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的觉醒与对封建礼教的冲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的觉醒与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徐辉琪随着妇女的觉醒及先进妇女群体的出现,争自由、复女权贯穿于辛亥革命始终,成为辛亥革命一幅生动画面。本文着重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透过活动揭示其更深层的意义。(一)如果说争自由、复女权在戊戌维新时期已揭开序幕,那...  相似文献   

2.
傅琼  李浩 《南方文物》2003,10(1):97-100,96
约自晚唐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妇女缠足现象。此后缠足陋习不断发展,竟形成了“小脚拜物教”,延续近千年。广大妇女纤纤金莲中的血泪,虽曾有有识之士针贬其陋,如宋代车若水在《脚气集》中言道:“妇人……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足,不使何用?”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警觉。鸦片战争后,戒缠足思潮开始萌芽,在戊戌维新时期终于形成,至辛亥革命时期日趋高涨。这一思潮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我们也应看到,来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戒缠足思潮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对戒缠足思潮的形成与高涨有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一、…  相似文献   

3.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纲常礼教和封建伦理犹如磐石把中国妇女深深压在社会的底层。在男尊女卑、无经地义的传统观念下,很少有人关注广大受奴役,遭残害的中国妇女。甲午战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变法图强的维新思潮勃然兴起,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高举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大旗,以宣传西方文化为主,向中国社会进行了广泛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宣传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同时,第一次把中国的妇女问题提上社会问题的议事日程。提出了要进行社会变革必须首先变革妇女社会地位的一系列思想,掀起了戊戌维新时代的妇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封建专制社会中,无论从国家秩序还是从家族秩序看,妇女都处于被统治的最底层。三纲中的“夫为妻纲”和“三从四德”是封建时代对妇女地位的基本定位,简单地讲妇女是男尊女卑的“天理”规定下从属于男子的工具而不是人。这种状况的改变是从资本主义文明的进入开始的,其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在严重冲击封建统治秩序的同时也动摇着封建社会对妇女地位的规范。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彻底怀疑和批判封建专制时代的各种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作为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的戊戌维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有关戊戌维新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所做的贡献及维新志土所提倡的科技观念和科学方法论的讨论,却远远不够。事实上,戊戌维新把科技进步看成是国家强盛最有力的杠杆,正是对科技的重视构成当时变法主张的内在动因。戊戌维新时期在诸多方面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至今还具有学术价值,而且维新志士的变法主张及其对科学的宣传,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的社会化进程。同时,历史的发展又注定,科技之花要在中国盛开,还须经历一个曲折、痛苦的过程。因此,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戊戌维新,…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妇女地位问题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夏春涛 《清史研究》2004,3(2):98-108
太平天国曾经就妇女地位问题提出过一些进步的思想 ,采取过个别值得赞许的举措 ,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妇女的处境 ,但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格局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事实证明 ,太平天国依旧是一个纯粹以男性为中心、妇女完全依附于男子的社会 ;洪秀全等人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萌发近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7.
论北美殖民地时期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美殖民地时期妇女的地位问题,是美国妇女史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围绕这一问题,妇女史学家们形成了观点迥异的两派。一派认为,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妇女享有与男子近乎平等的地位,她们的境况比同时期的英国妇女和19世纪的美国妇女都要好。这一理论源自20年代伊利莎白·安东尼·德克斯特的著作——《殖民地妇女的状况》。在这本后被奉为美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科举改革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与科举之争,是晚清文化战线上新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斗争始于鸦片战争前后,中经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直至二十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才趋于解决。现仅就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对学校与科举之争所采取的态度及其作用进行一些粗浅的考察,不当之处,尚祈教正。  相似文献   

9.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倡民权、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崔志海一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并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是早在20年前的戊戌维新时期。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中...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128元该书以"康党"为视角研究戊戌时期的学术政治纷争,超越了以往新旧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从而将戊戌维新的研究引向深入。作者认为,戊戌时期的各种政治学术纷争,不仅存在于新、旧之间,也存在于新派内部,其核心与焦点都是康门师徒,即时人所谓的"康党",主线则可用"康学""康教"及其党人做派来概括。此三者构成了"康党"最为鲜明的特征,也是"康党"成为戊戌时期各种学术、政治纷争  相似文献   

12.
殖民地时期美国妇女观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殖民地时期美国妇女观透析周祥森关于殖民地时期美国妇女的权利和地位问题,在美国妇女史学界基本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黄金时代"论者认为,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妇女与同时期的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妇女相比,享有更多的自由、更广泛的选择机会,拥有更广阔的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妇女在支援革命战争的各项工作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只就妇女们在军事动员等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14.
就目前笔者收集到的材料,简帛文献中涉及女性的话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妇女在婚姻关系、家庭中的地位。学者们从多妻现象、婚龄、婚姻观念以及两性关系等几个方面集中讨论妇女在秦汉时期的社会、家庭地位;二、妇女的经济财产及继承权问题。学者们则是综合利用简帛材料,讨论了妇女的工作、有无爵位以及继承权等问题。同时学者们也利用简帛材料,另辟视角研究讨论妇女的教育文化生活、疾病医疗这两个比较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群幸运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远离战火硝烟,吃得饱,穿得暖;这也是不幸的孩子,他们尚未长大成人就背井离乡,尝尽了人隋冷暖。这群在二战期间被秘密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抚养的孩子,是中共革命烈士和高级干部的子女,具有特殊背景。他们见证了中苏两国蜜月时期亲如兄弟的友情,也经历了中苏反目时期相互之间的憎恨和嫌恶。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1889年到戊戌维新之前,是其"新中国"构想的第一阶段。此一阶段的"新中国"还不是一个国家概念,是希望中国人移民巴西开辟新地域。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主要体现为大力宣扬变法维新,希望通过改良方式变清王朝为君主立宪国。这是他"新中国"构想的第二阶段。这时的康有为开始从国家体制着手,他构想的"新中国"是资本主义式的君主立宪国家。民国时期,康有为多次使用"新中国"一词,拟定新中国政府议章和新中国宪法草案。这一时期,他的"新中国"构想主要是倡导虚君共和制,明确政府职责及宪法。康有为"新中国"构想的内涵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救亡"始终是其"新中国"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每一阶段"新中国"构想的内涵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国洪更 《史学月刊》2004,(11):70-74,87
长期以来,法制史家和亚述学家分别依据《汉穆拉比法典》有关婚姻的条款和古巴比伦时期有关婚姻的文献来研究古巴比伦时期的婚姻习俗,然而,他们的研究方法以及某些结论值得商榷。童养媳、婚约、聘金以及离婚权等问题的研究表明,只有将《汉穆拉比法典》有关婚姻的条款与古巴比伦时期的婚姻文献相结合,才能研究古巴比伦时期的婚姻习俗问题。上述问题的研究还表明,古巴比伦妇女在婚姻中处于被动地位,商品经济对婚姻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妇女在传统社会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不尽一致。岭南妇女至少从汉代就已参与墟市买卖。唐宋时期,岭南妇女趁墟贸易相当普遍,至明清时期已属常态。岭南妇女肩挑负贩于家庭与墟市之间,以家中余物换取生产生活必需品,形成了该区域独特的"贩妇"模式,这一现象与儒家倡导女性居家"女织"模式明显不同,凸显了岭南社会性别分工的独特性。妇女负贩趁墟凸显了岭南墟市的女性化倾向,也是对儒家推行"女主内"模式的反叛。但岭南妇女趁墟买卖主要是为了生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商坐贾。  相似文献   

19.
吴国樑 《清史研究》2003,(3):122-124
高彦颐 (DorothyKO)在《闺塾师》一书纠正了一般人以为在五四时期中国妇女才开始解放的看法 ,认为在明末清初 ,女性文人已普遍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 ,并指出我们一直曲解古代妇女是过着受压迫的生活。①曼素恩 (SusanMann)在另一著作《珍贵的记录》就将我们对于盛清时中国妇女的认识从文学作品延展至妇女的感受、生活、娱乐、生命等 ,表明了这时中国妇女生活活泼多姿的一面。② 这两部近年出版的清代妇女史不约而同呈现出中国妇女在近代前期生活的多样化 ,而侧重的层面都是妇女文化社会生活 ,反之女性背后的独立自主思想层面却未见…  相似文献   

20.
王均霞 《民俗研究》2020,(4):117-124
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者的一种潜在共识,但直到今天,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中的妇女问题研究仍没有被作为一个出发点进行探讨,妇女问题研究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的关系依旧晦暗不明。以歌谣与妇女研究为中心来分析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妇女问题研究的整体取向及其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的关系,会注意到在五四妇女解放运动思潮与民俗学眼光向下的革命中,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者从歌谣中发现了乡村妇女。一方面,他们发现了妇女的文学,认为由于未受礼教的熏陶,乡村妇女的文学在形式上质朴自然,不受咬文嚼字之累,在内容上更敢于表达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发现了妇女的问题,认为乡村妇女歌谣中所吟唱的是受传统家族制度压迫的悲惨生活,歌谣是妇女的"家庭鸣冤录""茹痛记"。无论是对妇女文学的赞颂还是对妇女问题的揭露与批判,研究者都将矛头指向了儒家文化所建立的一套礼教制度,妇女问题成为其批判儒家伦理纲常、参与社会改造的浪漫主义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