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使当时蒋介石正在着手进行的一件历史大事中断了,其历史真相也被尘封了。那就是,这一年,蒋介石确实在没有办法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情况之下,积极想办法试探通过苏联渠道,寻找一条与中共合作的新路子。而这一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中,有一个人物非常重要,这就是国民党  相似文献   

2.
评论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是与非,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不作具体历史分析。全盘否定这一时期苏联对华政策,或过高评价国民党政府所谓维护国家主权的行为。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不应套用一般原则.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抗战期间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关系缺乏稳定的基础,而这又主要是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是亲英美集团,改善中苏关系出于被迫。国家主权问题并没有对中苏关系发生决定性影响,这不是因为主权本身不重要。而是蒋介石并没有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在蒋介石看来。中苏关系中更重要的无疑是苏联援助、苏联出兵,并且苏联不要支持中共。当这些无法满足时.且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介入成为中国的盟国。中苏关系对蒋介石就失去了应有价值,关系恶化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张珊珍 《百年潮》2006,(7):40-43
1935年冬,为进一步密切中苏关系,蒋介石暗地里派陈立夫秘密前往苏联.然而,到达欧洲的陈立夫迟迟接不到进入苏联的密令,滞留欧洲达4个月之久,以致引起外界种种猜测.迫于曝光的压力,陈立夫无功而返,赴苏之行半途而废.由于是一次绝密行动,迄今公开的史料中记录甚少,即便提及,也是语焉不详.近年出版的陈立夫个人回忆以及保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口述历史"档案,非常详细地记述了这次秘密之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那些已经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前尘往事.  相似文献   

4.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应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是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国访问。我们和赵仲元当时都在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参加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并随团赴莫斯科参与了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5.
“七·七”事变爆发的当月,国民党政府秘密派出了一支13人的“中国赴苏军事考察团”前往莫斯科。他们肩负蒋介石交办的特殊使命,在与斯大林会晤后,秘密接受了苏联暗中给予的军事援助。当年驻苏武官的回忆,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6.
正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彼时,正值苏联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它充分抓住了这一机会,从西方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还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在苏联各地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关于这些人员对苏联工业化的贡献,国内学界早有涉及,但其在苏联的生活情况则鲜为人知。本文尝试利用已公布的苏联历史解密档案,还原援苏外国技工的居住景况。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南方国民政府内部,苏联顾问与蒋介石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早在1923年9月,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军事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考察时就认为“苏俄所谓‘世界革命’的策略与目的,比西方殖民地主义,对于东方民族独立运动,更是危险”。但当时他隐藏了对苏联戒备甚至敌视的真面目,以口口声声拥护苏联、拥护共产国际的“谦恭”态度骗取了苏联顾问的信任。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他的真面目必  相似文献   

8.
陈立夫欧洲之行留下秘密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后,南京政府出于反共需要,断绝了与苏联政府的外交关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蒋介石注意到“倭寇之所最忌者为我联俄”,因此事变发生几天后,南京政府外交部就指示正在莫斯科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莫德惠,以个人名义向苏联方面非正式地探询恢复中苏外交关系的可能性。1932年6月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正式作出与苏联复交的决定,并由在日内瓦出席国际军缩会议的中国首席代表颜惠庆同苏联代表李维诺夫秘密商谈。这年的12月12日两国正式复交。据蒋介石日记称,这是他计划中的对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个很有趣的事,蒋介石和王明上台执掌大权都与两个外国人有关。这就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第一个把蒋介石推上权力高峰;无独有偶,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米夫亦助王明上台执掌中共领导大权达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10.
雅尔塔协定的正式称谓是《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它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于1945年2月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一个小城雅尔塔签订的。当时的中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1.
1925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赴苏求学,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一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诸如邓小平、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伍修权、还有王明等是同学。本文通过和蒋经国一道赴苏求学的徐君虎先生的回忆.将这一段尘封许久且鲜为人知的历史,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2.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共政变前,武汉国民政府曾密令程潜伺机捉蒋。政变后,蒋介石又派人捕捉程潜,并强行收编了第六军。这就是北伐后期,程潜和蒋介石之间发生的一桩历史公案。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1997,(2)
1926年春,蒋介石与当时的国民党左派领袖汪精卫及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季山嘉等的矛盾急剧尖锐化。在上海的国民党右派邹鲁和在广州的王柏龄、伍朝枢、欧阳格等,为拆散广州国民政府的内部团结,制造谣言,谎称汪精卫与苏联顾问合谋,将绑架蒋介石,送往海参崴,同时假传命令,诱使中山舰自广州开往黄埔。  相似文献   

14.
从1928年到1938年,此十年间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在华活动是民国时期中德关系史上主要内容之一。蒋介石国民政府之所以要在列强中挑选德国人做军事顾问,是基于中德双方当时的处境考虑的。从中国方面来看,蒋介石国民政府在与苏联绝交后,  相似文献   

15.
正要打淞沪战役这一仗,不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才有的计划。早在1936年,蒋介石就已经给当时的何应钦、冯玉祥、黄绍竑做了指示,要在那一年打淞沪战役。当时军方确定的方针就是先发制人,想在日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前,把日本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赶下海去。  相似文献   

16.
孟东 《纵横》2000,(5):47-50
蒋经国留学苏联被软禁后经多方协调辗转回国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而蒋介石的莫斯科之行则少为人知。个中的原因连蒋介石自己也讳莫如深,不愿为外人道,就连他亲定的传记作者毛志诚也只是匆促地数笔带过,加上苏联方面的材料没有解密,人们对蒋介石的这一段经历自然所知甚少。直到1956年,由蒋介石亲撰的《苏俄在中国——中国与俄共三十年经历纪要》  相似文献   

17.
三国同盟条约缔结后德日对苏政略之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同盟条约缔结后德日对苏政略之分歧罗志刚早在30年代,苏联就是一个影响德日关系发展的重大国际因素。1936年,共同的反苏方针作为德日之间的一个连环把它们紧紧连在了一起,导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一法西斯政治同盟的形成。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苏联因其...  相似文献   

18.
<正>在很多重要场合,蒋介石都喜欢身披一件黑色大氅,这几乎定格了他的形象。蒋介石为什么会对黑大氅情有独钟?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香港之行的意外发现1923年的一天,时在广州的蒋介石、陈洁如夫妇相邀桂军总司令刘震寰夫妇前往香港游览、小憩。当时,刘震寰因驱逐军阀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与毛泽东相继辞世之后,统一祖国的历史责任便落在了他们的继任者蒋经国与邓小平这一代人身上。蒋经国与邓小平是昔日苏联留学时的同窗,邓小平比蒋经国大6岁。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了裂痕。到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由于“珍宝岛事件”和抓捕苏联间谍案的发生,中苏关系一度剑拔弩张。本文作者在那一特殊年代曾供职于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亲历了当时的一些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