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旅游》2005,(8):148-148
九龙潭因有九条蜿蜒如龙的山涧水汇聚潭中而得名。她与上清溪和状元岩景区相毗邻.距上清溪上码头仅3公里。整个水潭面积约15平方公里,潭面最宽处100余米.最窄处不足10米。水上主要景点有:圣象迎客、猩猩望谭、七情百嘴岩等景点。  相似文献   

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久负盛名的状元故里——泰宁古城。百里大金湖,岩穴甘露寺,华东第一漂上清溪……一路游来满目葱笼,石笋兀立,水环山绕,不由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当在陶醉中流连忘返之际,又萌发游览人间仙景九龙潭的念头,于是徒步来到了九龙潭。  相似文献   

3.
《福建旅游》2005,(6):10-10
数条国内最长的水上一线天,周边壁立干仞的赤崖,围造了潭空人欲静的意境,宁静而幽远;冬春季,成群的鸳鸯在此栖息繁衍,泛舟其间,飞泉跌瀑,山重水复;漫步林间,茂林修竹,花香鸟语,真正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仙字潭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华安县沙建乡汰溪中游的蚶盘山.汰溪为九龙江中段的支流,由西往东入江.摩崖石刻所在地的蚶盘山,海拔约200米,坐北朝南,面对汰溪.其下,是一处迂迴转弯的大深潭,固潭上石壁刻有“仙字”.明清以来即称为“仙字潭”,当地人俗称为“鬼仔坑”.图象符号刻于蚶盘山南面近潭边的东西长约21米左右的火山岩石质的石壁上,或集中,或分散,或单独存在.从东往西共约十处.仙字潭石刻自1915年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亲临考察以来,先后有1957年福建省文管会林钊、曾凡同志的调查及报告,1987年盖山林、林焘等  相似文献   

5.
秋润天河潭     
正天河潭风景区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境内,兼具黄果树瀑布之雄、龙宫之奇与花溪之秀,集飞瀑、清泉、深潭、奇石、怪洞与天生石桥于一身,浑然天成;农舍水车,小桥流水,野趣盎然,清幽宜人。以典型喀斯特自然风光为主的天河潭,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这里山水相连,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进入景区,一弯天生石桥雄跨壁立的两山之间,气势恢宏,过桥洞河水似自天而降,涛声轰鸣,飞珠溅玉,形成一泓深潭,天河潭  相似文献   

6.
在遥远的边疆,有个远近闻名的壮乡名叫戛朵寨。戛朵寨有潭清澈见底的金娃犀牛潭。池潭里,有无数个象珍珠般的水泡,一年四季“吐噜噜,吐噜噜”不停地往上冒。金娃犀牛潭终年碧绿、四季不涸,清凉可口、味似甘露。方圆几十里的壮乡人民,饮用及灌溉,都靠这金娃犀牛潭。这池潭原名叫“珍珠潭”,后来才改名为金娃犀牛潭。为什么后来改名为金娃犀牛潭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哩。  相似文献   

7.
天河潭风景区迄今已开发12年,开放十年。被誉为贵州国家级风景区的缩影:集黄果树之雄,龙宫之美,织金洞之奇,(氵舞)阳河之秀为一体。对这个景区是谁最早发现?又是谁赋诗赞誉最多?是谁最早提出开发?诸多史料趣闻鲜为人知,甚至有误传。笔者经过查阅史料和调查研究,特写此文,以纪念天河潭开放10周年。 最早称赞天河潭的人——王阳明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是明朝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一生对岩洞  相似文献   

8.
天河潭     
天河潭 风景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境内,景区兼具黄果树瀑布之雄,龙宫之奇与花溪园林之秀,集飞瀑,清泉,深潭,奇石,怪洞与天生石桥于一身,  相似文献   

9.
潭溪口遗址位于益阳资阳区新桥河镇黄甲山村一组,遗址处于资水左岸一处呈长条状沿河台地之上,东西长200米,南北宽30米。为配合常德经益阳至长沙的铁路项目建设,2019年8—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益阳市文物管理局、资阳区文物管理所等单位业务人员,对潭溪口遗址北部受工程影响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仙女恋潭     
一座幽幽静静的水潭座落在剑川县东营村东面。潭水清澈如玉,甘美可口。四周是葱葱郁郁的青松,把水潭掩映得象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潭边立着一块岩壁,上面隐隐约约有一个孩子和一只天鹅的影痕:鼻子,眼睛,翅膀,羽毛……潭周围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荆棘,盘根错节,使人们无法靠近水潭。据说:有好事者曾挥刀砍开荆棘,到潭边目睹过水潭芳容,但转眼间,砍开的荆棘又很快合拢堵住了豁口,把好事者吓了一跳。从此,谁也不敢再去砍那荆棘,任凭它生长发旺,盘盘缠缠,遮天蔽日。人们虽知潭水美,但只从高处远处眺望那蓝汪汪的一泓潭  相似文献   

11.
幽谷神潭     
《旅游》1999,(6)
京郊旅游胜地怀柔县境内,在无纤尘之染的青山绿水之间幽谷神潭以其神秘雄奇的姿态,为京城人提供寻幽探险,休闲度假的绝好之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山体构造丰富的矿泉资源构成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景观。峡谷中百泉汇流溪流纵横。高峡壁立不仅能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笔且能观赏到奇绝的“飞瀑”和“神潭”其自然天成和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加上当地民间的种种传说更构成了一幅“难描的图画”。当远离市区喧嚣的游客来到这里沿石径漫步而行或涉溪而上。既可聆听溪流淙淙的低唱、品尝山泉清冽的芬芳,又可欣赏名人的书法。篆刻和古…  相似文献   

12.
自然景观再美,若没有人文景观匹配,总感些许缺憾;人文景观再丰富,若无自然景观相衬,也会觉得乏味。二者若能兼容共具,其价值和韵味定能倍增。贵阳的天河潭景区就是二者兼备,相得益彰的难得名胜。天河潭位于贵阳西南面的石板镇芦荻村旁,距贵阳24公里,距高原明珠花溪风景区13公里,地处花溪水库上游。天河潭原名天生桥,名因潭水出自穿洞,洞顶天然形成一石桥而得。天生桥长约20米,宽约35米,桥拱高约25米。人车过桥,如行坦途。潭下观之,好似天马行空。潭为一直径约50米的地穴,三面被千仞石壁环抱,潭水碧绿如翠,深不见底。因潭水自天桥暗河出,故又…  相似文献   

13.
成都百花潭中学十号墓发掘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物》1976,(3)
百花潭位于成都西南约一公里。1964年夏至1965年春,百花潭中学扩建时发现战国时期的土坑墓葬一批,我馆先后派人进行了清理。现将1965年2月26日清理的第十号墓的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4.
杨军 《福建史志》2006,(3):62-62
仙字潭位于漳州市以北34公里的华安县沙建镇许田村,九龙江支流汰溪的下游,这里山峦起伏,清溪急流。汰溪自北南流,至蚶盘山被峭壁阻挡,折而向东流,骤成河湾,水深成潭,面积10余亩,潭南低丘连绵,草木丛生,潭北峭壁屏立。就在这屏立的峭壁上,距离水面2米以上有大约200平方米的岩画,凿刻着许多似字非字,似画非画的刻纹,由于年代久远,风吹日晒,苔生岩剥,纹道漫漶,不易辨认,民间传为神仙的笔迹,故有称“仙字”、“仙书”、“仙篆”,地名遂称为“仙字潭”了。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华书局本《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七“昭州”云:“武德四年,于县置乐州,贞观八年改乐州为昭州,取境内昭潭为名。”其“校勘记”称:“《考证》官本按云:‘昭潭,《旧唐书》作“昭冈潭”’。按乐史昭潭下引《湖南记》云:“郡北有昭冈,潭只在江中,盖因冈以为名’。详其文义‘冈’字宜断句,‘潭’字属下,刘(日句)误属上读,宜以此志为是。”  相似文献   

16.
齐天俏 《东方收藏》2022,(2):110-112
浩瀚的南海似一块棱形碧玉镶嵌在大陆、半岛与岛屿之中,这片海域的岛礁星罗棋布,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对我国的经济与国防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几百年来探索与开发南海的便是潭门渔民,他们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三沙”的特有群体。对于潭门渔民来说,“海是田,船是家”,南海便是他们的衣食所系,也是希望所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了展现潭门渔民在南海艰辛劳作的精神面貌,特制作“帆起潭门——南海渔家文化展”,展览思路巧妙,形式独特,本文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帆起潭门——南海渔家文化展”展陈设计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对潭门渔民文化背景与地区文化特征的研究,对本展览进行展陈形式思路与形式分析,阐述潭门渔民文化特征在文化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成都百花潭锦江河道出土石经为五代至北宋时期比丘尼正仪所造。石经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咒、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根本真言、文殊菩萨五字真言等三种佛教咒语。其独特之处在于经文雕刻于石板的正面和顶面,而且"安于江中"。本文认为"破地狱"和"疾证菩提"思想在川渝地区的传播是这三种真言被糅合在同一石经上的信仰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华安仙字潭古石刻的记载,始于唐张读的《宣室志》。宣室本是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为汉帝发布政令的地方(见《三辅黄图》),只因汉文帝偶有一次和贾谊闲聊鬼神,张读的书就名为《宣室志》了,声明他记载的只是神怪之谈,并非严谨的史地著作。到一千多年后.民国4年(1915),岭南大学教授黄仲琴先生进行了实地勘察,才写出《汰溪古文》来。嗣后国内学者林钊、曾凡、弘礼(朱维干)、石钟健、刘蕙孙、林蔚文等纷纷著文论列,其中刘蕙孙素研古文字,主张用金石字、甲骨文来解释这石刻,成为“文字说”的中坚。1988年,著名岩画学家盖山林来华安实地勘察,写出《福建华安仙字潭石刻新解》,认定该石刻是石刻岩画。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大众考古》2022,(9):16-17
<正>城隍潭码头遗址位于孝感老澴河城隍潭段东岸,2020年4月—2021年4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孝感市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2000平方米,不仅清理出城隍潭码头,还发现了明清城墙遗迹。码头现残长约180米,宽2.4—8米,最高落差约6.5米。整体为西北—东南向,基本沿环城路西南侧分布。码头本体大部分为红砂岩堆砌,局部以少量青石或青砖堆砌,石块缝隙间以石灰砂浆填充。码头外侧墙体上均有向外凸出约0.3米的横置条形石块,可能有特殊用途。码头底部均可见呈单排、双排或三排梅花状分布的木桩,应是修建码头前打入河底淤泥内,以增强底部稳固性,再在木桩之上逐层垒砌条形石块。码头北段平台上发现了2条车辙印痕,应是独轮车或板车等长期运输货物碾压而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丽江关坡下,有一塘清汪汪的池水,人称犀牛潭。相传,潭里有一对犀牛,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两头犀牛会上岸来玩。可是,说是说了,听是听了,谁也没有见过这两头犀牛。关坡村里住着两母子,儿子叫阿鲁。他十岁上死了父亲,阿妈由于悲伤过度,哭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