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景忠 《史学月刊》2004,53(5):60-66,91
东北易帜后,全国虽然实现了统一,但还主要是形式上的。国民政府下诸军政集团问的内战频频发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争星火燎原。中原大战和平定石友三之乱,东北军大量调入关内,严重削弱了东北边防。连年内战,耗损了国力,无力抵御外侮。日本侵略者正是利用了中国的内争不统一,乘虚而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1年发生的宁粤对立,严重地影响了对日和战的决行。张学良对中央政府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当关东军向辽西进攻时,张氏拒绝中央政府的一再指令,擅从锦州撤兵,终致东北全部沦陷。民族不统一,给外敌人侵造成了可乘之机。日本充分利用中国内部不统一,侵略东北,策划建立满蒙“独立”政权。这是九一八事变的重要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鉴于国内外学者对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之间的中国留日学生研究相对薄弱,笔者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的档案材料为基础,选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对中华民国留日学生的政策为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对中华民国留日学生的关注与调查,以及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对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接收政策的演变、戒备心理日重的教育实态和更加严密的监控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至武汉抗战是国民政府与汉冶萍公司关系处理的一个特殊时期。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囿于对日外交的考量,长期对汉冶萍采取放任态度;抗战爆发后则断然实施强拆内迁。这一方面体现了国民政府履行了债权人角色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为加强战时经济统制,增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工业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正孟悦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25万字,48元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开展14年艰苦卓绝抗日战争的起点。学界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研究成果已然颇丰,自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至201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这一研究被再次推向高潮,本书就是其中优秀成果之一。本书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学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是中日两国近代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就竭力鼓吹、怂恿日本政府以武力解决所谓满蒙问题,其中“满洲青年联盟”所起作用最为恶劣。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满铁又不遗余力地运送大批关东军作战人员和军事物资,修复被中国抗日志士破坏的铁路桥梁,为关东军提供大批经费和抚恤金,参与策划炮制伪满洲国以及为关东军提供大批情报和在满铁附属地内建立自卫团等等。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一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民政部档案资料馆、黑龙江省民政厅、黑龙江地名档案资料馆将多年来对黑龙江省与抗日有关的地名档案研究的成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史和中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研究专题。作为九一八事变发生地的辽宁省对九一八事变的研究格外重视。在既往研究成果出版的基础上,于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辽宁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九一八事变丛书。九一八事变丛书共有六种:《“九·一八”事变图志》、《“九·一  相似文献   

8.
我热烈祝贺九一八事变60周年学术讨论会的召开,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931年发生在中国沈阳的九一八事变,在中国近代史和日本近代史上都有很重大的意义。在一方面,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由这一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武  相似文献   

9.
中韩两国人民的抗日斗争贯穿于1919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36年间。本文通过现存档案、报刊等历史文献,分别记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和七七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两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尤其是1919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两国人民从各自为战到统一由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满洲省委...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的政治形势与阶级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青年党的政治主张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正确评价九一八后的青年党,这是中国现代史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青年党高呼抗日,无非是“利用他们在野的地位,帮助国民党,用许多‘民族的’‘爱国的’以至所谓‘革命的’主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和日本在国际联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这一斗争,又牵涉到与欧美列强的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三角外交。这种外交格局,关系极为错综复杂。但过去电学界评价国联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外交作用时,多指责它实行绥靖政策,甚至说它完全袒护日本,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近年来对它的评价有了改变,认为国联对日本的态度逐渐强硬,步步紧逼,不应过于强调英、法等大国左右国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畅 《史学月刊》2003,(8):71-76
基于中国国力不及日本、迷信和平和保存实力等因素考虑,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在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明确指示下,自行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沈阳失守,东北沦陷。由于在对日看法上,张学良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二人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又合作无间,所以,张学良和蒋介石对东北沦陷都应负责。论对狭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张学良应负直接责任;论对广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蒋介石则应负主要责任。但蒋、张之“不抵抗政策”,非为不抗日,而是何时抗日、如何抗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对国民政府在九一八事变后调整兵工事业,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对日自卫战争这一问题作一述论。一调整国防兵工事业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中苏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使远东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急剧变化。中苏两国各自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开始调整相互之间极不正常的关系。本文试叙述九一八事变后中苏两国关系调整的艰难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近代中国创办的颇具影响的中文报纸.九一八事变前后,该报与日本侵华势力配合,其报道与评论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在日本关东军的帮助下,九一八事变后的<盛京时报>乘势扩张,成为东北第一大报纸.本文试分析<盛京时报>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言论与作为,从中管窥在日本侵华进程中,日办华文报纸的性质与角色.  相似文献   

16.
顾维钧诉诸国联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从九一八事变而至日本在中国及太平洋战争之毁灭,其间不过14年。历史的因果关系,极为显著。其症结所在,乃以“满洲问题,非仅中国之问题,乃一国际之问题”。因为日占“满洲”,势必引起国际战争。这是顾维钧在事变后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时对国际宣言中的警语。中国当时面临此一巨变,既无实力单独对抗,惟有依赖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来和日本周旋,将事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对日实行妥协退让政策,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何挽救民族危亡,联合尽可能多的力量进行抗日民族战争,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最紧迫问题.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要求,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与共产国际战略策略的转变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一总 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一百年 田毅鹏 世界历史 ,3中日两国近代化殊途探因 罗肇前 史学月刊 ,6近代中日宪政追求“同途殊归”原因探析 赵迅 湖湘论坛 ,5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 李少军 近代史研究 ,4九一八事变与二十世纪中国 马尚斌 辽宁大学学报 ,5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政局 荣维木 抗日战争研究 ,4中国现代化与九一八事变后的迟滞 胡玉海 辽宁大学学报 ,5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反思 王海晨 辽宁大学学报 ,5“九·一八”事变原因的再认识 薛子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6现实大国与虚幻大国———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19.
王恩宝 《百年潮》2006,(12):65-69
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晚10时许,日本帝国主义驻中国东北关东军第二师团和铁道守备队突然起兵,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城发动攻击,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近年来,有人提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掩盖其侵略中国东北的阴谋,最早提出"九一八事变"一词,我们已被欺骗了70多年,仍沿用、重复日本帝国主义的"协和语",现在不要再上当了.他们认为"九一八"不是事变,是侵略战争,应将"九一八事变"改称为"九一八战争",并要求媒体也如此宣传并正式使用"九一八战争"一词.其实,"九一八事变"这一历史名称,并不是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武力侵略和占领沈阳城之后立刻形成的,它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苏志松 《百年潮》2001,(2):33-39
1931年发生于东北大地的九一八事变,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屈辱的一页,永远烙印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九一八事变,是二十世纪扩张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意欲鲸吞我国领土的一个罪恶步骤。但是,作为这一事件的“前奏”,有一个“怒惩仇寇者”,他就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的爱国军人关玉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