著,是"贞观之治"的重要人物,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一、聪颖孝顺,博学多闻房玄龄(579-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他出生于官僚家庭,曾祖、祖父均为官员,父亲房彦谦是著名的学者,在隋朝曾担任过司隶刺史,为官清廉,口碑很好。良好的家风给了房玄龄以深刻的影响。房玄龄自幼聪慧,加上勤奋好学,因  相似文献   

15.
王哲 《史学月刊》2002,(11):118-121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时期(627-649),共23年时间。他的“治武功”,被封建史书赞美为“贞观之治”,也为后世的治史所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从贞观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627年至649年),史称“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天下大治,为后人所仰,根本一点就是以一种切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正确思想为指导。对于这种思想因其产生于贞观时期,我们故称之为“贞观思想”。在此,我们谨就贞观之治的思想基础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7.
沈淦 《文史天地》2014,(2):46-49
正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正月,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挥笔写下了类似于遗嘱的《帝范》十二篇,作为对皇太子李治的训诫之辞。在其中的《崇文》篇中,一开始就指出:"夫功成设乐,治定制礼。礼乐之兴,以儒为本。宏风导俗,莫尚于文。"确实,唐太宗不但亲冒矢石,南征北讨,武功赫赫;在文治方面,他也励精图治,开创了千古传诵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从谏如流,任人唯贤,有一整套治国安邦之策,而尊儒崇文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中国历史上有口皆碑的一代英主。他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至理名言,为后代帝王所汲取和借鉴。他所统治的时代即“贞观之治”,生产发展,国盛民强,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影响的,尤其是在东亚地区更是名副其实的霸主。  相似文献   

19.
孟宪实是"全球通名家讲谈"的第一位出场嘉宾。镜头前他讲解的唐太宗治国理念赢得了满堂彩,所遇到的热捧场面比他任编剧的热播剧《贞观之治》毫不逊色。在孟宪实看来,一部历史剧往往思想性和故事性难以兼得,想把思想内容提升高度,故事情节就容易枯燥。同样的内容,搬到讲台上去,效果就大不一样。不少人意外地发现,听教授讲历史可以像看电视剧一样过瘾。  相似文献   

20.
开创了著名"贞观之治"局面的唐太宗,在民族观方面超出了我国大多数的帝王。李世民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加上他的博大胸怀,造就了以"胡越一家"与"爱之如一"为核心内容的民族观,并在施政中形成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大融合趋势,还对后世产生了长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