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近代俄国铁路网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中叶以前的俄国,是一个由沙皇统治的十分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61年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度。这次改革尽管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正如列宁所指出的:“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而近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俄国的历史是很短暂的,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总共只有50余年。同欧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资本主义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可是,正是在俄国最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近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种种责难。本文试图探讨的电正是十月革命的历史前提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翠红 《史学集刊》2023,(1):41-46+31
<正>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尼德兰和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为改变俄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彼得大帝广泛吸纳国外先进技术,除派大批人员到英、法、德等国留学之外,还聘请数百名外国工程师来俄工作。此后,俄瑞战争爆发,彼得大帝锐意改革,推动俄国全面发展,由此促进了俄罗斯帝国(简称帝俄)的兴起。18世纪俄国史学受到帝国兴起及社会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士国  刘自强 《史学月刊》2005,11(8):111-117
19世纪50、60年代,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未占优势的情况下,俄中两国先后启动了工业化。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工业化成就斐然,成为世界五大工业强国之一,而中国工业化成效甚微,与俄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造成如此结局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两国工业化道路的差异应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中国工业化以军事工业起步,俄国以纺织工业为先导;中国政府不扶植私人工业发展,对私人企业横加摧残盘剥,俄国积极扶植私人企业发展,且利用外资,官民并举;中国政府不重视铁路建设,俄国以铁路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各业发展;中国政治改革滞后,工业化与政治近代化脱节,俄国政治改革紧随其后,与工业化紧密相联,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俄国资本主义的困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7世纪,俄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以后资本主义因素不断成长,19世纪60年代后便正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也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尽管如此,它在政治经济上的落后状况却始终令人惊异。1914年的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  相似文献   

6.
俄国自由派与地方自治机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政治上也开始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转化,其突出标志是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形成、发展以及地方自治机关的产生。本文试图通过对两者关系的阐述帮助人们加深对俄国政治制度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列宁对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边疆地位问题、边疆开发与边疆移民、民族主义与边疆发展等问题均有精辟论述。列宁强调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就其在俄国国家的地位来说,边疆地区保证了俄国资本主义不仅在纵的方面,而且在横的方面都得到巨大的发展。列宁倾向于从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的角度看待俄国土地问题与边疆垦殖、移民的关系,认为农民真正获得自由和完全摆脱农奴制的压迫,才是广泛利用俄国边疆大量待垦土地的一个基本前提。列宁还提出,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统合,不应建立在武断、生硬、机械的所谓国语确立等外在形式之上,而应建立在长期、自由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流转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益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中。1861年改革使2000万地主农民摆脱了人身依附地位,为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条件。俄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商品市场。俄国为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发展本国经济,需要大规模修建铁路和发展新式军事工业,但苦于资金缺乏,只能借助于外国资本。而这一时期西方一些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贵族阶级开始资产阶级化。从农业来看,十九世纪下半期俄国地主经济可分为两个时期:六、七十年代为前一个时期,八、九十年代为后一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绝大多数地主对1861年改革带来巨大变化毫无思想准备,感到严重不适,尽管使出浑身解放,也很难招架得住。改革前地主可以对农奴随意发号施令,农奴必须象牛马一样完成“主人”的指令。当然,这样来组织生产如同料理家务一样轻松。改革后农奴成为身份自由的人,地主已无权随意支配农民,这直接影响了地主经济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0.
米留科夫是俄国19-20世纪之交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俄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学识过人,著述丰富,在多个领域为俄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首次完成了对俄国文化史的全面论述,开创了俄国史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俄罗斯思想史研究的新境界;重新评价彼得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学派"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发展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程凡 《福建史志》2013,(1):24-28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秋,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开始有计划有步聚地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谓“改造”.就是以和平的方式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首先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多种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再把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企业.实现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晓岷 《世界历史》2002,(1):121-121
北京大学历史系刘祖熙教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的《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1 861— 1 91 7)》 ,是一部一系统、全面阐述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专著。全书分经济、政治、文化三部分 ,共九章 ,3 7万余字。本书通过分析 1 861年农民改革和 1 90 6年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评估地主经济向农业资本主义的演进、农民分化和富农经济的发展 ,揭示了俄国农民问题的症结。通过对俄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问题的分析、论证 ,指出了俄国赶超型工业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俄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阶级君主立宪制过渡的复杂性。再…  相似文献   

1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是,对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否已经成熟等诸问题,世界各国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仍持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大体上看,苏联史学家代表了一派观点,他们认为,革命前的俄国,就其“主要阶级力量和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是同“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二十世纪初,俄国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因此,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是俄国社会“合乎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于洋 《沧桑》2008,(5):153-15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的60多年时间里,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发展、危机、停滞时期,其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方面也都发生了较多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良。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改良的结果,依然是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的手里。  相似文献   

15.
原苏联史学界围绕俄国工业史的研究争论焦点有三:俄国工业转变的下限,上层建筑对国家工业发展的作用,外资对俄国工业发展的影响。我国史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一是未能充分利用原苏联同行的现有成果,所述史实有很多疏漏和错误;二是有一定片面性,断言俄国由于过度引进外资,“使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俄国实际上处于西方帝国主义半殖民地地位”。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俄国引进外资的缘起,外资在俄国的具体活动和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等问题的阐述和分析,回答俄  相似文献   

16.
周静 《沧桑》2011,(1):79-80,87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农奴的解放使该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农奴的解放是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作出的一种自救式反应。在农奴制改革前政治经济地位就开始发生变化的贵族因农奴制改革带来冲击性的影响处境更加艰难,他们在剧烈的社会变化中反应各异,一部分贵族无所适从,消极应对,彻底变卖土地,沦为无产者;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贵族对所处现状作出积极的调整,他们或凭借自己的实力希望挽救他们正在失去的辉煌,或转向现代资产阶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领头人;更多的分化为俄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中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俄国政治中具有影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翔 《世界历史》2000,64(4):92-106
原联邦德国(以下简称德国)史学界秉承兰克史学的实证传统,以其掌握俄国学术成果及其史料的扎实功夫独步于西方史学之林。德国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研究热情经久不衰,在20世纪60—90年代这方面的进展尤大。德国史学家围绕下述问题:1861年改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关系渗透到农村的程度、工业转变和农奴制衰落的关系;1859—1861年革命形式和农民解放,改革准备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的配置;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水平、农业危机、农民经济和地主经济衰落的原因等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俄国是从17世纪开始出现手工工场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数量还很少,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还不明显。从18世纪初开始,俄国的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逐步成为增强国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 但是,俄国的工场手工业与西欧先进国家的工场手工业有所不同,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广泛使用各种强制劳动。正因为如此,关于俄国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在史学界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作了评价。作者认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只是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到非常尖锐的程度,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述矛盾才发展到顶点,才异常接近社会主义。美国自罗斯福“新政”起就迅速地、大规模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转化局部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改善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级和了阶级矛盾,把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从绝境上挽救了出来,延长了它的生命,避免了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而,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正确认识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创造了条件。对历史时代的把握,要注意克服两种片面性:一是只从技术社会形态来把握时代,只看到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标志的,由资本主义首先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和一部分生产关系是没有制度属性的,对资本主义有制度属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失去警惕,放弃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而沦为资本主义的附庸和被资本主义“同化”,被“和平演变”;二是只从经济社会形态来把握社会,只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