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沈从文参加了北京地区古玩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经手鉴定过大量文物,十分了解北京地区的古玩市场情况。当时,大量文物流入市场,价格低廉,沈从文曾经为所在的北京历史博物馆购买过不少文物,见到有价值的文物,还经常建议相关单位收藏。他深知文物的价值,认为博物馆是保护文物最好的场所,所以经常建议政府、高校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与北京大学旧档案,回顾沈从文参与北京大学博物馆专修科教学、支持北京大学博物馆建设的历程,提出沈从文对文物事业与文史研究的信念与北京大学博物馆学科的宗旨相一致,而与北大博物馆相关的工作接触也为沈从文之后由文学创作向文史研究的生涯变迁提供了契机。文末遴选原北京大学博物馆藏沈从文捐赠文物,以感念沈从文的治学与为人。  相似文献   

3.
王方 《收藏家》2022,(12):29-33
今年是沈从文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沈从文先生在国博工作长达30年,他根据这个时期积累的文物知识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在服饰研究之外的古代文物研究领域提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认识。本文在简要梳理沈从文先生服饰纺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沈从文服饰研究的路径和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领域的奠基性地位。  相似文献   

4.
赵连赏 《收藏家》2022,(12):17-20
许多人的印象中,沈从文从一位著名的文学创作者的生活中,半路出家,突然“转业”到了文化史的研究之中,并且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过程,充满了传奇和神秘。其实,事实并非完全如人们猜想的那样。这当中,有沈从文特有的天赋因素一面,更重要的是与他长期对文物的学习和积累紧密相关。按沈从文自己的话说,他对文化史“一直有兴趣”。正是沈从文的这种对文物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才使他学有所成,成为大家,并开辟了一条利用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解决学术研究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1931年~1933年受邀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任教,并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章。1957年~1960年间,他与山东大学后来的考古专业创建人刘敦愿频繁通信,对其负责筹建的文物资料室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并为之捐献和联系购买丝绸、纸张等数百件文物,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沈从文亲笔题跋的清倭缎。2020年,以文物资料室为基础的山东大学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沈从文捐购的这批文物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被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古稀之年,他又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但沈从文对此毫不在意。他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看,一定会很喜欢的。"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荷花真好",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无独有偶。深受表叔影响的黄永玉,  相似文献   

7.
卫俊秀先生是山西襄汾景村人,字子英,笔 名景迅(景仰鲁迅之意)。陕西省文史馆名誉馆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书法博士研究生考试咨询委员会委员,是当今蜚声海内外的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他的书法作品为中外许多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以及文物单位争相珍藏。1980年,卫老为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书写了“神游古国”4个擘窠大字,制成红地泥金黑字的漆器横匾,悬挂在亚洲民族馆入口处。该馆人类学主任W·费华德致函卫老说:“佳作正在我们的亚洲民族馆中作永久性展出,众多观众,对其风神之美,交口赞誉,并因能…  相似文献   

8.
历史博物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是博物馆发展的最早形式。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内容设计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如何有效的展现出历史博物馆所在地的文化特色,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变迁,通过有效的内容设计可以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使博物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代青白釉堆塑瓶,为1956年购于北京琉璃厂宝聚斋古玩店.其瓶纹饰生动形象,胎质细腻莹润,在同类器物中可谓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三十年前,沈从文(1902—1988年)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故事,也值得后人纪念。比如童话般的爱情传奇,比如他差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比如令他博得大名的小说《边城》,再比如他在古代服饰文物研究方面作出的成绩,等等。目前关于他的讨论甚多,角度也各不相同,但似乎并未真正地、完整地了解沈从文,笔者试图重新认识沈从文。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作为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留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上;同样,作为一位文物专家,他的名字也被记载在当代中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上。本文拟对沈从文从作家到文物专家的转型的原因,试从社会变化、思想根源及个人性格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建安 《江淮文史》2012,(3):84-101
金克木,安徽寿县人,1912年生,2000年逝世。他与沈从文一样,最高学历也是小学毕业。如果论志向高远、心怀天下,金克木不及梁漱溟;论儒学功底、雍容典雅,金克木不及钱穆;论文学成就、文物研究,金克木不及沈从文;但论起知识渊博、中外融通,金克木可执天下学界之牛耳。  相似文献   

13.
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一个地方历史博物馆,必须要有自己的基本陈列,如果没有基本陈列,那么博物馆就只能是等同于一个文物储藏仓库。基本陈列的重要性在于:它最能体现一个博物馆的水平,最能体现一个博物馆的体系和方向,最能够突出博物馆的地方特色。一个时期以来,有一些地方历史博物馆,没有搞基本陈列,而是搞临时展出或文物陈列,致使陈列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系统性,影响到其它工作如科研和保管工作的开展。怎样才能搞好地方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基本陈列虽然以文物为主,但它  相似文献   

14.
谢小铨 《收藏家》2002,(1):66-67
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近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公展。这是继青州佛教石造像展,敦煌艺术特展,金色宝藏——西藏文物精品展之后,中国历史博物馆再一次倾力推出的重量级文物艺术展览。此次展览由两岸历史博物馆联手举办,它是台湾公办艺术机构收藏品首次来大陆,也是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此次展览出展张大千绘画原作78件,其中60件来自台湾历史博物馆收藏,18件由四川省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提供。展品山水、人物、花鸟诸体俱备,工笔、写意、泼墨、泼彩技法多样,全面回顾并阐释了张大千一生的创作历程和画风发展变化之脉络。  相似文献   

15.
关于陈列内容设计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为一名历史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人员,主要任务是如何根据陈列命题,选择典型文物,在有限的时空内充分展现主题,并尽量采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直观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政治、经济、文化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以文物为中心再现历史。  相似文献   

16.
<正>国立历史博物馆于1920年11月正式宣告成立后,各项业务工作均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尤其是文物征集与收购方面,进行甚力,藏品日臻丰富。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开始精选藏品,依类陈列。1924年8月1日,国立历史博物馆将午门城楼开放,陆续公开预展部分文物,如午门东厢展出信阳汉墓出土文物和巨鹿故城出土文物及明清档案等,西厢陈列散氏盘、天龙山石刻及汉魏石经等拓片。展览期间还特邀社会各界人士来馆进行"研求考证",以为博物馆正式开  相似文献   

17.
马保春  袁广阔 《文物》2012,(10):66-70,1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近年征集的妀善鼎,器、盖同铭。铭文记述了(己其)晏生之孙为其母或妻子妀善作器。根据器形、纹饰及铭文判断,妀善鼎属于春秋早期的可能性较大。妀善鼎为探索先泰时期(己其)国的地望、历史以及其与晏族的关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巫濛  白藕 《东南文化》2022,(1):178-184+191-192
历史博物馆展览作为被观看的客体,以历史遗存为基础、以叙事为核心、以沉浸式体验为吸引观众达成展览目标的途径。历史博物馆展览中的景观意味着由文物展品与多种媒介物构成的具有一定叙事与意义表达的空间图示,并具有“器-象-道”三个层面。景观化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将零散的元素组织成为具有意义指向的整体。“象”作为蕴含着“器”与“道”的感知整体,是营造体验、让观众形成第一印象的关键所在,因而景观化建构应以“象”为先,根据各自的基础条件运用不同的建构途径--利用天然的历史景观、重构历史场景、景观化的文物组合,从而有助于历史博物馆打造更具吸引力与更具传播效能的展览。  相似文献   

19.
<正>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南省立博物馆,从1927年成立以来,光阴荏苒,人事变迁,八十多年一路走来,成为中国大陆名列前茅的历史类博物馆。1937年河南博物馆文物南迁和1945年部分南迁文物的运台,是河南博物院发展史上一段重要的史实。而台北历史博物馆1955年成立之初入藏的首批文物,就是前河南省博物馆的南迁运台古物。这段特殊的文物际遇,正是1998年以来海峡两岸两馆缔结友  相似文献   

20.
扑朔迷离的青铜龙1994年8月西安市公安局八处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移交了八块青铜文物残件,据说是在由西安西郊某私人家中运往山西途中被警方截获。2000年春节前夕,陕两历史博物馆一楼文物修复室里,十多位省内青铜器、秦汉史研究专家和美术界、雕塑界泰斗济济一堂,围着这堆经初步修复的青铜器残件讨论热烈。这组残损严重的青铜器,铸造精良,气魄雄大,信是王室重器。1996年被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