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爱军 《丝绸之路》2022,(2):165-170
从博物馆每年的游客量就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公众愿意到博物馆里学习知识、休闲娱乐。随着公众需求的变化,博物馆的功能也逐渐从当初的只注重文物藏品的收集保管到既注重文物藏品,同时也注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职能成为博物馆的首位职能。在新时代,不断提升博物馆观众的吸引力和满意度成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命题,本文主要以天水市民俗博物馆为例,通过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与科学分析,来总结博物馆观众群体的状态、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且通过博物馆业务实践来探索增强博物馆吸引力和观众满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振苹 《文物春秋》2007,(3):69-70,76
观众是博物馆发挥其教育职能的基本对象,也是博物馆的受益者和支持者。本文分析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及不同层次、类型观众的心理,指出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应该重视少儿和老年这两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申宪  何刚 《东南文化》2002,(11):64-67
观众工作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之一,博物馆的陈列应满足观众的需求,博物馆工作应全心全意地为观众服务,博物馆应美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发博物馆资源,打造博物馆化品牌,吸引、陶冶和教育观众。  相似文献   

4.
何宏 《文博》2012,(2):50-53
博物馆工作重心向公众服务意识的强化,告诉我们博物馆服务时代已经到来。由此,对博物馆服务的对象——观众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博物馆只有真正重视观众、研究观众,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博物馆观众的需求、心理、行为、学习模式等进行认真、细致、多角度的调查研究,科学的分析调查数据,以不同形式和特点的教育活动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才能了解观众、服务观众、吸引更多观众,达到融入现代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博物馆多年来坚持利用多种形式的调查,多渠道听取观众意见,获取了大量有益的信息,由此而引发了作者对博物馆社会功能、服务意识、宣传工作等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公众文化、休闲、教育服务的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涨,调查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有5535家,同时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政策也带来了大量的参观人群,博物馆应该紧抓这一次的机遇,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型技术手段,以观众的需求和体验为中心,建立观众服务平台,引导观众主动参与,提高博物馆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叶虹 《丝绸之路》2014,(6):69-70
观众是博物馆社会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观众的有无、多少直接反映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弱。因此,吸引并服务于观众,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论述了观众参与博物馆工作的意义,观众的层次、结构和如何适应观众各个层面的需要,加强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其为广大观众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魏敏 《东南文化》2012,(2):119-123
观众研究是现代博物馆学的核心内容。西方博物馆学通过对观众行为模式观察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来剖析博物馆观众阅读行为的特点。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观众自身的认知体系主导着包括阅读行为在内的博物馆观众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博物馆体验。文字风格和形式设计影响着观众对博物馆展览文字的阅读行为。而针对具体展览的目标观众调查和展览评估应是进行展览策划和文字撰写的前提,是构建"高效"的博物馆展览文字的关键所在,却也是目前中国博物馆展览策划中的重要缺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博物馆了解观众参观行为的重要性,利用RFID技术具有侦测、记录人员与对象流动信息的特性,开展了RFID技术在博物馆观众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并以秦陵博物院《丽山园遗珍——秦始皇陵出土文物精华展》为对象开展了应用实践,对RFID技术应用于观众行为研究的可行性和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RFID技术应用于博物馆观众研究工作是可行的,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又一有力工具,同时具有数据采集的便捷性、准确性、可靠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观众行为,主要是指观众在博物馆环境中带有目的性的行动的连续集合。观众行为的跟踪调查和定点观察,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手段。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览"的观众行为、参观时间、展品参观率、博物馆标识利用率等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折射出博物馆在展线安排、服务设施等对外服务方面的大致情况,可以为我国博物馆开展观众服务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数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奕 《东南文化》2018,(1):116-121
"保持与当代社会的相关性"理应成为博物馆的发展要义。展览、教育等惟有搭建在"相关性"的基础之上,吸引观众关注,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发他们共鸣,促使其感动、铭记,并最终激励他们的同理心,改变其思维和行为。这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一体化进程,以达求博物馆传播的良性循环,真正企及观众。对博物馆如何通过展览、教育以达求"相关性""共鸣度""同理心"等企及观众的核心要义进行探讨,将促使博物馆真正讲好当下的故事,同时走近观众,进驻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赵玉 《东南文化》2016,(4):100-105
我国博物馆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使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受众,博物馆微信营销是完成该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博物馆通过微信营销策略满足观众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化程度较高、功能较完善、社会作用较明显的9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有65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目前微信公众号存在基本内容不完整,功能不完善,内容更新频率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今后博物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完善公众号的基本内容与功能,加快内容更新频率来保持目标用户的关注,多途径进行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凭借微信公众平台这个低成本的沟通渠道,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蔡琴 《东南文化》2011,(3):80-87
为了贴近观众的多元需求,改善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浙江省博物馆在武林馆区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问卷调查来收集观众的反馈意见。问卷设计有两种:其一是《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和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观众问卷调查》,侧重调研观众的身份、信息来源、参观需求;另一种是《"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问卷调查》,侧重调研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品质和观众参观时的状况。这次问卷调查获取的信息比较准确、科学,有助于博物馆工作者从中找出博物馆工作改进完善的目标,更加密切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唐贞全 《东南文化》2012,(3):110-114
注意是人类进行信息加工的前提条件。博物馆观众的注意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大多数观众的参观是无意注意行为,博物馆应根据此特性进行管理,从展前的信息组织开始,合理规划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在展览预展期,应结合驻足人数、驻足时间以及参观效果访谈等因素进行观众注意力评量,并根据结果实时调整展览设计;开展后,应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完善观众注意力引导,从而加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和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述博物馆教育职能与社会公众受教群体紧密相关的基础上,对博物馆电化教育、电教技术以及现代电化教育媒体进行讨论分析,阐明了博物馆目前应该如何有效利用传统视听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为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骆晓红 《东南文化》2016,(6):107-112
智慧博物馆是传统实体博物馆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博物馆高级形态,具有主体的人本性、资源的整合性和数据的再生产性等基本特征。与数字博物馆相比,智慧博物馆的"智慧化"主要体现在数据来源的多样性、数据传输的多向性和数据交换的普遍性上。建设智慧博物馆需要警惕走入载体离心化、技术泛滥化、内容娱乐化、数据固态化和建设盲目化的误区,抓住"数据"这一核心要素,围绕数据生成、数据加工、数据运用和数据共享诸环节,科学系统地推进展开。  相似文献   

18.
张小李 《东南文化》2011,(2):97-100
现阶段文博界普遍认为数字博物馆一般是由博物馆建设的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服务的网站。从社会发展及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数字博物馆定义应该为:数字博物馆一般是由博物馆建设的,为实现文博资源为全社会公平享有的愿景及满足个人对文博资源的最大化需求,而提供数字化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服务的网站。  相似文献   

19.
现代博物馆经营的核心是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在免费开放后,如何提升我国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水平,提高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质量,是我国博物馆经营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发展、管理经验,制定相关考核指标,促进馆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博物馆展览延伸和拓展教育活动的开展并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开发,以促进我国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