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古代监狱制度产生于龙山文化的尧舜时期。西周时期,监狱的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监狱制度发展与完善时期,无论是监狱的设置规模与数量,还是对囚犯的管理都有全新的发展与变化,对后世监狱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秦统一六国,对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做了全面总结,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地主封建制和国家封建制取代了领主封建制,整个社会步入了地主封建制的初级阶段。然而,在地主封建制确立的初级阶段,地主封建制生产关系并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封建农民与封建地主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以展开。大部分劳动生产者在脱离封建领主控制之后,变为国家编户民,成为国家封建制下的农奴。整个社会充满了地主封建制与国家封建制的矛盾和斗争,地主封建制的发展,在突破国家封建制的羁绊中曲折向前。本文意在对秦汉魏晋南朝时期地主封建制的发展过程做一粗略考察。  相似文献   

3.
一、秦汉时期家族墓的一般情况关于家族墓的含义,可以徐苹芳先生的看法为代表:秦汉以来,随着封建制的巩固和发展,族葬墓地逐渐消失和改变,代之而起的是家族葬。在一个大墓地中,出现了若干不同姓氏的、以家族为单位的茔域。家族墓在古代文献中往往称塚(冢)次、先  相似文献   

4.
秦汉墓葬的大量发现 ,是新中国考古的重要成就之一 ,秦汉墓葬所反映的丧葬习俗是直观而又丰富的。韩国河博士的新著《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 (陕西人民出版社1 999年 1 2月出版 ) ,利用大量的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秦汉魏晋丧葬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一、认知全面、论述深刻。韩著全书共分为五章 :一、秦汉魏晋时期丧葬制度的发展轨迹。该章是全书的重点 ,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强。首先论述了先秦的丧葬制度 ,以“丧葬溯源”、“丧礼的形成” ,进而论述了“三礼”中所展示的东周丧葬制度 ,这种方法更便于把握秦汉魏晋…  相似文献   

5.
贾毅 《黑龙江史志》2014,(22):57-58
我国秦汉时期的刑事侦查制度属于古代刑事法规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特殊领域,没有自成体系,在侦查理论上所形成的许多策略、方法和原则,对于现实的侦查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我国现代刑事侦查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经过几次改革,在侦查实践中还未得到解决,除了法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重要的是要从根源上,也就是历史上找原因。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侦查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来重新评价我国现代的侦查制度。  相似文献   

6.
余琦 《南方文物》2005,(4):94-95
中国监察制度的历史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累有丰富的经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监察制度自三代草创,秦汉形成,之后历代相沿.直到清代、民国.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沿革清晰、机构完备、特点鲜明的监察体系,是世界监察制度史上任何同家无与伦比的。美籍专家吴克教授说:“这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国机构.是政治传统上很重要的部分。有如中国认为值得保存的其他许多事物,它历代相传,绵延不绝。它被认为重要和不容忽视,对西方政治可能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对于残障人口形成了有效的统计制度,包括对残障人口身份类型的特殊标识、严格的统计程序和法律禁条、形式不一并不断完善的文本载体等内容。本文厘清秦汉时期傅籍制度下"罷癃"的特殊身份,并以此为基础,对秦汉时期残障人口统计制度所涉诸方面做完整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一焚书坑儒和历史教育的灾难秦国在关中,僻处西陲,文化教育落后。秦孝公用商鞅,以刑法为教,于是秦人妇孺都能说商君之法。到吕不韦入秦,有宾客三千人,号称智略士。《史记·吕不韦传》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今观其书,有儒、墨、名、法、道、农、兵、阴阳、小说家言,于是东方显学,所谓九家  相似文献   

9.
包上墓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新乡镇寨子村八组,北与武陵镇隔江相望,东北距万州市区约36.5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08°15′25″、北纬30°33′75″(图一)。墓地位于长江南岸一级台地上,地势北低南高,东西各  相似文献   

10.
有关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论著日益增多,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宽。本文主要从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历史地位、秦汉中央监察机构的设置、职权与运行机制等方面,梳理了近20年来有关秦汉中央监察制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马新  齐涛 《民俗研究》2012,(5):23-32
魏晋隋唐时期的祭祖之制,正处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祖制度的转折期。这一时期,随着墓祀的衰歇,祭祖之式一分为三:一是朝廷所设定的庙祭与家祭;二是兴起于民间的寒食扫墓;三是因佛教传入而引发的佛教式祭祖。在此后的发展中,庙祭与家祭汇合,演化为宗祠祭祖;寒食扫墓与佛教式祭祖继续流行。这一演化过程的总趋势就是祭祖的官方色彩不断减弱,民间色彩逐渐强化。  相似文献   

12.
<正>徭、戍是中国帝制社会早期适龄男子的两种基本义务,其中的"戍"即兵役。"徭"、"戍"或"徭戍",是秦汉时期法律文献中的固有概念,总体上体现了国家无偿役使民力的两大种类,因此,在表述徭役和兵役的广义内涵时,使用"徭戍"这一概念或许更为稳妥。一、滨口重国的相关研究现代学者对秦汉时期徭戍制度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汉学界起步相对较早,滨口重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滨口氏自1931年在《东洋学报》等刊物连续发表了《践更と过更——如淳说の批判》《〈践更と过更——如淳说の批判〉补遗》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养马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养马技术的进步。而秦汉时期的相马术较之先秦时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养马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东汉时人马援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创立的相马骨法取代了其它的相马方法而日渐流行。良种马的引进和繁育对于促进汉马的改良无疑是一大进步。新饲草的引进,对饲料精细加工和精粗并用,采用分槽单养,夜间加喂,注意马匹的使用和保护,以及医马技艺的进步和马匹去势术的盛行,都标志着马匹培育和饲养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杨维军 《沧桑》2013,(3):21-23
媵在先秦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是原始婚姻形态的遗存。随着社会的发展,媵逐渐消失,妾取媵而代之。妾由女奴的地位逐渐上升到庶妻的地位,并长期存在于古代社会中。从先秦秦汉时期的媵妾,我们看出古代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且依附于男性。  相似文献   

15.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高敏一、引论西汉时期的军队,由中央军与地方军两部分组成。所谓中央军,在汉代谓之“南军”与“北军”(魏晋时期谓之中军),即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统辖和指挥的军队,其主要任务是宿卫京师,边境有事,则命将率之以御敌寇。所谓地方军,...  相似文献   

16.
秦汉三公制度渊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汉三公制度渊源论卜宪群秦汉以降的三公制是较为明确的,但秦汉及以上的三公制度却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班固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把太师、太傅、太保,或司徒、司马、司空视为三公。班固的说法与汉儒的解释基本一致。但是,秦汉人又常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  相似文献   

17.
周琍 《南方文物》2005,(1):72-75
在献中,有关“江南”的地域范围说法不一,各有所指。本所说的“江南”。是泛指岭南以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它包括会稽、丹阳、豫章、南郡、江夏、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郡,还有沿长江南岸的巴蜀之地也在其列,也就是汉代扬、荆二州的大部分和益州的一部分地区。江南地区有着悠久的社会明。在东汉一朝。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祝官属于奉常官系统,在整个官僚体系中处于中下层,是具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宗教性官员。《二年律令·史律》提供了祝官培养和选拔的宝贵材料,是知在秦汉时期,祝官通常由太祝令、丞以及员吏、冗祝、祝五更、祝学童等人员构成。从文献记载来看,秦汉时期祝官的职事以祭祀鬼神为主,在祭祀礼仪中具体负责迎送鬼神、念诵祝词、献祭等,另外还包括为国君本人祭祀以求福免灾,或者帮助国君抵御来自臣下和民间的祝诅等。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8~9月,为配合成贵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宜宾市博物院、屏山县文物管理所,对位于屏山县屏山镇永康村的一处宋代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宋代石室墓4座,出土随葬品100余件。墓葬结构基本相同,长约5米,宽约3米,由封土、墓圹、墓室和墓道四部分组成。墓室底部正中筑有石质棺床,后壁及侧壁修有壁龛,并有仿木结构和人物、花草雕刻。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的船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7,(4)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秦汉时期,随着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形成,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造船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珠江是我国南方最大水系,流量充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