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史记》五帝、夏、商、周、秦“本纪”与楚、吴、越“世家”、匈奴等“列传”为中心,探索司马迁是如何苦心孤诣地建构“华夷同源、天下一统”的框架。在此基础上,研讨华夷界限的移动、华夷衍变、司马迁对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等问题。司马迁通过对夷狄、华夏族群的族源予以“源出于一,纵横叠加”的历史追想,构建了“大一统”思想框架。我们从司马迁所构筑的“华夷共祖”的意境中,可以推想到他已有族群心理的核心是共享血缘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15(4):144-145
边疆理论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成崇德(1·1)西方近代边疆理论的初步发展章永俊(2·1)相对成熟的西方边疆理论简论(1871—1945)孙宏年(2·12)冷战期间西方边疆理论的发展董欣洁(2·22)从地理边疆到“利益边疆”———冷战结束以来西方边疆理论的演变于沛(2·31)“五帝”世系与秦汉时期“华夷共祖”思想王文光翟国强(3·1)春秋时期诸侯国是独立主权国家吗?———与叶自成先生商榷杨恕王欢(4·1)边政研究新疆与历代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计量分析王尚达杨恕(1·11)明洪武朝陕北边防及其特点周松(1·17)清末新疆禁毒研究周卫平孟楠(1·26…  相似文献   

3.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表现出了强烈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意识。它提出的“圣王同祖“的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精心编排的历史王朝的统系,反映了对中国古代政治统绪的认同意识;它宣扬华夷各民族同源共祖的民族一体性,强调夷夏民族一统,是对中国古代夷夏观念和民族认同意识的重大发展;它通过对中国历代地理沿革的历史考察和对汉皇朝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反映与颂扬,体现了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地理的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墓葬择地,普遍有“高敞”的要求。相关观念和行为,有学者从神学意识分析出发,以为可以归入“择茔”、“相墓”、“择吉定茔”等“看风水、选择墓地等迷信活动”之中。其实,“高敞”的追求,原本自有实用的意义。其出发点,可能首先在于防水以保证墓主及其地下居室和用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华夷之辨”是近代思想界争论的焦点。从谭嗣同不同时期论著中所体现的道器观、体用观等等思想的变化,可看出其“华夷之辨”思想的演进,而这种演进过程正是近代“华夷之辨”思想演进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生态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两汉时期 ,生态环境的质量较先秦而言大为下降 ,引起了当时诸多人士的重视 ,他们为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使得生态思想成为这一时期宏丰文化遗产之一部分。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 ,对秦汉时期生态思想的几个方面进行爬梳和探讨 ,力求全面地反映其真实的概貌。本文第一部分论述的是秦汉时期生态思想的基本方面 ,即关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间应有的和谐与统一关系的思考 ,认为这一思想具有辩证法“合理的内核” ;第二部分勾勒了生态保护措施主张 ;最后 ,在宏观上对这一时期的生态思想予以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马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喜爱,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马”的造型艺术和表现手法很大程度反映了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唐朝和元朝时期西藏历史问题为中心,探讨了西藏地方参与、认同中国“大一统”的历史进程。认为西藏参与、认同中国“大一统”有一个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的过程;“六人种”或“六氏族”说给通过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吐蕃王朝制造了一种合法的理论根据;元朝将西藏地方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之下,为西藏地方认同中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实现了元朝中央和西藏地方之间的相互认同;由八思巴《彰所知论》开创的大一统理论在有关藏、汉、蒙和门巴为一母所生兄弟的传说中得以具体展示,是元朝西藏地方认同中国大一统的真实写照,标志着西藏对大一统中国认同过程的基本完成。在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边疆民族也做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洋  冯丽丽 《沧桑》2009,(2):221-223
秦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思想对中国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选的。“狂人”与“歌舞”,此两者亦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表面上看两者似乎并无太大关联,但实际上都与秦汉时代的世人精神世界有很多联系。本文试从“歌舞”与“狂”两方面来论述秦汉时代世人的精神世界,其中,时人又将个人情感与精神融入“歌舞”的艺术创作之中,并产生了独特的即兴“歌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毛泽东"超英赶美"思想演变阶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英赶美”是毛泽东在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形成的重要思想,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毛泽东“超英赶美”思想发展变化的特征,可把其划分为提出、号召、降温压缩、二次膨胀和终止等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陈洪娜 《攀登》2011,30(1):41-44
"包容性增长"立足的是近几年发展观的变革,是一种发展模式认识上的提炼和升华。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经济增长上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GDP增长迅猛,但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却明显滞后,不平等现象也在增加。作为全球经济发动机和模板,中国实现复兴面临的下一个挑战就是需要成为包容性增长的模板和先锋,没有包容性增长就不会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城市蔬菜供应关联"民众一生活"和"社会一管理"两条渡动线,难怪通过"文革"夺权的造反派,在蔬菜供应淡季时,也得派人勘踏田头,各方调运,促进上市."文革"前,上海以三角地菜场为服务典范;"文革"中,上海以长寿支路菜场为服务样板.前后"优质服务"的套路、特色并无二致,支持系统的政治符号和政治指向,却因强调为"政治路线服务"而不一样.同时,蔬菜供应的背后,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贪污盗窃活动.  相似文献   

13.
《Political Theology》2013,14(5):738-763
Abstract

Tak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his article questions the mainstream idea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politics that associates the church and state separation with a strict private—public division. Agreeing with the former distinction, we criticize the la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Catholic theology and peace and conflict studies. Both fields offer adequate reasons to challenge this narrow dualism, envisioning the spheres of religion and politics as complementary and mutually enriching.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violence involving religions across the globe, "religious peacebuilding"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approaches to explain such conflicts and inform peacebuild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dditionally, the theological-emphasis on the eschatological presence of the "already" appeals to Catholic faith to pertinently reflect upon and frame public life. Consequently, we plead for the critical and beneficial engagement of religions in the public sphere as "not yet" sufficient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14.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举制度。“中正”是“九品官人”过程中具体负责对士人进行察访、品评、定次的最基层组织。九品官人法创立之初,就设立了州中正、郡中正、县中正。曹芳时期,各级中正始有大、小之分。中正在“访举”士人的同时,还有表率乡里、敦行教化、化民正俗之责。中正是非专门性的、地方性的组织。除中正之外,实施“九品官人”的机构还有司徒府、尚书省吏部和中书省。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学界将“九品官人法”误称为“九品中正制”,因而夸大了“中正”地位作用,严重影响了对该制度的正确认识,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出土文献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有两则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史料,这为解决牛郎织女故事形成时间上限、传说早期形态、起源地等问题提供了线索。秦简《日书》出土于湖北云梦县战国末期秦墓中,因此战国末期应该是牵牛织女故事形成的时间上限,简文说明牵牛织女婚姻悲剧故事此时已经成型。睡虎地《日书》浓郁的楚文化特色为诸多起源说之一汉水说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到1980年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总方针、总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具体方针、政策、要求、办法,为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7.
1963年末发生的"周鸿庆事件"引发了台日关系的危机.在这场事件中,日本不顾台湾当局的压力,坚持允许周鸿庆返回大陆.在台湾看来,这是日本亲大陆的严重过失行为,因此对日采取了激烈的报复措施,台日矛盾激化,一度濒临"断交"的边缘.作为台日双方的盟友,美国利用驻台"大使馆"向台湾当局斡旋,不断对其施加压力.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也亲自访日、访台,为解决双方矛盾不遗余力.最终,在美国的调节下,台日双方各让一步,就此渡过了这场"外交"危机.在解决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美国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同时,美国在远东的战略意图也反映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郑君雷 《考古》2012,(3):74-84,109
在部分岭南战国秦汉墓葬中,随葬器物的空间分布和保存状态显示出"架棺"的迹象。结合广州汉墓中"架棺"和"架举棺室"的实例,以及部分岭南战国秦汉墓葬中墓底柱洞和凹槽的发现情况,推测"架棺"葬俗在战国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越人墓葬中使用较为普遍。"架棺"的方式较为复杂,此葬俗的文化含义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谈宋初之"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宋太祖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以及“宰相须用读书人”的说法,于宋初国家走向文治的导向意义,为历来的治史者和读史者着意阐发。对于与此导向相关的一些说法,我们既要注意其话语,又须把握其寓意;既要注意其说法,又须观察其做法,方能将层层包裹的解释与史实本身剥离开来。事实上,宋初国家政治秩序建设中“文治”导向的确立经历了曲折反复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易平 《安徽史学》2007,(6):33-36,42
"江南本"《史记》曾藏于北宋御府,至南宋时已残缺近半,后来亡佚.该书的情况,仅见南宋高似孙论及.本文主要依据高氏所提供的江南本《史记》例文,并参北宋景祐本等相关材料校证,得出以下结论:江南本《史记》为五代官写本.该本与北宋官方刊定的《史记》文本有密切关系,可能就是北宋时校刊《史记》用的底本,它是唐宋之间《史记》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