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六道沟铜矿冶遗址进行了专项冶金考古调查,收集整理了一批铜矿开采及冶炼的遗物标本。通过对矿石与冶炼炉渣的检测分析,认为该遗址已经能够使用冰铜冶炼技术冶炼高含硫矿石,进而揭示出渤海国已经掌握了"硫化矿——冰铜——铜"炼铜工艺,对揭示东北亚地区古代冶铜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乾安县辽金春捺钵遗址群后鸣字区遗址内的33件金属器样品进行系统冶金考古科学检测,包括"铁匠铺"中出土的"包铜铁"、铜块、铁块和土台上采集的金属残件等遗物。同时结合疑似加工地点的具体发掘情况,讨论了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数据,以期揭示该遗址金属遗物的成分特点和制作工艺,为研究该地区辽金时期冶金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揭示辽金春捺钵活动文化内涵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亚和中国境内早期遗址中出土的红铜制品、青铜器、黄铜器和冶铸遗物及学术观点进行了疏理,讨论了己发现的铜矿料采冶与铸造地点的考古学文化背景,认为长江中游可能为中国青铜文明的起源区之一。并结合"十二·五"期间在鄂东南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取得的考古新成果,提出了今后在长江中游地区深化探索早期铜矿业,必须以多学科的考古工作为基础,重点对铜矿山周围的一些面积大、等级高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城址、墓葬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地区早期冶金技术的发展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对莱芜赢城冶炼遗址出土的3件炉渣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中2件为红铜还原渣,1件为砷铜熔炼渣。由此推测该遗址铜的还原可能存在两种工序,并且掌握了利用含砷矿物"点炼"铜液得到砷铜的技术。遗址所利用的铜可能来自于北江水铜矿,砷可能来自于鲁中山区,炉渣所属的时代应与遗址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年代相近。  相似文献   

5.
根据要想追溯青铜器铜矿料来源,必须先了解古铜矿及其冶炼金属产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研究其输出方向这一思路,以前期提出的以较高含量的Se、Te、Ni(Co/Ni大多小于1)、Ag、Au等及相对低含量的Sb、Bi、Mo等作为安徽铜陵等地古铜矿冶炼产物一铜锭产地的特征指示元素为综合判别标志,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皖南沿江地区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Tc2007、Tc2005、fc12所用铜料不大可能来自铜陵地区,其余样品可能来自当地。鼎、(虚瓦)等大件样品可能在其它地区铸造后传人本地。研究结果说明,利用微量元素判断青铜器铜矿料来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西城驿遗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调查初步确定该遗址是一处与早期铜冶金相关的聚落遗址,年代大致在2000BC-3600BC之间。调查采集到大量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过渡类型"时期的陶器、石器及矿石、炉渣、铜颗粒等遗物,对于开展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过渡类型"之间的关系及这一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铜冶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辰元  李延祥  赵哲夫 《北方文物》2018,(2):45-53,I0007,I0008
通过使用便携式荧光光谱分析仪(p-XRF)、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SEM-EDS)等对渤海上京城宫城、匠造址、东廊、御花园出土的铁质遗物、有色金属遗物以及冶炼废弃遗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渤海上京城所进行的金属冶炼工业流程进行推演,同时试图通过遗物本身对渤海国冶金生产技术及商贸流通提供部分佐证。  相似文献   

8.
吴城遗址尧大洋洲遗存尧铜岭古铜矿遗址等众多吴城文化遗址惊动世界的考古发现袁为我们揭示了吴城文化的灿烂辉煌遥通过对出土遗物的深入研究袁使人们领略到了吴城文化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遥吴城先民的农业尧畜牧业和手工业已比较发达袁这三大产业间已形成了固定的社会分工遥手工业中袁有青铜冶铸业尧制陶业尧煮盐业尧建筑业尧竹木加工业等众多生产部门袁内部分工较为明细袁每一行业内部又可细分为若干工种袁这一切为进行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尧即商品生产创造了条件淤遥吴城文化中包含了许多异种文化因素袁诸如新疆和田尧陕西蓝田尧辽…  相似文献   

9.
和菲菲 《江汉考古》2020,(1):102-112,101
本文选取了鄂赣交界地带和辽西地区的4座晚商至西周早中期的古铜矿遗址,分别从探矿技术、开采技术、开采工具、相关配套设施和选矿技术等方面对南北两区域古铜矿的开采技术进行全面比较,并试图从两地的自然环境、矿物品质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等不同方面来解释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67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显示:其材质以红铜和锡青铜为主,有少量砷青铜、铅青铜、铅锡青铜等;成型工艺有铸造和锻造两种,前者略多;耳环多为锡青铜,热锻成型;而铜锥、铜斧等工具则多为红铜,制作以铸造为主。现有研究成果显示,河西走廊地区四坝文化铜器技术的发展早期阶段以红铜和青铜为主,砷铜或含砷青铜占有一定比例,晚期阶段以锡青铜为主。依据新的考古发现和年代框架,河西走廊地区早期冶金技术的出现和早期发展,显示了来自欧亚草原地区的影响,但不同时期文化交流路线以及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21-23日,大冶市举办“三龙节”(龙舟、龙灯、龙形风筝国际邀请赛),同时组织有关学者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开展学术研讨会。1973年,铜绿山矿杨永光、喻家茂将一把铜斧寄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孔祥星、范世民来鄂调查,我和黄石市文化馆张海参加了调查。由此发现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随后组织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多处古矿井和炼炉遗迹。保存了一处古矿井遗迹,建成了第一个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自开始至今已28年,有感于斯,题一绝句:绿水青山七色裁 藤筐木架井中埋 王侯钟鼎将军剑 尽是凡夫大斧开。大冶铜…  相似文献   

12.
铜岭铜矿遗址是八十年代末发现的一处先秦时代采铜炼钢遗存,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青铜文明有着重要意义。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代采矿区进行了四次发掘,揭示出矿井、巷道、采坑、槽坑、工棚及用于采矿管理的围栅、选矿场等遗迹;发掘和征集钢、竹、木、石、陶制品468件。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对于我们复原古代矿山面貌,研究早期采矿、选矿技术和方法,中国早期机械在矿山生产的运用,都是极其珍贵的资料。发现的遗物中,除陶制品为生活用具外,其余均为与矿山生产有关的工具。在所发现的文物中,竹木器共计138件,其中竹器56件。这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和相关样品的测试分析,指出了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古代矿冶遗址分布及冶炼遗物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利用铅、铜等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示踪本区铜矿冶炼产物输出方向的可行性,指出利用亲铜微量元素特征组合(包括富集、贫化元素,元素对及元素组合等)作为判别标志是相对而言较好的方法,同时要定性与定量标志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本阐述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竹质遗迹、遗物的出土情况、种类、形状、规格、编制方法、用途等,揭示了竹材在商周至西汉时期的深井采矿中的重要作用。中列举的大量资料,对研究竹材应用史和竹篾器加工、编织技术发展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句丽为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公元前37年(汉建昭二年)建都至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灭亡,经历七百余年。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高句丽时期的青铜容器、兵器、青铜铃等多种类型的器物。对于高句丽铜器、青铜器展开了一系列器物类型学的考证。而高句丽人是否拥有独立的铜冶炼以及加工的能力,一直是考古学家和冶金史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科技手段揭示冶铸遗物及铜器、青铜器的内涵,对于探讨高句丽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及高句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经著名的考古学家克拉克D·J·Clak)教授和著名百人类学家郝威尔(F·C·Howell)教授推荐,美国科学院评审,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兰坡教授于1...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长方形土坑竖穴墓32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料器等遗物200余件。根据出土遗物的形态特征判断,墓葬的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是一处以秦文化为主体的墓葬群。  相似文献   

18.
冶金术是人类文明史上比较重要的一项技术,黑河流域作为我国早期冶金术起源的主要区域之一。黑河流域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开创了自己冶铜技术的先河,不仅在自己技术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在推动我国冶金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通过阐述黑河流域冶铜技术的起源、发展,揭示中国北方冶金术的起源与发展,为我国研究早期冶金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铜同位素分析法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新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自然界不同地质条件和成矿环境中的铜同位素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根据铜矿中铜同位素变化规律,考古学家已将铜同位素作为一种新的示踪剂应用于考古探源研究之中。文章介绍了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最新发展、考古应用原理、实验方法及相关的考古应用实例。认为尽管自然界铜同位素的变化较为复杂且铜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但铜同位素分析法在含铜器物的产地研究中已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入及分析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铜同位素分析法将会在考古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羊舌晋侯墓地铜器的矿料来源,本文采用ICP-AES对部分铜器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并与晋国东周铜器、长江中下游春秋楚墓铜器及古铜矿采冶遗址的铜锭、铜颗粒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羊舌墓地铜器的微量元素差异较大,铜料来源多样,锡料来源单一,且以富Bi为显著特征;其微量元素特征与晋国东周铜器差异显著,表明晋国铜器生产所用铜料在春秋时期发生了较大转变;其部分铜料当来源于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应与春秋初年晋楚之间的盐铜贸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