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的五世祖赵文楷,是清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嘉庆五年(1800年),他奉皇命出使琉球(即现在的冲绳),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引为一段佳话。文楷同时是一位诗人,漫游琉球时诗兴大作,留下不少光彩夺目的诗句。8月22日,中山王邀文楷同游南园。园中景致绝佳,赏心悦目,文楷兴致很高,赋诗一首:“海上烟霞丹嶂远,山中草木白云多。蛟宫夜静惊灯火,锦石秋深媚绮罗。”不想1987年,即这次游览以后的187年,文楷的五世孙、笔者的堂兄赵朴初来冲绳追寻先祖的足迹,在导游尚卫——中山王的后裔的指引下,来到南园,仍可看见芳草奇花美石亭台,朴初兄后写诗:晨飞北海…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中期周煌集大成之作《琉球国志略》(二十二年丁丑,1757),也是继往开来之作。其后,又有两部续志:齐鲲、费锡章:《续琉球国志略》五卷、首一卷(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赵新《续琉球国志略》二卷、首一卷(同治五年丙寅,1866)。前后还穿插有赵文楷、李鼎元往封尚温(嘉庆四年乙未,1799),林鸿年、高人鉴往封尚育(道光十七年丁西,1837)两使次。李鼎元撰有《使琉球记》(嘉庆庚申,1800),与齐、赵两部续志合称“后三志”。其中以《齐续志》更为重要。“后三志”产生在19世纪上半华琉关系已臻鼎盛、同时又渐就式微之时期。尽管时值东亚国际风云变幻,英日构衅闽海,华琉宗藩纽带风雨飘摇,但毕竟在数百年交聘往来基础之  相似文献   

3.
琉球与福州一水之隔,位于福州东面大海中,径直海面距离1700里。站在鼓山顶,在天气晴朗、海上没有云雾的情况下,可以隐约见到琉球群岛。中国人早在隋朝时就发现了琉球。《隋书》、《宋史》上称“流求”,《元史》上称“瑠求”。隋元两朝都曾遣人往琉球,劝谕琉球臣服,均无功而返。到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派遣行人杨载赍诏书往琉球劝谕,获得成功。琉球中山王察度首次派遣其弟泰期到中国朝贡。  相似文献   

4.
丁春梅 《福建史志》2007,(2):37-37,47
琉球(今日本冲绳),明清时期为中国的藩属国。自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派其弟泰期到南京向明政府称臣纳贡,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废琉置县”,在长达五百余年的友好往来中,每当琉球国王去世,新国王继位前,都要由琉球国王世子向中国政府提出册封申请,待中国政府派出册封使至琉球宣布册封令后,世子乃正式登基称国王。  相似文献   

5.
方宝川 《文献》2004,(4):280-286
中琉关系,由来已久.明朝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①是中琉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口嵩)矢.洪武二十八年(1395),琉球中山王察度薨.永乐元年(1403),其世子武宁遣侄讣告中国.  相似文献   

6.
一、明清的册使及其使录明清琉球使录,保存有重要的中国海疆史地资料和琉球史地资料。使录缘起自琉球的职贡及明清的册封。“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琉球东南蕞尔,隋招之不至,元詟之不服,迄明初,始入贡称臣,世为属国。”明初,国分为三:中山、山南、山北,其王皆以尚为姓;而中山最强,后并山南,山北而有之。明太祖于洪武五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元政不纲,天下扰攘,“联起布衣,开基江左,……定有天下之号……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于是,“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隋载入朝,贡方物。  相似文献   

7.
张枫 《文史精华》2013,(3):52-57
琉球国被日本强行吞并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台湾与日本九州之间,总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从14世纪后期开始,琉球群岛上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即史称“第一尚氏王朝”的琉球国。琉球国与当时统治中国的明朝保持着藩属关系,每一任琉球国王都需得到明朝的册封,而且琉球王姓的尚氏也是由明朝所赐。琉球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与中国的福建、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日本琉球大学进行中琉关系史方面的研究。在日本友人的安排下,参观了冲绳的清代唐人墓。回国后查阅有关档案史料,拟对冲绳岛上的唐人墓做一粗略的考察。琉球(今日本冲绳)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与中国很早就有交往。但两国之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年明太祖遣使招谕琉球,琉球国中山王察度即遣其弟入明称臣纳贡,“由是流城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①。中琉关系日益发展,前往流球从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国人与日俱增。在长期的中琉交往中,有许多中国…  相似文献   

9.
那霸人语     
琉球国,古称中山。自光绪五年,(日本明治十二年)被日本吞并,改称冲绳,距今已一百数十年。除嘉庆年间,沈复(三白)写《中山纪游》(《浮生六记》之一章外,罕见记载。 前年《光明日报》载袁鹰《琉球心影录》连续数章,其中《那霸料理》一章读后慨然。料理乃日本语饮食之意,可见琉球自被日本吞并,已完全同化于日本,所以旅游者乍到那霸,预想定是  相似文献   

10.
正一赵朴初与山西的关系,追根溯源,可以追到其六世祖赵文楷。赵文楷是安徽太湖景宁乡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赵文楷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嘉庆三年顺天乡试和四年会试两任同考官,其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事件,是嘉庆五年出使琉球。在琉球期间,赵文楷"廉洁之声,著于海外"。嘉庆九年,赵文楷出任山西雁平道,嘉庆十三年卒于任上,终年48岁。山西也因此成为这位赵氏先祖的最后驻足之地。  相似文献   

11.
1985年6月,贵池市灌口乡苍埠村一村民在秋浦河滩先后两次发现3方铜质官印。今藏贵池市文物管理所。现简介如下: (一)宜春县印印重267克。印体扁方,每边长5.4、体厚1.5、带纽通高4.1厘米。扁长方形纽,纽上端成弧状。印面朱文篆书“宜春县印”四字(图一)。印背左上角镑一“上”字,楷书。 (二) 萍乡县印印重238克。印体扁方,每边长5.4、体厚1.5厘米。纽残。印  相似文献   

12.
三助堂书跋     
此书乃嘉庆十一年丙寅顾涧翁假钮匪石藏本重刊.涧翁有短序,语甚简.参证戈小莲跋,始知原本藏匪石许.戈跋署乙丑,盖前此一岁也.叶调生《吹网录》云:“涧翁续得宋刊祖本,校改若干字,旋以板片赠其门人程禀初集义,跋中自谓转胜吴氏原刻”.又云:“程氏得板后,易思适斋刻款为瀞意轩重刊,并将涧翁原序,戈践及袁、张、顾渚印削去,殊为可惜.”此本当是顾氏原印,序跋印记具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的琉球(今日本冲绳县)移民政策,对于明代中外关系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迄今仍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随着明初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朱元璋十分重视对海外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他遣使外夷,诏谕四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还立下遗训,将朝鲜、日本、琉球等一些国家列为不征夷国。存这种海外政策的实行下,许多国家与明朝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尤其是东南海上的琉球岛国,自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遣杨载诏渝琉球始,至明朝灭亡,中国与琉球始终保持着贸易往来的友好关系。但是琉球毕竟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岛国,“地无货殖”“商贾  相似文献   

14.
《清史稿》卷485《文苑二·赵翼传》记载:嘉庆十五年,重宴鹿鸣,赐三品衔。卒,年八十六。《清史列传》卷72《文苑三·赵翼传》云:“嘉庆十五年,重宴?鸣,赐三品衔。十九年卒,年八十六。”《清史稿》的成书晚于《清史列传》,关于赵翼年岁的这段记载,《清史稿》袭之于《清史列传》。只不过省略了“十九年”三个字。这一省略实为不当,因其易造成赵翼卒于嘉庆十五年的错觉。《清史稿》(《清史列传》亦同)所记赵翼年岁实不准确。成书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李元度编的《国朝先正事略》卷43《文苑·赵瓯北先生事略》另有异说。其云:“嘉庆庚午(十五年),重赴鹿鸣  相似文献   

15.
谢忱 《福建史志》2014,(6):51-53
古代的琉球国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1372年与中国建立邦交关系,成为中国的藩属国。此后,琉球国派遣了一批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传统文化和各种技艺。到中国学习的琉球留学生分为两类:一为“官生”,主要派往京城的国子监学习,所有费用由中国政府承担;一为“勤学”,多在福州地区学习。虽然也是官派性质,但中国政府不负责他们的费用,而由琉球王府承担。在福州学习的琉球留学生中,有不少成为琉球史上的风云人物,程顺则便是由三山沃土孕育出的一代鸿儒、琉球伟人。  相似文献   

16.
古代日琉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庆余 《世界历史》2000,1(3):58-65
清代光绪年间 ,中日围绕“琉球问题”有过长达数年的争议。 1879年 8月 2日 ,日本驻华公使向总署转交外相寺岛宗则 7月 16日发出的《说略》,内称 :“琉球为我南岛久矣……国史记南岛朝贡事 ,实在中国隋唐之际。天平七年 (唐开元二十三年 ) ,太宰府遣使于南岛……既在我政教之下矣。”“保元中 (当宋绍兴时 ) ,源为朝居伊豆大岛 ,浮海略诸岛至琉球 ,娶岛酋大里按司女弟 ,生男尊敦。为朝还大岛 ,尊敦立为琉球王 ,是为舜天王……其后二百余年 ,将军足利义教赏萨摩守岛津忠国功 ,赐以琉球 (嘉吉元年、明正统六年 )尔来 ,隶属岛津氏为其附庸。”…  相似文献   

17.
一、明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时间。关于赐闽人三十六姓的时间有五种说法,本文认为洪武二十五年一说时间最早,而史籍记载中这种说法也最多。通过分析认为“洪武二十五年赐闽人三十六姓”是对前此闽人移居琉球的正式认可,是其后逐年闽人移居琉球的法律依据。洪武二十五年后的赐闽人三十六姓,并非对“洪武二十五年”说法的否定,而是具体的实施。二、三十六姓考。本文依据史籍资料从三十六姓的职业身份,辑录了四十一个闽人姓氏。对其中十五个姓氏考定为赐给琉球的闽人姓氏,余下二十六姓,也利用间接的材料加以考证,并说明为何在琉球的闽人姓氏会超出三十六姓的两个原因。三、赐闽人三十六姓的原因。明朝统治者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的四个原因:(1)以利朝贡。(2)变民用为官用,将私人贸易合法化。(3)“用夏变夷”传统思想的影响。(4)真心爱护弱小邻邦。四、闽人移居琉球的作用。(1)航海贸易的主体活动。闽人三十六姓主持下的琉球中介贸易曾一度是明代对外贸易的主要部分。(2)治理琉球国家方面,及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黄汉 《文献》2022,(3):159-175
《四库全书分架图》作为《四库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著录了库书的排架位次、函数、合函等情况,有助于检寻库书和指导排架。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四库书目庋藏表》实为直式《四库全书分架图》,是馆臣办理库书补函、排架时抄写的一个工作簿,抄写于嘉庆四年(1799)至嘉庆九年二月初一日之间,所抄分架图主体部分为乾隆时期所写,又补入了嘉庆时期库书排架变动的信息。对比“南三阁”目录与“北三阁”架图,结合《庋藏表》与《文渊阁分架图》的性质及二者联系,确定《庋藏表》归属文渊阁系统,亦反映“北四阁”《四库全书》的排架情况。《四库书目庋藏表》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可以借此窥探嘉庆时期《四库全书》增补抽改和架次调整排定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清代木刻《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图》孙仁良《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图》,木刻、生萱印,板心纵25厘米,横59厘米。为开江县金山寺镌《大乘妙法莲华经》插图,该经卷款署:“大清嘉庆四年(1799年)已未腊月佛成道日募刊。”图上刻释迦牟尼端坐莲台,两眼向前凝视,身后饰...  相似文献   

20.
古代琉球(今日本冲绳县)“俗无文字”、国无典籍,有关记事始见于唐代贞观十年(636年)成书的《隋书·流求传》中。内含地理位置、风俗民情、物产农耕以及王姓和社会政治等,全传约达1300余字。这是有关古代琉球最早的详细记录。唐代以后,有关古代琉球的记事,也多有引录。亲临其境者的引述,可分为两种;一是传承、诠释,如清代周煌的《琉球国志略》;二是据情考订、增补,如明代陈侃的《使琉球录》,皆可谓为信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