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劫后重死     
正在传统的君主专制社会,有句老话,叫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件事上,官方与民间罕见地达成一致:无论是朝堂上的儒家经典,还是乡野中的戏曲小说,都自觉且不遗余力地去宣扬它、维护它。长此以往,使这种愚忠观念深入人心,侵入骨髓。受此氛围濡染,上至公卿百官,  相似文献   

2.
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皇权专制社会君臣关系的实质。在这种关系中,"臣"对"民"来说虽然高高在上、说一不二,但从根本上说仍是任君打杀的奴才走狗。在危机时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一度地覆天翻的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些主和或主战的大臣都先后被杀的悲剧命运,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一、举棋不定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十分复杂,但  相似文献   

3.
明代言官肩负着谏君劾臣的重要职能,在面对乾纲独揽的皇帝时,言官秉着"道高于君"的精神信仰,直言敢谏。然而言出祸随,遭到皇帝的打击压迫。  相似文献   

4.
周代宗法制度中大宗宗子如果没有亲生子,便需要从同族中收养族人之"支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就是西周宗法制度中的大宗"收族"现象。■不叔卣铭叙述■不族邦首领亦即大宗宗子没有儿子,■不叔■继承■不族邦大宗宗子,以"邦子"的身份成为族邦大宗宗子的继承人。臣谏簋铭文中臣谏因为自己儿子已亡,就把同母弟引庸的长子焂上报邢侯和周王,令焂继承自己的职位;在焂卣铭中,臣谏已被周王封为軝侯,原来被臣谏收养的侄子也就成了侯爵的法定继承人;焂卣铭还说明,因为亲生之子焂已过继给兄长,叔■父与亲生之子焂之间的关系也就淡化了。西周金文■不叔卣、臣谏簋、焂卣记载了大宗宗子收养"支子"为继承人的现象,为我们研究西周宗法制度下大宗"收族"现象提供了确凿而生动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死谏     
易明 《文史月刊》2011,(2):24-24
文死谏,武死战,是文士与武士各自的修气之道。说到底,武人死战者比文人死谏者要多。  相似文献   

6.
庞慧 《史学月刊》2008,(12):16-22
从春秋后期到战国后期,诸子对君道的探讨表现出由"道"转"术"的趋势。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中主张的君道"用非其有",为此种趋势的存在提供了鲜明例证。《吕氏春秋》对君道"用非其有"的阐说,既明显接受了《管子》、《韩非子》式的道法家言,又表现出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与之前的《墨子》及后来的《淮南子》中的一些说法也有明显的相通之处。《吕氏春秋》所说的君道"用非其有",其核心是驭臣之术,强调君主应任臣之能而非自任其能,这正是战国后期诸子君道论对君主的共同要求。在战国后期,随着新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官僚行政体制的形成,君主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驾驭臣下,此时诸子君道论的关注重点转为"君术",实是此种现实政治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穆永强 《丝绸之路》2010,(16):20-21
解缙是明初历仕三朝的谏诤名臣,其才高不达的人生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明初专制皇权高度膨胀的历史条件下,解缙是君尊臣卑、嫉贤妒能的封建官僚的政治牺牲品,是"位卑言高则为罪"言谏戒条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8.
张国庆 《北方文物》2020,(1):96-102
辽朝官员中虽然存在向当朝皇帝的"言谏"行为,但却没有实职性谏官。辽朝官员的"言谏"形式主要有"面谏"、"书谏"和"诏对谏"三种;"言谏"的主要内容分为:对皇帝不当言行的"言谏"、对皇帝错误决策的"言谏"、就不合时宜规制向皇帝的"言谏"、对皇帝用人失察的"言谏"以及遇法禁有乖、刑罚不当时对皇帝的"言谏"等几个方面。辽朝皇帝对待臣下的谏言最终是"纳"还是"拒",取决于多种因素。辽朝官员的"言谏"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正了最高统治者的行政行为,起到了纠正已错、防患未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道公务员面试题:"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才能造成最美的和谐’。请你从领导班子建设的角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何谓"和",孔夫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阅读《资治通鉴》,我发现司马光也在倡导"最美"莫过于"不同",他在《资治通鉴》里记录了卫候与子思的一段对话: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  相似文献   

10.
1978年,河北元氏县西张村西周初期墓中出土青铜礼器10件,其中臣谏簋与叔■父卣带有长篇铭文,通过对二器铭文综合研究,可知谏与叔■父为同一人,其身份为邢侯之臣,曾跟随邢侯与戎作战,在奉邢侯之命出居軝国时,由于自己儿子死亡,因而推荐母弟之长子随侍邢侯,年老时又为母弟攸作器,并叮嘱他继承自己在軝国的事业。谏在选取继承人时,对"母弟"、"长子"的强调,似表明西周初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确立。  相似文献   

11.
哀成叔鼎铭中,"君既安,叀亦弗其■錅获嘉"句应以"叀"字属下读、"嘉"字属上读为断。"嘉"为作器者之名;"叀"释为"主",是嘉对哀成叔的敬称;"君"指康公之后嗣位之君。嘉为哀成叔之家臣而升为公臣者,其作器随葬哀成叔,是希望哀成叔在冥界亦能保持贵族生活的礼仪,以继续侍奉康公。  相似文献   

12.
赵恺 《中华遗产》2020,(4):44-54
《封神演义》进展到第二十九回时,姬周领袖文王病了,且病势有加无减,曰日沉重。这一天,周文王宣丞相姜子牙入内殿。文王说:“吾命不久矣。我死之后,纵使君王恶贯满盈,也切不可听诸侯的唆摆,以臣伐君。丞相若违背我言,冥中不好相见。”文王口中的“君”,乃商讨王帝辛。  相似文献   

13.
正《黎平府志·先贤传》载有一篇何腾蛟向南明弘光皇帝的上疏,上疏的标题是《何腾蛟为假太子疏》,题为"逆辅蔑制吾君,明害皇嗣,谨声罪讨,以妥先帝神灵,以抒天下公愤事"。此奏疏完全是针对马士英的,以"太子"事件为发端,历数马士英的罪状。为便于分析,下面先将何腾蛟历数马士英的罪状抄录于下:"窃见逆贼马士英,出自苗种,性本凶顽,臣等身在行间,无日不闻其恶状,无人不恨其奸邪。先帝皇太子至京,道路汹传,陛下屡发矜心,士英以真为假,必欲置之死而后快。臣前疏,望陛下从容审处,  相似文献   

14.
刘亮 《湖南文史》2012,(8):51-51
如今的公务员被人们视为“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因此每逢公务员考试,许多人都摩拳擦掌,趋之若鹜。而早在秦汉时代,凡任公职、吃财政者,除了替朝廷出勤打工外,没有脱离职务的身份和权益。当时的讲法叫“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近似现在的帮老板打工的意思。一旦因奔丧生病、  相似文献   

15.
周代勋贵受封为诸侯,有命长子就封、次子留佐周室之制。据近出曾公钟诸铭,伯适为曾国始封之君,其长子南公(曾侯谏)则出封为曾侯。曾侯谏被昭王命为南方诸侯之长、爵比三公,故称"南公"。数代曾侯皆被周王册命为"南公",故曾侯或世称"南公"。而曾侯犺之父"南公"究系曾侯谏或曾侯伯生,伯适与南宫适是否一人,皆难论定。而曾侯之称"南公"与畿内南宫氏宗君之称"南公"绝不相同,南宫氏之宗君可称"南公"或"南宫",而曾侯不得称"南宫"。南宫适应为畿内南宫氏的主要源头,此后世代称南宫(公)。  相似文献   

16.
姚蘇杰 《中华文史论丛》2013,(2):371-382,403,404
對清華簡《尹誥》"一德"的理解存在多種意見,《禮記·緇衣》引《尹誥》,將"一德"闡釋爲"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這應是最合理的解釋。《詩經·鳲鳩》中"其儀不忒"是達成"一德"的手段,全詩則是"一德"的極好注解。"一德"應包括"相同"、"正確"、"教化萬民"三層內涵。清華簡《尹至》篇則敍述了伊尹和商湯達成"一德"的過程。  相似文献   

17.
刘荣平 《古籍研究》2003,(3):109-110
天祥《沁园春》是一首名的爱国词篇,充分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词云: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相似文献   

18.
"栋臣通宝"钱。大如折三,篆文,背左右文"壹两"二字(见图),直径2.8厘米,重9克,色白而亮,质属白铜或和银未敢遽定。1942年冬,在苏州景德路养育巷口郁恩锡君开设的"和记旧货商店"内看到过这种钱。按李兆洛《纪元编》及丁福保《古钱大辞典》都没有提到"栋臣"年号,当时以其无史可考而对它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比干因谏而死是传统的看法。文章认为,谏只是比干死因的表面,比干的真正死因是:他的“圣人”之名受到纣王的妒忌,才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20.
正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始终正道直行,勇于谏诤,其中酒谏齐景公,堪称酒文化史上的经典。一、先扬后抑齐景公嗜酒,喝起来毫无节制,一次,连喝七天七夜,还不愿作罢。正直的大臣们向齐景公进谏。弦章直言道:主上这酒已连续喝了七天七夜了,臣下请您还是停止了吧。不然,就请赐臣一死。听了这话,齐景公不禁为弦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