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一场规模浩大的思想批判运动。毛泽东和郭沫若,同为巨人的这对朋友,在这场运动中却分担了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李仲谋 《炎黄春秋》2011,(10):43-48
陶行知先生1951年因电影《武训传》牵连遭受到批判,迄今已60周年。这是发生在陶行知逝世5周年、新中国诞生不到两周年的一次重大思想政治运动。当年激烈批判陶行知的先生们,后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杰出的民主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在国际教育界、思想界也享有卓越的声誉。到一九八四年为止,全世界已有二十二个国家组成了陶行知研究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亦将在中国召开陶行知研究学术讨论会。但是自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文艺报》等先后发表了杨耳《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积极作用吗?》及贾霁《不足为训的武训》等文章,对陶行知所提倡“伪武训精神”提出批评后,在一个长的时期里,人们对陶行知的研究遂告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陶行知研究工作开始逐渐恢复。1985年9月5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在北京成立,胡乔木同志在大会发言中对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的问题发表了公正的评论,他说:“当时这场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新中国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文化批判运动,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文不对电影《武训传》作过多评论,而力图对历史上的武训和“武训精神”,以及对这场批判运动本身,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回顾历史,总结教训。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第一次批判运动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在批判电影《武训传》初起时,毛泽东责成人民日报社和文化部组织了武训历史调查团,到山东做实地调查,形成了《武训历史调查记》,进一步推动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曾随江青参加了武训历史调查,并在最近回忆了这一过程。现将李家骥随江青参加武训历史调查的情况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逝世后,毛泽东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众多中共高官对陶行知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四年后,风云突变,毛泽东以批武训为名对陶行知进行鞭尸,彻底否定.关于陶行知与《武训传》批判的关联,学界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做了很多分析,文中认为,陶行知的一首小诗可能系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我因编导《武训传》,为此也“臭”名远扬。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今将我当年编导此剧的经过作一回忆。 一 早在1944年夏间,我在重庆北温泉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工作时,有一天,厂长李清悚领了陶行知先生来会见我。陶先生当时已经在离北温泉不远的草街子小镇,在万分艰苦的条件下,为难童创办了半农半读的育才学校。这一位我素所闻名钦佩的人民教育家送给我一本《武训先生画传》。他希望我有机会时能够把武训的  相似文献   

8.
1951年,重庆育才学校校长孙铭勋被定为西南地区“武训精神”的重点批判对象。其实孙铭勋与电影《武训传》毫无关系,批判之初,他根本没有看到过这部电影,因为当时西南地区还没有放映这部影片。此前他也从来没有单独地以个人身份大力宣传武训。孙铭勋从一开始就被定为重点批判的对象,是因为“批判武训运动”的实质,是要否定当时众多教育家们各自所主张的教育理论,如“生活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活教育”等等。孙铭勋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说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笑蜀 《文史精华》2002,(8):36-50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说微》一文,记述了1951年首先在京津高校继而在全国知识分子中开展的以清除资产阶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学习改造运动,其间并有批判电影《武训传》。文章以大量史实,涉及了诸如“文”“武’之争、自由知识分子集体自辱、知识分子传统的政治性格和生存状态与新的政治文化生态相容等问题,从中可窥见后来越来越“左”的政治环境的滥觞,读来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我因编导《武训传》,为此也"臭"名远扬。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今将我当年编导此剧的经过作一回忆。  相似文献   

11.
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堪称新中国思想文化界第一个重大事件。尽管学术界对这场运动已有诸多研究,但对时任文化部部长茅盾的关注与记载却是甚少。在这场体制内的政治运动中,他是怎样参与其中的?作为直接主管领导,他又何去何从?欲知详情,请阅《茅盾与电影 < 武训传 > 批判》一文。  相似文献   

12.
蔡震 《纵横》2010,(2):32-37
努力争取好的结果 郭沫若是共和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当然无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政治领域,特别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每一场运动中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到接踵而至的批判胡适、批判胡风、反右斗争……在每一次的运动中,郭沫若除了是他自己——一位学者,或是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13.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一个大冤案。现在《炎黄春秋》发表了袁鹰同志这篇文章,把建国后对知识分子的这第一场大批判的真相揭开了。让人们能回头看清什么是政治运动,政治运动的形式、手段、后果,使人懂得了政治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更让人们经过反思看清表面的和深层次的种种问题。这可以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避免这种祸国殃民的政治运动不再重演。这是一件大好事。让我们把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得来的经验教训,变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们牢牢记住它!  相似文献   

14.
“自觉”是五四新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之前,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自觉”问题已被普遍关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爱国心”与“自觉心”的讨论。五四新化运动的自觉思潮,直承爱国心与自觉心的讨论而来。但其内容已有深化,它所关注的重心是“青年之自觉”。所谓“青年之自觉”包括三个层次的意思,即青年对于国家之自觉,青年对于社会之自觉,青年对于个人之自觉。五四新化运动所主张的“青年之自觉”,一方面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中吸取了灵感,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儒家“心学”传统,特别是王阳明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公天 《炎黄春秋》2001,(10):38-41
50年前,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并在《党的生活》专栏里发表专文《共产党员应当参加关于〈武训传〉的批判》。 从这一天起,一场以理论讨论形式出现的全国规模的轰轰烈烈的政治大批判运动,便掀起来了。 当年在中共堂邑县委宣传部工作的25岁年轻共产党员郝瑞琛,并不知道《人民日报》这篇社论是谁的大手笔,也没有掂量掂量这篇《党的生活》栏专文有多大分量,更不知道北京派来武训老家堂邑县搞调查的武训历史调查团里的李进,就是江青。他只看到5月20日以后全国的报刊几乎是“舆论一律”地…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1998,(4)
1955年5月,在神州大地从上而下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运动并正式立案审查。这场运动因其波及之广泛和影响之久远,被列入建国后的重大政治运动之一。据1980年7月公安部给中共中央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中统计,这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的斗争共触及了2100余人,逮捕92人,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  相似文献   

17.
何方 《炎黄春秋》2000,(9):16-19
《遵义会议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是对第五次反“围剿”中“左”倾军事路线的第一次全面批判,也是对中国革命战争中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思想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它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一直得到公认的。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人提到它的起草者是谁,甚至曾误传为毛泽东。建国后编《毛泽东选集》时,有人提出将此文收入,遭到毛泽东本人的反对,说那是张闻天起草的。  相似文献   

18.
一陈氏人权说有多义性“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在救亡唤起下的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作为那个时代“思想界的明星”的陈独秀的启蒙思想是这场运动的精神。在1915年9月15口创刊的《青年杂志》(自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代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陈独秀明确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科学与人权”遂成为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基本方向,这亦是陈独秀启蒙思想的菁华。此后,在七卷以前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对资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商周文化之间的异同比较 ,最早可追溯到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 ,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大同而小异 ;而近人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则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 ,莫剧于殷周之际” ,由此形成了商周文化“迥异说”与“微殊说”的对立。但至今所做研究或从政治制度方面比较 ,或从思想方面比较 ,或从考古资料及古文字形体方面比较 ,各执一端 ,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弊。随着商周考古资料更多地出土 ,特别是甲骨文、金文资料的丰富 ,商周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日益走向深入。近来王晖教授所著《商周文化比较研究》 (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5…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颁布17周年。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回顾和总结一下《文物保护法》颁布以来,我们依法保护文物和管理文物工作的经验,对进一步提高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的自觉性,推动我市文物事业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非常必要。《文物保护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工作领域的第一部大法,是我们做好文物工作的保障。多年来,我们以《文物保护法》为后盾,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积极努力,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