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歆琦 《神州》2011,(6):96-97
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是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实景场地。作为第一个试创"实现"《红楼梦》环境的带头者,已为中外游客所普遍认知。本文运用旅游景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从规划、建筑、游憩项目等三个方面入手,就该园的景区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系统分析了其中的成功与不足,在提出改进建议的同时,还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从而为完善红楼园林研究,构建出更完美的红楼园林,近而形成最为贴近曹雪芹造园风格的大观园,为今后类似的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淀文联主席卫汉青做副主编的《海淀报》隆重推出了《红楼园址在海淀,暗借圆明作大观》这部近10万字的学术著作。它是两位红学爱好者方金炉、王学仁先生于1982年写出来的,书中明确地给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和圆明园划了等号。也许是小人物的关系吧,他们的研究成果一直没有受到应  相似文献   

3.
北京仿照古典小说《红楼梦》建成“大观园”,已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游览之地。其实,在我国的台湾也有一座现实世界的大观园——林家花园。 林家花园坐落在台北板桥镇,占地二万多平方米,它是康熙雍正年间由闽南漳州人林成祖及其后裔建成  相似文献   

4.
江帆 《古今谈》2008,(2):37-39
据土默热先生的大胆推测,《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洪昇;洪昇的祖居——杭州西溪的洪园为大观园的原型;而金陵十二钗的生活原型就是“蕉园诗社十二钗”,黛玉的原型之一就是洪异的表妹林以宁。本文重点说说蕉园诗社的林以宁。  相似文献   

5.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11,(22):92-93
《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是大观园的世界。曹雪芹渴望一个合乎人性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以大观园充满着平等、自由的气息,有着现实社会所缺少的人文关怀。它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叛精神,同时,又从饱含着对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中,体现着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吴祥艳 《中华遗产》2014,(10):46-61
造园者借它们画龙点睛,帝王用它们宣扬教化,而今天,我们则借助它们——四时花木,来读懂圆明园的文化密码。圆明园中曾盛放哪些奇花异草?每个庭园景观的植物如何巧妙组合?古今花卉的双重身份怎样一辨究竟?植物景观复原专家将为我们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7.
秦轩 《古今谈》2006,(3):4-10,16
2006年1月出版的《土默热红学——〈红楼梦〉创作真相与作品真谛新探》,洋洋大著60万字,犹如一石激起干层浪,在网上引起热议,被称作是具有“颠覆性的红学新学说”。土默热先生积20年心血,经10年探索,10年耕耘,建起了一座在胡适红学“基础”之外的红学大厦,他把《红楼梦》的著作权交给了洪异;把作品的“生活原型权”交给了生活原型——百年世家洪异家庭的洪园;把美轮美奂的大观园景色交给了杭州的西溪湿地;把那些聪明美丽的红楼女儿交还给了“蕉园诗社”的“五子”、“七子”;把贾宝玉异端邪说的论者听者交还给了刚刚亡国破家的南明遗老遗少……今年春上有40多位红学专家汇聚西溪再争鸣,土默热的见解让我们在习惯了平日红学思维的同时,感受一股清新的学术探讨之风,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创新,这才是学术领域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刊出秦轩先生写的《土默热重勘〈红楼梦〉》,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封建社会中的一夫多妻现象比比皆是,《红楼梦》作为封建时代的经典代表作品,这一现象更是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人物对一夫多妻现象的不同认知和行为体现,达到深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产生这一社会现实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中的一夫多妻现象比比皆是,《红楼梦》作为封建时代的经典代表作品,这一现象更是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人物对一夫多妻现象的不同认知和行为体现,达到深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产生这一社会现实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0.
纳兰诗词与《红楼梦》张一民“一梦红楼感纳兰”。曹雪芹小说《红楼梦》问世不久,就有人为之索隐抉微,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先河。索隐派最早提出的是“纳兰”说:即《红楼梦》乃写康熙朝大学士明珠家事,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就是贾宝玉的原型。始作俑者当为乾隆皇帝...  相似文献   

11.
满族崇拜自然神祗,动植物神祗,并有浓厚的英雄崇拜情结。其中石、植物、女性都是满族崇拜的对象。《红楼梦》对于石、植物、女性同样具有崇拜情结。这说明《红楼梦》对满族神话有一种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吴江 《江淮文史》2008,(2):169-176
“文革”中的1973年12月21日,在处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过程中,毛泽东召集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40多位高级将领谈话。其间,他对许世友讲了许多话,广涉文史,还关联现实政治的重大问题,近来引起学者重视。陈晋先生曾著文《从毛泽东让许世友读〈红楼梦〉说起》(简称《说起》,见《党的文献》2005年第4期),认为毛泽东让许世友读《红楼梦》,“有事关现实的考虑”,希望将帅们“要有政治头脑,大事不糊涂”。我赞同陈先生的卓识。不过,到底事关何种现实政治.又是怎么通过文史典故投射到现实政治中的,似仍有未尽之处。  相似文献   

13.
南京耗资7亿再造江宁织造府2009年元旦期间,耗时三年、耗资超过7亿,由两院院士吴良镛设计的江宁织造府再造工程撩开面纱,露出全貌。作为《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江宁织造府在清代是专门制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织局。据史料记载,从清初顺治二年,也就是1654年起,至光绪年间被废止,江宁织造府存在了262年。  相似文献   

14.
近日,热心市民康睦先生向圆明园管理处捐赠了家藏的1933年版《实测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遗址形势图》(以下简称实测图)。该实测图首次采用现代科学测绘手段,保留了圆明园最准确的地理信息,图中所绘山形水系、桥涵位置等分布格局最接近原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这幅图将为整理圆明园山形水系、再现盛世风貌、开展圆明园遗址保护与考古研究工作提供史料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事件南京耗资7亿再造江宁织造府2009年元旦期间,耗时三年、耗资超过7亿,由两院院士吴良镛设计的江宁织造府再造工程撩开面纱,露出全貌。作为《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江宁织造府在清代是专门制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织局。据史料记载,从清初顺治二年,也就是1654年起,至光绪年间被废止,江宁织造府存在了262年。  相似文献   

16.
每到丹桂飘香、赏菊登高的季节。螃蟹便成了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和品尝的美味。食蟹文化历史久远,先秦古籍已有蟹的记载。隋朝谢讽在其《食经》中记载了“成美公藏蟹”,宋代傅肱撰《蟹谱》、高似孙著《蟹略》,清代孙之马录有《蟹录》,《红楼梦》第38回更有大观园内食蟹吟诗热闹情景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王金昌 《百年潮》2010,(11):77-79
我手上有一册1864年法国出版的法文书籍《环游世界》,其中收录一篇题为《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于1862年,作者是法国汉学家M.G.保蒂埃,文章图文并茂,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前的美景有详细记载。今年10月是圆明园被毁150周年,现将这篇文章做些介绍,作为对被毁圆明园的祭奠。  相似文献   

18.
江宁陆郎乡《红楼梦》传说采风记文/高国藩1995年5月中旬,南京大学中文系在江宁县陆郎乡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学采风活动,重点采集曹雪芹的传说故事。我在《林黛玉、刘姥姥的原型是南京人》一文(载《南京史志》一九九三年第一、二期合刊)曾指出《红楼梦》与南...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时间是最公正的评论家,经过240多年历史的检验,《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与伦比的杰作。饶有趣味的是,海安人似乎对《红楼梦》特别喜爱,自该书刊行以来,研究《红楼梦》卓有成效的不乏其人,在全国红学界、戏剧界、文学界有重大影响的就有仲振奎、蒋和森、何永康、于雷等,颇值得探索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鲁速 《中华遗产》2005,(6):134-135
曾经有学者说,工字厅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原址,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太大根据,但也足以说明这所庭院的盛貌。很多文人学者都在这里留下足迹,许多新文化思想在此酝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