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黄马褂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黄马褂,是时代特色和民族色彩兼备的中国传统服饰。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指出清代当时以为最特别重要衣着,即‘钦赐黄马褂’。事实上,在《康熙万寿  相似文献   

2.
正三十年前,沈从文(1902—1988年)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故事,也值得后人纪念。比如童话般的爱情传奇,比如他差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比如令他博得大名的小说《边城》,再比如他在古代服饰文物研究方面作出的成绩,等等。目前关于他的讨论甚多,角度也各不相同,但似乎并未真正地、完整地了解沈从文,笔者试图重新认识沈从文。  相似文献   

3.
2月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拟定为一年。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以孙机先生等中国国家博物馆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不仅生动描绘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而且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一、清代青花缠枝莲瓷绣墩绣墩也称坐墩,它是中国古董家具凳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因其型制似鼓形,又称"鼓墩",墩与凳同义。鼓凳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  相似文献   

5.
刘川渤 《收藏家》2022,(12):56-63
近几十年来,沈从文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已获得学界的关注,其中服饰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容像服饰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论题,涉及礼仪、政治、宗教、艺术、民俗等诸多方面内容。以往学界对明清祭祖容像的研究关注较少,目前的研究还属于最初的开始阶段,许多学术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以沈从文《〈历代古人像赞〉试探》为理论基点,利用“二重证据法”对明清祭祖容像服饰研究中的问题展开剖析和论述,以探究明清祭祖容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时,由于清廷对占领区汉人实行"剃发易服"的民族压迫政策,导致延续千年的汉族服饰被迫消亡。然而在这一道长达两百多年的指令在中国实行时,华夏衣冠体系中却有一款汉服以特殊的方式保存了下来,它就是直裰。关于直裰,根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这种服饰是由古时僧人穿着的中襌(中单)演变而来,最初多是僧人穿着,但在宋代及以后便成为汉族男子日常穿  相似文献   

7.
看展     
《中华遗产》2021,(3):8-9
北京利用多种手段,呈现立体、多维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2月6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并将长期展出。展览以孙机先生等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六个部分,全面梳理古代服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正1976年8月间,唐山突然发生大地震,造成了难以料想的破坏。不仅波及北京、天津,给整个中国都带来了不祥的预兆。当时,沈从文先生刚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家中,开始从事中国服饰史的研究。整个北京到处是闷热的防震棚,加上人心惶惶,日子很不好过。沈从文得到的防震棚,矮小得连搭张床铺都不够,晚上只能蜷曲在藤椅里睡觉。夫人张兆和思忖再三,决定与沈从文带着孙女沈红,到苏州九如巷五弟张寰和家里暂住。谁知道,苏州九如巷的房子十分狭窄,盛夏季节本来就嫌拥挤,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服饰史籍记载较多但大多是历代官服的描述,民间百姓服饰鲜有记载,四川地偏西南,四面闭塞,史籍对四川服饰记叙更是少之又少。今人大多是针对四川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如蓝勇先生对四川少数民族服饰深入的研究,阐明各族服饰地理分布及产生的机理,但对四川汉族服饰论及相对较弱,但他指出四川在明清时服饰化受移民化的影响。清代,  相似文献   

10.
1923年,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著名作家,代表作《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21岁,脱离军阀陈渠珍部队,带着“寻找理想,想读点书”的念头,冒冒失失来到北平.几番周折后,为了便于到北大旁听,住在西城的庆华公寓.这是一间贮煤间改成的“仅可容膝”的阴湿屋子,沈从文给它起名为“窄而霉斋”.沈从文一生荣辱起伏,跌宕迁徙,这个斋号,却几乎用了一生.  相似文献   

11.
正郑天挺先生是中国老一辈著名历史学家,他的研究领域遍及中国古代史的诸多领域,尤精于明清两朝历史。北京大学孟心史先生是中国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清史的奠基人,郑天挺先生在孟心史先生铺设柱础之上,构建了新中国清史学大厦,以其独创性的研究将清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学术高度,并引领新中国清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号称礼乐之邦的古代中国,并无系统的音乐史著作,严格说,中国的音乐研究自五四运动以后才开始的,音乐考古学的起步就更晚了。唐兰的《古乐器小记》与刘半农所做的古乐器测音研究可谓首开先河。本世纪7O年代末,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驻先生倡导音乐文物的田野调查,恰在1978年湖北省隋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大型青铜乐器出土,令人为之振奋。吕鹦先生又倡议编纂《中国音乐文化大系》,春秋十载,终有成果。《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也可称之谓"中国音乐文物集成",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是中国音乐考古首部重典,是音乐工作者和文物…  相似文献   

13.
史明文 《收藏家》2022,(12):40-47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是由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发展而来。文物室建设之初,得到沈从文的帮助,他代为购买文物,提供待售文物信息,鉴定文物真伪,评估文物价值,撰写文物说明材料,为文物室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沈从文代购或协助征集的文物,是历史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为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丰富资料。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也以多种方式纪念沈从文,牢记他的功绩。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西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逝世四十周年。西谛先生不仅是杰出的作家和学者,而且还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对祖国文物保护和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西谛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注意重视研究文物和现代考古学。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的...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和1996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概况赵联赏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融合的产物,通过服饰可以透视出各朝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状况,正如郭沫若所言:古代服饰研...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遗产》2009,(2):M0001-M0001,5
四川震后文物抢救保护周年记;世界邮驿史上的奇迹:河北怀来鸡鸣驿城;中国古代的邮驿系统;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文物西迁;镜头里的晚清中国和中国人——约翰·汤姆逊摄影作品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与北京大学旧档案,回顾沈从文参与北京大学博物馆专修科教学、支持北京大学博物馆建设的历程,提出沈从文对文物事业与文史研究的信念与北京大学博物馆学科的宗旨相一致,而与北大博物馆相关的工作接触也为沈从文之后由文学创作向文史研究的生涯变迁提供了契机。文末遴选原北京大学博物馆藏沈从文捐赠文物,以感念沈从文的治学与为人。  相似文献   

18.
试谈我国原始社会的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文物陆续被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不断提供新的信息与资料。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由于一些考古资料的出土,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原始社会末期铜器的发现和研究即是其中重要一例,它对探索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发生、发展等诸方面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原始社会后期铜器的发现和研究也是近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国著名文物收藏家、鉴定家孙瀛洲先生(1893—1966)诞辰110周年。为纪念孙先生在文物收藏、鉴定和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故宫博物院隆重推出《孙瀛洲先生捐献陶瓷展》纪念特展,并结合展览编辑出版《孙瀛洲先生捐献陶瓷选》图录。展览展出150件文物,图录选编250余件文物。笔者作为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人员、此次展览的主持者之一,在观赏、抚摸孙先生所捐献的这些精美陶瓷时,不禁感慨万千,深深为孙先生的爱国热  相似文献   

20.
1988年5月19日至22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抢救发掘了一座金代大型贵族夫妻合葬墓.据<黑龙江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发掘报告>中报道:"此墓保存完好,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特别是出土了许多完整、精美的丝织品服饰,填补了中国服饰研究中由于缺乏金代服饰文物而留下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