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鲍世行 《纵横》2014,(6):45-50
攀枝花工业基地作为大三线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自1965年3月4日获得中共中央批准建设以来,距今已近半个世纪。由于当年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的严格保密性,这一前期重大决策过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三中全会前后中央设立经济特区决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设立经济特区的决策始于1978年6月,1979年4月完成。就名称而言,经济特区并不是深圳和珠海的首创。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攀枝花特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特区,但是这个特区并没有后来对外开放的特殊性质,主要是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殊经济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不仅走过了风雨坎坷的创业之路,更经历了波澜曲折的决策之辛,使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不断获得蓬勃生机,使攀枝花成为今天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领导重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优质高效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搞好机关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领导重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优质高效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搞好机关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攀枝花机场建设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攀枝花开发建设之初,攀枝花老一辈领导者徐驰、李非平等在作攀枝花工业基地总体规划时,就考虑了攀枝花机场的布局并做了相应的工作。但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当时的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建设钢铁基地,为了国家安危,为了准备打仗,早出铁早出钢。第二阶段,1984年西南民航局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对西南地区民用机场进行了统一规划,把攀枝花机场纳  相似文献   

7.
山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西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进行了长时期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三线建设在当时虽然是从战备出发的,但对山西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回顾和总结三线建设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加快山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1964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作出了建设三线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后作出的决策,其直接原因和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新的世纪,广西正在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建设,以此来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力度,推进民族经济融合。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近代以来右江流域城镇圩市发展状况、成因及其对民族经济融合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世以来,该区域各民族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基质及其动力,深化我们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建设的决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抗战前夜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的一年多内,实现了战略性的转变:从十年内战到国共合作,从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到其实现。这是一个艰难曲折和充满矛盾的过程。本文着重从中共中央高层决策的视角,依据大量档案资料,对客观局势的复杂演变和主观认识的反复探索过程进行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六十二项工程,为藏民百姓造福罗布,朗杰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国家和全国各省市对口支援西藏经济建设的决策,这是中央为进一步加快西藏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缩小目前我国内地与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有益尝试。62项...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两次战略西移。第一次从 2 0世纪 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经济发展重心从东部逐渐向西部转移 ;第二次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两次战略西移所面对的国情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 ,但其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却不同 ,因而采用的是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是在完全不同的体制条件下进行的。比较研究两次战略西移的时代背景、内容特点和体制选择 ,对于实施 2 1世纪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57-1966年党的个体私营经济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私营经济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三大改造"以后,"文化大革命"之前,即1957-1966年党关于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及政策演变作了认真的分析,对农村自留地、家庭副业、个体手工业、小商小贩问题作了重点的论述,对这个时期党在个体私营经济问题上的失误与教训作了一定的总结.这项研究对进一步深化关于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更加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当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风雪战勤——忆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后 ,我为东北军区后勤司令部政委 ,负责组建战勤保障系统和调配干部的工作。由于这次出国作战是直接面对高度现代化的美国军队 ,前线的供应不能像在国内时那样由敌人提供 ,而是全要靠国内运送 ,因此需要建立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针对后勤工作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我三赴朝鲜 ,了解新形势下志愿军对后勤工作的要求 ,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往前线抢运食品、武器装备等物资 ,调配干部以加强前线的后勤保障能力 ,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使志愿军的后勤供应有了较大地改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重视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研究 ,尤其是对中国的研究是随着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增而兴起的 ,美国对新中国的关注 ,目的是使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从单纯的学术探讨转而公开为美国全球战略、国家利益服务 ,这是战后美国研究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探讨的是麦卡锡主义时期美国中国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立足现实高于现实--江泽民创新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 ,江泽民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并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 ,就创新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 ,内容涉及有关创新的意义、动因、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及创新精神等 ,深刻地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内涵。这一系列论述已经形成系统的思想 ,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同时因其科学地揭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说。从江泽民构建创新思想的立足基点以及其创新思想的内涵、理论价值等方面 ,都反映出一个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既立足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  相似文献   

16.
杨恕  曹伟 《清史研究》2012,(1):32-39
清朝重新统一西藏后,通过册封、定制、设官、驻军等措施,并扶持达赖、班禅成为西藏的政教领袖,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噶厦制度,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和统治,维护了清朝在西藏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西藏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反分裂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清朝的西藏政策,认为清朝的治藏政策重政治、军事,而轻经济、文化,导致西藏与祖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明显滞后,为近代西藏分裂主义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毛泽东思想作为历史的源头 ,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建国后毛泽东思想在执政党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外交政策上都有新的发展。在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中 ,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成功地解决了国体、政体、经济建设方针、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当时制定的相关政策不仅符合那时中国的国情 ,使中国得到稳定和发展 ,而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为我国此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良好的基础。过渡时期总路线同样是在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和实施的 ,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的。“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历史 ,研究国史、写好国史。  相似文献   

19.
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向国外派遣大量专家和顾问 ,是冷战时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别现象。本文以大量中国地方档案和俄国解密档案及当事人回忆为依据 ,讨论了 2 0世纪 5 0年代在华苏联专家的基本状况。作者认为 ,1 0年之间约 2万名苏联专家来华 ,完全是中国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中苏双方对短时间内大量专家来华都缺乏必要的准备和严格的管理 ;1 95 4— 1 95 6年是专家来华的高潮 ,受波兰事件影响 ,从 1 95 7年双方加强对专家来华的控制 ;1 95 7— 1 96 0年中国实行少而精的原则 ,特别要求增加国防新技术专家 ,但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专家工作停顿。苏联派往中国的专家人数最多 ,时间最长 ,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 ,对探讨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特点 ,分析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 ,以及思考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具有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在华北农村占主导地位 ,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改革封建婚姻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1 95 0年 5月我国颁布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后 ,在华北农村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入的婚姻制度改革 ,经过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和建立婚姻登记制度 ,最终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向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