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指的是某一移民群对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反应,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华人对当地环境的适应因时空关系而有很大的差异。任何熟悉东南亚各国华人情况的人,对华人的各种具体适应方式的印象都会比对任何总体适应模式的印象更为深刻。要对适应模式进行一般化的推论是可行的,但这必须建立在各种适应方式的基础上。显然,如果能提出影响这些适应方式的各种因素,这一推论工作就会容易些。  相似文献   

2.
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排华就像一种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发作一次的疟疾,总是得不到根治。而在另一些国家,华人则与当地民族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关系,长期相安无事。这是为什么?笔者试图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什么是文化适应?它是指不同的文...  相似文献   

3.
宗教信仰对东南亚华人文化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信仰是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时又对文化适应的其他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 ,不能不研究他们的宗教信仰。本文分析三种类型的宗教信仰者的文化适应情况 ,他们分别是 :华人穆斯林、华人基督徒、华人传统宗教信仰者。笔者发现 ,三种类型的宗教信仰者 ,其文化适应的方向是大相径庭的 :华人穆斯林文化适应的方向是本土化 ,华人基督徒文化适应的方向是西方化 ,华人传统宗教信仰者文化适应的方向是中华化。东南亚华人如果要保持中华文化 ,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认同 ,提倡信仰华人传统宗教 ,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定居在外国的中国移民绝大多数是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他们坚持落叶归根的观念,在居留国执著地弘扬中华文化。当时,多数居留国对华侨实行较宽松的政策,因而支撑华侨社会的三大支柱——社团、学校和报刊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侨文化得以发展和...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印尼华人族群文化适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秀容 《人文地理》1999,14(3):56-60
印尼为世界各国华人最多的国家。近三十年来印尼政府实施一系列同化政策,华人族群适应环境,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原住民文化精髓,融合现代西方文化,形成华人族群新型文化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但由于印尼华人总是成为当地各种社会矛盾的牺牲品,使本来就存在的种族隔阂因此而加深,极不利于民族间的融合。论文概要回顾了这方面的历史原因,分析了华人族群以本民族思维和行为准则在社会生产、医疗、体育、社团、宗教等方面积极主动为当地社会繁荣和进步作出的贡献;并指出,印尼华人族群能否以少数民族的资格,享受民族平等的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印尼政府的政策、作用和有目的地正确引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沙俄时期的接纳与自治、苏联时期的接受与整合、独立国家时期的多元与发展等方面,探讨了东干人在中亚百余年的不同历史时期内所经历的不同主流文化态度,以及这些主流文化导向对其文化适应产生的影响。认为东干人在中亚一直处于对主流文化的不断适应过程中;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始终相伴而生、共同存在,不过在层次上以及法理上会显示出一定的差别;跨国移民的文化传承一定要以国家主流文化适应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此文论述了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促进,香港华人民族教育的繁荣发展,及其对于香港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徐辉博士所著的《在日华侨华人与印侨文化适应的比较研究》一书,于2021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四章,约23.5万字,是作者基于多年在日本进行田野调查的成果。该书在Diaspora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基础上,通过在日中国留学生的视角,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在日中国人与印度人在日本的历史变迁、文化适应、教育情况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及特征。  相似文献   

9.
引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40年中,整个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已在不同程度上适应并融合于他们的居住国社会。然而,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政府仍在怀疑它们的华裔公民多半首先是华人,其次才是忠诚的公民。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同化被认为充其量也只  相似文献   

10.
王昺  梁晓 《民族译丛》2003,(4):29-37
华人在加拿大存在了一个半世纪,但是他们对加拿大发展所做的贡献直到最近30多年才渐渐得到承认。加拿大华人直到30多年前人数还很少,但独特的经历已显示了华人顽强的生存能力,他们能在过去歧视性的民族政策和专门针对华人的歧视行为的重压下,采取自己独特的应对措施,不断发展壮大,直到今天成为加拿大第一大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1.
香港早期城市发展与华人社会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早期城市发展与华人社会的调适莫世祥鸦片战争之后,香港变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从此开始城市发展的进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经营,到20世纪初,香港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渔村小岛,发展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港口城市,从而为日后跃升为举世瞩目的“东方明珠...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是一个在种族、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多元性的国家。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报告,截止1994年,马来西亚总人口为1970万人,其中马来人1150万人,华人520万人,印度人150万人。①520万华人是个什么概念呢?其一,在国别华人绝对数上,...  相似文献   

13.
跨世纪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廖小健文化,博大精深。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领域的种种表现,如思想道德等社会价值观念(如以仁、义、礼、乐、道、德、孝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等)、以文字为载体的所有文字表现形式(如文学、书法等),以及民族艺术、习俗、宗教等。广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冲击与超越:当代香港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透过“自传叙述”的微观分析 ,并结合“微叙事”和“个体记忆”等方法 ,利用个人研究的经历 ,佐证了香港史学多元化取向的形成过程 ;同时展示出香港史学界在本土化和国际化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 ,主要不在史学的学理问题方面 ,而在学术评估的规范化和资源调配背后所牵涉的学科霸权和行政主导的权力竞争上。人文和社会科学众学科与文化根源关系密切 ,能否在文化价值上平衡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复杂关系 ,香港史学过去五十年的经验是很值得参考的。  相似文献   

15.
香港文化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我省新一轮修志工作,在省人事厅继续教育中心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10月11日,全省地方志系统31人参加了由香港大学承办的为期一周的修志业务高研班培训学习。我们通过听讲座、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对香港的史志编修和文化建设等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香港各界人士对方志工作热情关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进入了历史新阶段。现在香港史学工作者已经着手对香港回归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记载和研究,香港史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香港本土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同时已经出版了《香港史新编》。香港…  相似文献   

16.
人类早期的生活,较之几乎完全控制了自然与环境的今天,更加深受气候、地理、生态等因素的影响.在史前时期的人地关系中.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经济类型.尤其是决定了当时文化的物质层而——主要的生计模式(是狩猎采集经济还是农业生产).生活用器.生产工具的型式和聚落形态等.作为史前人类的一个居住之地,香港属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部分.并也具有这一地区的若干地理特点.它那吸引人的海岸线,有着大量穹曲的海湾和隐蔽的小山谷.这和它山峦起伏、不适应于居住的内陆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更新世时代海平而的升降变化,香港的海岸线一直发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发展与合作必然导致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当今世界经济已日趋国际化和地区化,随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急起直追,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认为:世界经济重心已逐渐由欧美地区移向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在历史上早就形成了一个“东亚文化圈”。世界上不少人认为,中华文化在东亚文化圈中起着主导作用,或者说充当了内核。因此,也有人把东亚文化圈称为“汉字文化圈”的。而中华文化在东亚和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弘扬,华侨华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认真探讨有关华侨文…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华人的商业成就给人留下了华人善于经商的印象,四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通常所说的“四小龙”——南朝鲜、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成就也产生了这样的神  相似文献   

19.
20.
王祥本 《岭南文史》2010,(4):I0001-I0001
<正>亚运,亚洲为之欢呼、世界为之瞩目的体育盛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再次放射出体育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