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兰丛考     
为了深入研究纳兰性德这位名词人,本在六个方面进行了考证推究,这对于理解纳兰性德生平、轶事及为人有重要补充作用,从而有助于研究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  相似文献   

2.
本继续对纳兰性德这位名词人进行考证推究,这对于理解纳兰生平及为人有重要补充作用,从而有助于研究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  相似文献   

3.
渌水亭址考     
“渌水亭”是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读书和宴客的场所。纳兰性德於康熙十二年(1673)曾抱病写过一部读书笔记,就题名为《渌水亭杂识》。据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考订,渌水亭址应在北京什刹后海北岸纳兰明珠府的西园,即现在的宋庆龄故居内。然而,在乾隆嘉庆年间,一度盛传渌水亭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东麓。  相似文献   

4.
满族文学家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初和整个有清一代的著名词人,这是词学研究家所一致公认的。但是,在清初词人中,究竟是谁属于冠军的地位?各家的意见便不尽相同。有人认为纳兰性德应为第一,有人认为朱彝尊、陈维嵩、纳兰性德不相上下,也有人认为朱、陈二家为高。总之,至今未予定论。关于这一问题,笔者想再次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早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大地,就出现过“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动人局面。《饮水词》的作者纳兰性德所著《侧帽词》及其友人顾贞观(梁汾)所作《弹指词》传到朝鲜后,朝鲜友人有“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的赞叹此后数百年来,纳兰词、诗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这固然与纳兰性德的才华及纳兰诗、词自然流畅、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所产生的力量有关,但更重要的在于纳兰性德具有先进的思想。他的先进思想主要表现在清初民族压迫  相似文献   

6.
刘萱 《满族研究》2006,(3):88-93
纳兰性德身为满族贵胄,却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进而影响到了具体创作。本文认为纳兰性德之所以能接受佛学有两方面原因:外因是清初的时代背景及满民族的崇佛传统,内因是多磨的人生经历在其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而通过对纳兰词主题的分析有助于对其佛学造诣、信佛动机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间,纳兰性德这其作品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见于报刊的专题论文逾百篇,纳兰性德被公认为清代最杰出的词家,且被列为和苏、辛、周、姜等比肩的古代十二大词人之一。除词以外,他的诗、文论、笔记也得到热情的评介。 纳兰性德作品的著作权历来有争议;清代以来,一直有人对他的作品持怀疑态度,或以为由他人代为捉刀,或以为纯出挂名,或以为经人润饰。封建时代看重经学儒术,清人多怀疑和否定其经解类著作;现代人视经学如陈年刍狗了,又有人置疑于他的文学作品。传世的纳兰著作是否可靠,或者孰真孰伪,迄今悬而未决,不得澄清。性德作品越  相似文献   

8.
渌水亭是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会客室,也是他与友人们日常雅集与举行文酒诗会的场所。 纳兰性德入世之初,对满汉两族、社会世情、未来前景还没有形成冷静、客观的看法。因出身于满洲贵族,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思想中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正如他自己所说“德也狂生耳”。他所说的“狂”,既有不受世俗规范的束缚,发展自己的个  相似文献   

9.
薛梅 《满族研究》2007,(3):108-113
本文试图从纳兰性德的个案诗作做为切入点,在众所周知的是清代大词人和具有"哀感顽艳"词风的赞誉中,在与其好友严绳荪《西苑侍直杂诗》二十首的比对中,来观照构成其深邃的心灵世界的人格理想,在隐逸的伤情中亦凸现着入世狂举的豪情,这二者的对立统一,似灵魂与灵魂的密语,从而彰显出一个完整而繁富的纳兰性德。  相似文献   

10.
不恨天涯行役苦——纳兰性德觇索伦边塞诗词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对他短暂的一生中而言,觇索伦之行具有特殊的意义.纳兰性德在此次行役中创作了不少记述行旅感受及反映北疆地区山川景物的边塞诗词.生动形象地体现出词人对战争的态度以及故土、边地的一往情深,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民族气息.另外,本文对作品中表现出的悲感、冷逸的基调,从生理现象导致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避太子嫌,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大学士明珠长子。先世居叶赫之地,后归附后金,随清兵入关,属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公元1655年(清顺治十一年,甲子),卒于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享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天资聪敏,有读书过目不忘之说,康熙丙辰(1976)应殿试,赐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岁,授三等卫士,寻晋一等。他既精文翰,又擅骑射,文则擅长诗词,精通文赋,武有百发百中之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才子,很受康熙的赏识,把他留在身边,作为一等御前卫士。 纳兰性德虽然出身于满族贵族家庭,又是皇帝所宠信的卫士,而对当时的汉族词人、名士、学者,他却能结义输情,礼贤下士,消除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雪》有一天为了查纳兰性德的生平,又翻友人关纪新等辑注的《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在目录上赫然又见一个“纳兰氏”,纳罕之下翻读该页,才知这是纳兰性德之妹,满洲正黄旗人,大学生明珠之女。她有诗集《绣余诗移》传世。本书所选是一首七绝,题《鹰》:劲风凛凛纵秋鹰,玉爪金眸正横行。原草初凋眼更疾,飞来一击鸟皆惊。真是好诗!有形象,有气势,有真情实感。满族所信奉的萨满教是多神教,不崇拜单一的图腾,而是崇拜多种物体。在萨满神歌中,赞颂鹰神、熊神、狼神的诗句随处可见;其中以颂鹰的神歌最多,也最精彩。这与满…  相似文献   

13.
词始于唐,盛于宋,元明转而为衰。然而到了清初,词坛上却又崛起一颗灿烂的新星“卓然冠乎诸公之上”(见《纳兰词·赵序》)成“宋代以后数百年中第一大词人”,(见胡云翼《纳兰性德及其词》)此人就是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的一位贵族子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初太傅明珠之子、康熙皇帝的侍卫。 纳兰自幼聪敏好学、才华横溢,骑射书画无不淹通,平生为词三百余首,集于《饮水》、《侧帽》,流传于世。 纳兰词虽不多,但却粒粒珍珠,脍炙人口,在沉闷的清代文坛上异军突起,一扫宋末以来沉腐风气,开拓出清词中兴的新局面。 纳兰词“以少许胜人多许”(见《纳兰词·杨序》)三百余首词奠定了他在清代词坛上的  相似文献   

14.
刘红麟 《满族研究》2005,(4):101-107
纳兰性德哀感顽艳词风的形成有着十分广阔深远的社会现实原因和内在曲折的精神因素。现实生活是其感伤之源,人生苦闷和存在的悲哀合成了他的悲剧情结。  相似文献   

15.
清代满人纳兰性德娴于汉学,颇多才艺。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汉族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和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渌水亭是他的读书处。其收藏甚富,缥湘满架,室罗古今,“拥书数万卷”,亦收有不少名人书画。这些书画至今大多已散失,但也有幸存于世的。笔者现将所能知道的,有关纳兰性德收藏过的一些书画,列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段相如 《黑龙江史志》2013,(11):152-152
李煜和纳兰性德在中国的词史上是两个不可抹杀的人物,不同的不幸人生经历,相似的凄苦哀愁心境,让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为中国诗词分别作出了自已的贡献。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赵洛 《纵横》2009,(5):41-42
什刹海包括西海(俗称积水潭)、后海和前海,明代《帝京景物略》名为水关。到了清朝,八旗子弟环湖而居,醇王府、恭王府、庆王府、罗王府等王府、贝勒府相继建成。有人指出:醇王府、恭王府是《红楼梦》的荣国府、大观园。赵重清青少年时就喜爱北京西城什刹海周边的人文风貌,隔三差五就要骑自行车沿什刹海游览一圈,寻求词人纳兰性德词中提到的“分明一幅江南景”、“散漫杨花雪满堤,停船只在画廊西”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男中成若容,女中太青春”,这句诗指的是清代满族词人中的双子星纳兰性德和顾太清。我探访的古迹,就是位于北京海淀区坨里乡大南峪的顾太清故居及其夫君亦绘贝勒的陵寝。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那兼具灵性和诗情的贵公子贾宝玉,是中国文学殿堂中具有经典意义和独特价值的人物。百年以来,许多红学家在痴迷于贾宝玉的复杂人性之外,更断定他就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但是,除了煊赫的家世和多乖的命运外,曹氏本人从年龄、经历、个性到才情,都与他理想中的宝玉存在一定距离。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几乎与曹氏家族同时代的满清公子纳兰性德。而纳兰词、纳兰情也以其独特的美丽,成为超越民族、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纳兰留在江南的南京、无锡、苏州的绝世才华和情谊,更是感动着一代代人心。一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是康熙朝大…  相似文献   

20.
金缕曲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营救汉族诗人吴兆骞的故事,是盛传清初文坛的一段佳话,也是民族团结中的一页动人的篇章。 吴兆骞是少负盛名的江南才子,因丁酉科场案获罪,于顺治十六年(1659)被发配到关外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附近)。他的好友顾贞观填《金缕曲》二首,“以词代书”寄给他。这别开生面的“词书”,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纳兰性德看到后为之泣下,誉之为“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并表示:“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当以身任之”。又填《金缕曲》赠顾贞观,词中有“绝塞生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