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攀登》2016,(6)
红西路军浴血奋战河西走廊,英勇顽强、悲壮惨烈的斗争历史已载入史册。受制于党中央政治策略、军事行动的不断调整变化,西路军的行军作战呈现出不同的时段性。完整意义上的西路军河西征战应从1936年10月下旬红三十军靖远渡河开始,到1937年4月底左支队到达星星峡为止,大致分为六个历史阶段。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中央与西路军之间信息不对称、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使得西路军的军事行动多变不定、异常艰辛。  相似文献   

2.
红西路军浴血奋战河西走廊,历经千难万险,用鲜血铸就了一座历史丰碑,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为悲壮的一页。史实准确地反映了西路军历史,深度挖掘、利用和开发红西路军资源,对于继承、弘扬西路军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定烈 《神州》2008,(1):36-39
王树声同志是我们红四方面军的老首长。他早就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我当时在红三十三军二九五团(后为红五军四十三团)任文书,是一名普通战士。虽然我俩战斗岗位不同,但却共同走过了西路军悲壮的历程和"中原突围"那一艰苦的战斗岁月。1936年10月,长征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会合后,红四方  相似文献   

4.
任小平 《纵横》2011,(8):55-58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逐渐还原,其左支队的历史功绩也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其实,西路军并非全军覆没,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最后的日子里,成建制地和国民党马匪英勇战斗到最后的就是这支衣衫褴褛、苦难跋涉、最后仅有400多人胜利到达新疆星星峡的西路军左支队。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多次听我爷爷赵文光讲西路红军血战古浪的事情,那些悲壮的故事,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国二十五(1936)年11月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从景泰过了黄河.11日,红九军到达干柴洼,突破了国民革命军马元海等部的重围,到达古浪横梁山,又与敌军激战一昼夜,11月14日到达了我的家乡古浪县城外.  相似文献   

6.
英勇悲壮的西征失败了,被打散的西路军战士退到了祁连山中。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回到陕北,找到党,找到部队。在这一信念的鼓舞下,他们不畏艰险,智斗敌顽,终于冲破重重围困,回到了延安。本文是千百名西路军战士奋斗历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杨闻宇 《神州》2008,(6):60-63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的5军,9军和30军二万余人,从靖远虎豹口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向新疆挺进.部队进入河西走廊时,遭到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部队的袭击.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剩下的有的受伤被俘.有的失散后流落在河西走廊各地。1937年7月."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来到了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习惯上称为兰州"八办")。离开延安时.毛主席.朱总司令指示谢老,"八办"的一项重要任务:设法营救和收容被俘、失散的红军西路军人员。  相似文献   

8.
绵延1000公里的河西走廊里,湮没着半个多世纪以前一段惨烈悲壮的红军西路军历史。很长一个时期,西路军问题一直是中共党史和军史研究的一个"禁区"。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几经曲折、磨难,终于峰回路转。《西路军历史遗案澄清始末》一文用翔实的资料讲述了这个问题由"禁区"到逐步得到澄清,并渐为学界和公众所接受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9.
西路军之败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对内粉碎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对外冲破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艰难到达甘南,在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至此,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正式结束。在庆祝会师的喜悦中,党中央及时决定将红四方面军改为西路军,让长征中红一方面军已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那一部分官兵留在红四方面军,并从中央抽调一批政治干部,全面加强红四方面军的工作。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建立西路军的目的是开辟西北革命根据地。当时红一方面军二二一师政委方强,被调任西路军第九军宣…  相似文献   

10.
一红军西路军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组成这支队伍的主要有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骑兵师、妇女先锋团、干部团(也称教导团)、兵工厂等,共2.18万多人。这支部队西渡黄河,是奉中共中央命令参加宁夏战役的,后因国内、外形势变化,宁夏战役计划停止执行,遂组成红西路军,  相似文献   

11.
周鹏 《文史月刊》2005,(6):9-14
1936年10月,历经三过草地深受重重磨难的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红四方面军为主体组成的西路军(下辖五军、九军、三十军)从靖远出发,飞渡黄河天险,向河西挺进,以便打通新疆至苏联的国际通道,为我国抗日战争建立稳固的战略大后方。在西路军2万多人的部队中,有一支和男兵一样留短发、打绑带、背长枪冲锋陷阵的娘子军,这支队伍就是大名鼎鼎的红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该团下辖3个营9个连,  相似文献   

12.
筱秋 《纵横》2006,(11)
我的母亲李开芬,年幼时就参加了革命,被称为“红小鬼”。红军长征时,是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的一名战士。当年,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使得西路军损兵折将,几近覆没。母亲受伤被俘,后又机智地逃离虎口,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革命队伍的怀抱,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母亲在上世纪80年代,曾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后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从第一线退下来,基本结束了紧张战斗和劳碌工作的生活。她曾多次向我讲起西路军征战的往事,我也听别人说起过这位英雄的妈妈;根据回忆和一些资料,我将母亲陷落虎口的那段悲壮经历整理如下。李开芬出身于…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21,40(5)
1936年10月,为尽快完成"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指示,21800余名红军指战员西渡黄河后组成西路军与甘青地区的十余万国民党马家军裹血力战4个多月最终失败。回顾这段悲壮的征程,广大西路军指战员在逆境中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纪律,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西路军血沃西征战场的辛路历程和西路军指战员身陷囹圄志不移的不屈斗争,作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生动教材,对于我们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高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孙轶 《丝绸之路》2009,(10):43-44
在1936年的西征中,西路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在河西走廊同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马步芳部浴血奋战数月,终因敌强我弱、弹尽粮绝惨遭失败。党中央、兰州“八办“对西路军的处境极为关心,利用多种政治渠道和人际关系,组织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开展营救活动,使大批被俘、失散红军重归革命队伍。  相似文献   

15.
周善伟 《铁军》2022,(3):25-26
<正>我的父亲周纯麟,1912年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16岁参加农民赤卫军,18岁参加共青团,同年参加工农红军,两年后转为共产党党员。曾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作战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当过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的通信员,在三十军任营政委,曾两过草地,参加西路军征战甘肃,血战河西走廊。风雪祁连山43个日日夜夜,受冻挨饿,九死一生。西路军失败后,余部在李先念等率领下,  相似文献   

16.
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最悲壮、最惨烈的一幕,莫过于1936年冬至1937年春,西路军的两万多将士,血战河西走廊,饮恨祁连山下,惨遭全军覆没的命运了。 50年后,原红二方面军老战士、已离休的南京军区陈靖将军,重走长征路,在河西走廊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张掖,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它既是古丝绸之路和居延古道的交会点,又是南达青藏高原、北抵蒙古大漠、西通亚欧、东连内地的陆路交通枢纽,素有"塞上锁钥"之美誉。在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张掖曾是国都、省会、军镇和州、府、县的治所,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中心的位置,由来已久,名副其实。张掖,更是一座红色革命的殿堂。红西路军浴血奋战马匪,张掖就是其悲壮征程的重要战场。一处处战争遗迹、一座座纪念碑亭,犹如红色殿堂一样,招引得无数中华儿女不辞万里之遥,来此虔诚地扼腕凭吊和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18.
30年代的丝绸之路上,曾经上演了一场悲壮惨烈的历史活剧,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兵败祁连、喋血河西。两万多将士伤亡过半,几近全军覆没;数千名官兵不幸被俘,受尽折磨和屈辱。但失败的只是一场战争,而不是红军的事业和精神。就在西路军溃败的战争废墟上,仍然崛起了一个个坚强不屈的灵魂,锻炼出了一批批执着于事业和人生的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他们像荒原上的春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们像激流中的砥石,历经颠沛沧桑而痴心不改;他们的生命或许已经凋谢了,但他们却用自己的牺牲和奋斗谱写了值得后人铭记的辉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西路军的失败与陈昌浩的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初,红军西路军两万多人,在河西走廊遭到几乎全军覆没的厄运。关于西路军的惨败,中共党史上有许多说法;比如《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的注释说,西路军是奉张国焘命令擅自过河,致使两万红军失败。许多党史专著也说,西路军的失败是张国焘退却主义与取消主义所造成的恶果。张国焘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我应负担西路军失败的全部责任”,但又说:“西路军的失败是陈昌浩同志的指挥的错误,如果张国焘同志也过了黄河,亲自策划指挥,则不会失败,反会胜利。”他把西路军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西路军最高军政首脑陈昌浩身上。随着对西路军…  相似文献   

20.
"西路军"失利后,我(当时任红三十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和其他400余名同志奉党中央、陈云同志的指示到新疆盛世才处,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我和另外二十几名同志被陈云同志安排在航空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