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康熙年间,画家禹之鼎为诗坛祭酒王士禛绘制肖像达12幅之多,创作时间延续27年,这在画家的艺术生涯中仅此一例。作者通过对这些图像的梳理,并结合文献、文物,揭示出禹氏为王士禛绘制大量肖像的原因,其一是王氏好尚"写真",并以肖像作为揄扬盛名的手段;其二是禹氏画艺超群,得到诸多文人的首肯。  相似文献   

2.
梁章钜的《读渔洋诗随笔》,记述师友对于王士禛诗歌的评论,是研究《渔洋山人精华录》的重要文献。本文考证此书的撰著时间,并阐释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香祖笔记》是清代王士禛较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的点校本是目前较为通行的整理本。通过参校各本,发现点校本中也存在误录、脱录、标点失误之处。针对这些问题,一一加以商榷。  相似文献   

4.
《极玄集》宋刻本已不存,明代有影宋本。宋本不分卷。元代蒋易重刊《极玄集》,分为二卷,加诗人小传,并将戴叔伦诗刊错。明清刻本较多,皆出于元本,比较有特点的有《六家诗选》本、秦酉岩手抄本、邵重生《极玄集参》、汲古阁刻本和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本。《极玄集》版本成两个系统:宋本系统和元本系统。在元本系统中,明汲古阁刻本又形成支系。此外,今人多认为元本是明刻窜入,若从姜夔批点的可能性来看,亦可认定其为元本。王士禛《极玄集选》删诗三十馀首,体现了其含蓄清远、诗禅一体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士禛(1634~1711年)字贻上,号阮亭,自称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后人避世宗讳称士正。乾隆中赐名士祯。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1)
<正>新城王氏是明清时期山左地区的文学世家,自明后期至清初文人辈出,尤以王士禄、王士禛为代表,在清初诗坛上有重要影响。士禄、士禛兄弟二人早年同上公车,与海内文人论交,有"二王"之誉,又先后游于江南山水间,与遗民俊彦酬唱。士禄有《十笏草堂诗选》、《十笏草堂辛甲集》、《十笏草堂上浮集》、《炊闻词》等;士禛一生著述等身,诗、文、词杂著多达百种,其诗集常见者有《渔洋诗集》、《渔洋续诗集》、《蚕尾诗集》、《蚕尾续诗集》等,词则有《衍  相似文献   

7.
宣德下岩砚,高25、宽17、厚2.4厘米。端州山石多可制砚,但石质不一。宣德岩在端州屏风山半,开自明代宣德年间,故有此称。其品在老坑之上,下岩尤佳。此砚石质细腻温润,是下岩中的上品。砚面周雕夔纹,砚背有王士禛行书题刻五行。文曰:"岁壬午长至,宣城梅雪坪,潜江朱悔人,海宁查夏重集麓原寓斋,抚宣德下岩,宝光四射,信为巨观。夙好良集,一段因缘,堪传胜事。"后署"济南王士禛"五字,下镌"阮亭","结翰墨缘"二方印。砚左侧刻"十砚轩神品"端楷五字,下镌"宰田黄氏珍藏"六字长方印(图一、二)。  相似文献   

8.
徐夜为清初著名遗民诗人,其生年,有1611、1612、1614、1616诸说;其卒年,有1683、1684、1685、1687诸说。本文根据徐夜诗歌自注、王士禛的记载以及方志、家谱资料,对徐夜生卒年进行考辨,认为徐夜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即1612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终年72岁。  相似文献   

9.
霍现俊 《文献》2005,(1):273-279
一 "皇木",《汉语大词典》解释为:"皇家的木材",并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为证:"[梁汝元]以侵欺皇木银两,犯罪拒捕,杀伤吴善五等六人."①《大词典》对"皇木"的释义是正确的,但引《池北偶谈》作为最早出处,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徐夜为清初著名遗民诗人,其生年,有1611、1612、1614、1616诸说;其卒年,有1683、1684、1685、1687诸说。本文根据徐夜诗歌自注、王士禛的记载以及方志、家谱资料,对徐夜生卒年进行考辨,认为徐夜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即1612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终年72岁。  相似文献   

11.
萧云从的《杜律细》一书对杜诗中的拗句强使协于平仄,遭到了大家王士禛的严厉批评,因而该书渐不为学界所重,乃至最终散佚。四库馆臣更贬其书为“误用其心”的杜律注本。其实《杜律细》一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提示着后来的注杜者们彻底放弃以叶音注杜的路径,其注杜实践的失败,在杜诗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士禛《分甘馀话》记载,《通志堂经解》书版在康熙年间"收贮内府",乾隆五十年(1785),高宗发上谕宣布内府对此书补刊完成。通过胡季堂等人的记载,发现此书版曾存贮于苏州织造局;更鲜为人知的是,《通志堂经解》在内府补刊之前,曾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三十九(1774)年间,由胡季堂等人出资进行过补刊整理。  相似文献   

13.
朱彝尊(1629—1709)生活于明清易代,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时代,是一位著名学者和藏书家.开创了“浙西词派”,在文学、史学、经学和目录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述丰富.《清史稿·朱彝尊传》对此评价说:“当时王士禛工诗,汪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独彝尊兼有众长”.今据杨谦《朱竹垞先生年谱》,将朱氏著述依年代先后考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朱亚光 《收藏家》2022,(7):69-74
《同光十三绝》是京剧史上重要的戏剧图画史料,传由清光绪初年画家沈容圃或他人假沈容圃之名以清道光年间画家贺世魁所绘单幅名伶肖像拼绘而成,现收藏于梅兰芳纪念馆。此画为纸本,纵263、横790厘米,以工笔重彩绘制完成,风格写实。画中绘制活跃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技艺高超的名伶代表半身像,其身份自左向右依次为郝兰田、张胜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画面中心位置标有朱笔提写并以金线描边的“沈容圃绘”四字及“沈题”“容圃”钤印两方。  相似文献   

15.
杨焄 《文献》2007,(3):116
王士禛是清代前期诗坛的盟主,也是当时知名的藏书家.他对于经手之书,常写有题跋,加以评骘或考订.清人刘坚曾辑有《渔洋书籍跋尾》(《啸园丛书》本),近人陈乃乾又有《重辑渔洋书跋》(中华书局1958年版),今人王绍曾、杜泽逊在此基础上,将纂辑范围扩展至王氏文集、笔记,以至诸家簿录,汇为《渔洋读书记》一书(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所得读书评跋多达六百四十篇,数量可称富赡.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肖像绘画艺术历来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故又有“传神”、“写真”之称。这里介绍的六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画家肖像画,既如实描绘了这些著名画家的外貌特征,又生动地刻划出了他们鲜明的个性。这些画幅,反映了清代肖像画的多种风格面貌,也是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些画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徐天离,1954年生于北京,从少年时代即表现出了极高的美术天赋。初识徐天离先生还是在20多年前,那时,他是首都博物馆的一名美术工作者,我只记得他是首博当时几个画家中色彩和造型能力都很突出的一个青年画家。后来他去了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系,一边深造,一边教学。80年代束赴澳洲,就读于澳大利亚戏剧学院,没有课时就给人画肖像。从那时以来,他陆续画了3000多张肖像画,用素描棒、钢笔,用水彩,油彩,也用过粉笔,甚至把手都擦破了,擦出了厚厚的老(?)。当然,为了艺术,也为了生活。1993年回国后,他在深圳继续为国内外人士画肖像,所以,他的肖像画中既有…  相似文献   

18.
佟荣亮 《丝绸之路》2011,(14):90-91
凡高为荷兰画家,弗里达·卡洛为墨西哥画家,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都有着苦难而坎坷的人生经历.也都绘制了大量的自画像作品。本文主要从绘画角度对他们的自画像创作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19.
作为士大夫瞻仰纪念宋代苏轼家族的文化圣地,三苏祠在清代文化史上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清代诗人拜谒眉州三苏祠者络绎不绝,并留下了大量题咏三苏祠的诗篇。其中王士禛、陈维崧、蒋琦龄、张问陶、石韫玉、钱载、李德仪、何绍基、张之洞、俞陛云等是代表性人物,他们或是专程前往三苏祠匆匆拜谒,或是仕宦途中过境眉山亲临致祭,或是行船岷江遥祭三苏,或是主政四川教育间亲身参与三苏祠建设,留下的相关诗篇是研究清代三苏文化影响及其三苏祠变迁的重要“诗证”。清代诗人三苏祠题咏的史料价值与思想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多角度真实摄录了清代三苏祠的盛衰演变,同时也反映了清代士大夫崇苏慕贤的文化心态,以及三苏在清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0.
赵锐 《收藏家》2010,(11):82-83
她是谁?这是一幅油画仕女肖像,既没有明示画中人物的身份也无画家署名。从衣着装束来看,画中的青年女子仪态端庄,头戴貂毛冠,身着黄底绣团龙袍服,佩戴着晶莹硕大的珍珠装饰,都表明了她出自宫廷的高贵身份,具体说应该是满清后宫的妃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