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央红军转战川滇黔时,红四方面军为了扩大苏区,并配合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始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巩固川陕苏区和继续向甘肃省南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只看到苏区的困难和国民党军将要进行的大规模进攻,看不到坚持苏区斗争的战略意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5月初,红四方面军、地方武装和苏区机关人员共约10万人,开始向西转移。  相似文献   

2.
最近,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苍溪县收到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同志的一幅亲笔题字“红军渡”。(图) 193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电示红四方面军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同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以及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等,带领参谋人员,翻山越岭,沿嘉陵江东岸  相似文献   

3.
1949年4月23日,伴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长江岸边宣告诞生。人民海军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百余年来屡遭帝国主义从海上‘入侵历史的终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1935年组建于四川旺苍县的红军水兵连是我军历史上成建制的第一支水上武装力量,这支水军为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仲泉 《百年潮》2004,(12):62-67
2003年9月走中央红军的长征路前,先去考察了红四方面军进行嘉陵江战役的主战场苍溪;在到泸定之后,又走了丹巴、道孚、炉霍、甘孜等地,这都属于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路,包括四川阿坝,以及陕甘宁地区的许多地方,红四方面军也走过了.这样,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走了相当一部分.2004年7月,再走长征路,主要是走过去没走过的红四方面军开辟的川陕根据地及其由此出发进行的长征.近20天时间,走了达(州)、万(源)、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地区,这些大体属于川陕革命根据地;随后继续走从广元开始的红四方面军长征路,包括剑阁、梓潼、江油、北川、茂县、汶川、理县、宝兴、芦山、名山、雅安、天全等县.这样,总算弥补了此前走长征路的一些不足.至此可以说,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大体走完了.  相似文献   

5.
千佛山战斗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5年春西渡嘉陵江,取得嘉陵江战役胜利之后,以实现与中央红军会师为目的,以北川县与安县交界的千佛山为主战场(图一),同川军进行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战斗。这次战斗历时70余天,牵制敌军14万多人,击溃敌23个团,歼敌5千余人。战斗自始至终与两支主力红军首次会师紧密相连,战斗的胜利不仅彻底粉碎了敌人对红四  相似文献   

6.
欢迎30万中央红军 6月12日中午12时,红一、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夹金山会师.毛泽东与张国焘通过电报约定在懋功两河口见面. 在前往两河口途中,毛泽东见到红四方面军张贴的标语——“欢迎30万中央红军”.他问红四方面军干部“你们怎么知道中央红军有30万?” 红四方面军干部回答:“根据张主席的公式推算出来的.” 在红四方面军和川陕根据地,指战员称张国焘为“张主席”.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十二月十二日,由湖南通道转兵进入贵州。蒋介石为“聚歼”中央红军于贵州,纠集了粤、桂、湘、川、滇、黔等西南地方军阀,调动数十万军队,前堵后追,费尽心机。但仍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8.
<正>1935年1月底,红四方面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电令,决定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配合中央红军北上。为了隐蔽这一战略意图,迷惑和调动敌人,创造渡江条件,红四方面军一边发起陕南战役,一边转入强渡嘉陵江的准备工作。嘉陵江上没有桥,渡江只能靠船。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在距离苍溪塔子山15公里的王渡场秘密建立一个造船厂(王渡造船厂),尽快造出一批能够同时装3个团兵力的木船帮助红军渡江。  相似文献   

9.
1933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川陕省第一次党代会在通江县城召开,选举产生了川陕省委员会。2月中旬,川陕省苏维埃民主政府成立。但川陕革命根据地一直处于恶劣的战斗环境,红四方面军人川仅1万余人,迫切需要发动群众。打击和消灭敌人。各级党组织在苏区内广泛深入和形式多样的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其中利用标语口号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即是一种重要手段。川陕省委宣传部编印了党报、宣传大纲和标语口号等,组织了200多人的宣传队。  相似文献   

10.
1913年2月2日,开国上将洪学智出生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双河镇。洪学智1929年参加立夏节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进入川陕根据地后,先后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战役。1935年3月起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进行长征的中央红军,在湖南通道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决定采纳被王明左倾错误领导排斥已久的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从而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避免了在蒋介石重兵包围中全军覆没的危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  相似文献   

12.
红四方面军从1932年12月进入川陕边区到1935年3月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敌人对苏区不但进行军事“围剿”,而且进行经济封锁。因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为了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改善苏区人民的生活,还得进行必要的经济建设,川陕苏维埃政府先后建立了工农银行和造币厂,发行了川陕苏区的货币,为巩固和壮大川陕苏区创造了一定条件。一红军入川时带来了一部份鄂豫皖区的一元纸币和一元银币,仅在党、政、军内使用。 1933年2月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公布了《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其中规定:省财政  相似文献   

13.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军事情报工作王明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军事情报工作是做得较好的,不仅为川陕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巩固所进行的一系列胜利战争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中央红军长征进入湘、黔、川、滇地区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报。19...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由于进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赢得了十几天休整的时间。于是,党中央在遵义城内召开了举世闻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亦即遵义会议),纠正了我党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错误的战略战术,撤换  相似文献   

15.
何耘 《陕西史志》2005,(2):47-47
在川陕交界的大巴山西段的一部分山名叫米仓山,此山远在唐、宋时期即已非常出名了。《舆地纪胜》载:“米仓山与大巴山相近”。米仓山大致为东西走向:西起宁强境内的嘉陵江,东至安康紫阳县的任河,为汉江水系与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米仓山古名牟家山,又称仙台山、玉女山,它为什么改叫米仓山?现今川陕的人们知道的极少,几乎成了一个谜,于是便出现了许多猜测.产生了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16.
1932年12月底,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迅速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等县,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了尽快使穷苦农民得到翻身,红军一面和敌人作战,一面抽出数千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指战员,组成农村工作队,分片负责,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当时土地革命运动的情况,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几件文物中看出一个梗概来。一、“怎样分配土地”《怎样分配土地》(图一),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编印的一本小册子,里面讲了“为什么要分配土地”、“怎样分配法”、“土地问题解答”和“  相似文献   

17.
正1934年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了30万兵力,在桂北的兴安、全州、灌阳三县境内,凭借湘江天险,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我中央红军全歼于湘江东岸。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终于以折损过半的沉重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继续北上抗日的征程。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最为悲壮惨烈的一场战役。  相似文献   

18.
一、工农银行到江油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红军取得节节胜利的1933年12月4日成立的。总行初设通江县城,是中共川陕省委、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金融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制定苏维埃政府的金融政策,印制和发行苏维埃货币,促进货币流通,发展苏区经济,保障红军供给。总行行长由中共川陕省委委员、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兼任,行长以下设立秘书、财经科、保管科、运输连、警卫连等,负责总行各方面的工作。总行下辖石印局、造币厂、各县分行等分支机构。在川陕省苏区凡是全部或大部分解放的县均设工银行…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在广西桂北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史称湘江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经过一番苦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石刻标语。它们和有关历史文献一样,是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文就当年红四方面军留在四川广元地区的两条石刻标语(图一、图二)来分析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的原因。 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有争论的。在一些党史资料和党史论著中,有些同志认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是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的结果。于吉楠在《张国焘其人》一书(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