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16,(11)
正《书法丛刊》2005年第3期上刊登了殷宪《近年所见北魏书迹二则》一文~([1]),第一则是《北魏石棺墨书"四耶耶骨"》,介绍了他于2002年在大同市所见的一方石棺盖上的墨书文字(图一),"棺盖为沙岩,高四○厘米,宽二八厘米,上下框四厘米,左右框三厘米。上有墨书六行,凡五七字,可确认者五四字"。为方便讨论,  相似文献   

2.
1984年春,文物工作者在安徽省望江县太慈公社胜利大队汪家屋徐松云家中,发现一张太平天国“良民牌”。该良民牌白皮纸质地,长48厘米,宽41厘米,墨笔手书。左侧中部钤盖长方硃印一方,印长17厘米,宽9厘米。印文阳镌“太平天国殿右拾贰检点”十个扁宋体字,四周阳镌双龙戏珠立水纹饰。文字与格式如文后表一。无独有偶,1987年合肥市新华书店盛晓明清理人事档案时,也发现一张“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3.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3,(5):F0003-F0003
黄褐色龙虎纹陶鼎通高16.8厘米口径12.5厘米所处时期:汉鼎敛口、圆底、蹄足,附耳外曲,鼎盖、鼎身外壁均施黄釉。鼎盖中部有两周弦线,内饰一展体蛙纹,外有龙虎纹环绕其周,两者之间等距分布三乳钉,其中一乳钉与树纹一起间隔于相向的龙虎之间。盖饰之龙张口吐舌,角后耸,近头近尾出有鳍,背翼乍起,尾卷曲。  相似文献   

4.
最近,河南新郑市博物馆在藏品建档中发现3件战国带铭文青铜器。其中铜鼎1件,铜戈2件,现介绍如下:l.铜鼎(图一);日藏。高16厘米,口径15厘米,重2M0克。鼎盖与鼎身合成一个扁圆体。子母口。鼎盖鼓起呈覆盘状,上有三“凸”形钮,组成等边三角形且与三足对称。鼎盖中央部位铸铭“始是官”三字。(图四:l)鼎肩附一对长方环形耳,两耳微曲外移.圆腹较深.小平底.下部右尊自一铜鼎蹄形三矮足。腹部饰一周凸弦纹。铭文“越是”疑为地名,无考。“官”字在战国铜量器铭文中常见,如“上官”、“下官”、“私官”等。2.铜戈(图M)197…  相似文献   

5.
1993年10月,福建省明溪县王桥原坊九队搞基建推土时,发现一座古墓葬,县文物于部赶赴现场时,墓葬已遭破坏,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的安放位置及葬式已无从知道。后从民工手中收缴到五件器物,其中陶器四件、石器一件。现简报如下:l、豆:泥质灰硬陶。敞口、方唇、喇叭形高自足月足上有三个楼孔。素面。口径16、底径12.5、高9.5厘米。2、釜:泥质灰硬陶。敞口,圆唇、束颈、鼓腹、因四底,饰细绳纹并遍及回凹底。器物内外施有黑色用衣。口径12、底径5、高9厘米。3、罐:夹砂灰陶。直口、圆唇、矮领、鼓腹、回四底。肩部饰有一周弦纹,弦纹…  相似文献   

6.
仲爯父簋     
时代:西周晚期出土时间:1981年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郊尺寸:通高24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23.1厘米,腹深13厘米,腹围85厘米,壁厚0.5厘米重量:7公斤 1981年2月,在南阳市北郊豫山之南的一个砖瓦厂出土一批申国铜器,仲 父簋就是这批铜器中的一件。簋上部为子母口,子母口上有盖,盖顶为圆形握手。圆腹外鼓,腹两侧铸有兽首状两耳,耳下有珥。底部有喇叭状留足,圈足下附有三个兽首纹小足,足端略有残缺。盖上部饰瓦纹,下部饰窃曲纹,瓦纹与窃曲纹之间界以兽首纹,握手内饰 龙纹。腹上部饰窃曲纹,下部…  相似文献   

7.
丁义前 《文博》1989,(1):94-95,92
1985年陕西省汉阴县月河北滨李家台汉代遗址西北约300米处发现一古墓(图一)。县文化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现将出土的一批汉代青铜器介绍如下: 鼎共五件,分二式: Ⅰ式四件。有盖,盖似一球面,上有三个扁条环状钮,钮顶各有一小球状握手,可以倒置。子母口,加盖可以严密闭合。长方竖耳上部外撇,耳有狭长穿孔。圆腹,圜底,三蹄足,足之横截面略呈桃圆形,近  相似文献   

8.
2001年5月,山西博物院征集到一件定窑白釉刻花菊瓣纹瓷盒。盒通高6.5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7.3厘米。盒呈扁圆形,由盖、底上下两部分组成,底为直壁、浅腹、子口、尖唇,口沿无釉,近底处呈弧形内收,小平底。盖与底相似,直壁,顶面隆起,四周呈斜坡状,平顶,与盒底子母扣合。  相似文献   

9.
邹秀火 《南方文物》2001,(1):102-103
“璇玑玉衡”辞海解释为“我国古时测量天体坐标的仪器”,即“浑天仪”的前身。又一 说“北斗七星”。因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总之属我国古代较 原始的天文仪器。今庐山博物馆院内陈列着一尊铁铸器物,即“璇玑玉衡”。通高105厘米,重若千斤。它 由上下两截组成,上截俗称“铁菱角”。中为方形,边长34厘米,共有六方,每方各铸有长 25厘米,围长61厘米圆翅。下截形如覆甑,类似铁钟,高46厘米。下截如覆甑,类似铁钟, 高46厘米,底径61厘米。可将上截的任一铁翅置于其中,相含如磨,推之圆转如轮。下截腹 …  相似文献   

10.
韩城,周时属韩、梁两个诸候国的领地。历年来商周时期的各种青铜器时有发现,韩城市博物馆内收藏青铜器众多,今择其要者报导于后: 1、叔元父盨盖:1966年以前收藏,口宽17.2、长23.1厘米,平面呈长方圆角形,盖上有四短扉,顶部正中饰窃曲纹(图八:2、3),周围器壁饰凹环纹,近口沿有一周重环纹  相似文献   

11.
1988年4月,湖南省零陵地区文物工作队在永州市木材公司院内清理一座西汉墓,出土有五面铜镜,这是零陵地区出土铜镜最多的一座墓葬。神兽纹镜2面:l、规矩四神兽纹镜。四叶座,座基为双边线正方形,每边下方有两只神兽,神兽与镜缘间有一圈0.7厘米宽的林纹,素缘宽1.5厘米,略内倾。直径11.4厘米,厚0.4厘米,镜面略呈弧形,色黄而光亮。2、四乳神兽纹镜。圆纽四叶座,圆座基,四乳亦有圆座。每两乳之间是一龙或一虎,其中一龙的头下部铸有一工整的“王”字。直径13.l厘米,厚0.5厘米,平缘宽1.5厘米。铭文镜3面:l、昭明镜。乳纽圆…  相似文献   

12.
怀安县上果园出土金代遗物1990年春,怀安县左卫镇上果园村农民,在村东南耕地时,挖出陶器、铜镜等文物,1991年县文保所征集了这批文物,现介绍如下:陶罐1件,泥质灰陶,敛口,圆腹,平底,口径15.5、底径13、高19.8厘米(图一:1)陶砚1件,长方...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79,(7)
(门皿)翁主釭(钅展)是商承祚先生1941年在长沙采访所得,原出土于长沙东门外柳家大山,现藏南京大学历史系文物室。所谓釭(钅展)即铜灯的一种。此灯颜色淡绿,通高32.5厘米,重九斤六两(4800克),由釭、(钅展)、罩、盖四部分组成。釭形如鼎,直领圆腹,腹中部有阳弦纹一圈,圜底,三足作蹄状,足高14、腹径20厘米。肩部左右伸出一对向上弯曲的烟管,管径3厘米,与盖顶两个下垂的烟管相衔接。釭内可以盛水。(钅展)即灯盘,底部有圈足嵌入釭口。盘有  相似文献   

14.
《文史月刊》2014,(1):F0003-F0003
象尊长36厘米,宽15.5厘米,高23厘米,重5公斤。 象尊体形肥硕、丰满,象鼻高挑。鼻头翻卷,中有圆孔,与体腔相通为流。象口微张,齿牙外露,圆目突出,圆耳耸起。背部中空,上有方子L,方盖上有--/ix兽,后设小半环,使盖可开启而不脱。四足粗壮矮短,象尾自然下垂。器盖饰四组卷体蛇纹,通体饰四组凤鸟纹,中间对峙两组三角形几何纹,每组四个三角形套接,云雷纹衬底。全器生动逼真,拙朴美观。  相似文献   

15.
刘家林 《江汉考古》2007,(2):100-100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钵盂山392号墓出土。高43.7、口径12、腹径27.3、底径10.6厘米。瓷质盛器。侈口,有盖,长颈,丰肩,圆腹。颈部贴对称的两个飞天和神兽,肩部六个横穿,肩及腹堆贴刻划覆状莲瓣三层,每层均以十六个莲瓣围腹一周;下腹堆贴仰状莲瓣一层;足上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几件较精美的商代青铜器,未见著录,特介绍于下,供研究者参考。嵌松石饕餮纹铜罍(图版伍:1)高10.8、口径5.8、底径7.2厘米,造型颇端整厚重,制作精工,玲珑可爱。罍方形失盖,宽肩鼓腹,圆形小口,底平而方,且微向里凹入,四角有凸出扉棱。器周四面花纹相同,每面花纹皆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有两道弦纹,下部作一巨大饕餮纹,在其面部中间,自上而下有一条直棱,作为中分界线,从脱落松石的部位看,嵌槽甚深,线条遒劲有力。现存松石  相似文献   

17.
1984年春,安徽省歙县深渡区佛坑村姚正源、吴雪琴夫妇整修厨房时,在墙内发现一纸包,内藏有“太平天国”和“请天福”等字样的旧纸两张。经初步调查分析,是太平天国颁发的路凭和布告。笔者兹将太平天国请天福路凭和布告考释如下,以就证于太平天国史学界的前辈和同人。新发现的太平天国请天福路凭为连棉纸质,高30厘米,宽33厘米,四周是粗细复线边框,上部横刷“路凭”两个大字,下部内容除个别处墨书填写外,其余皆自左向右竖版墨刷,并有硃笔圈勾。路凭左边所署年月处,铃盖22厘米×11厘米的长方形硃印一方,  相似文献   

18.
王长启  高曼 《文博》2000,(4):44-47,,53,
近几年,在西安地区陆续出土了数件舍利棺廓,有石、陶、银、铜等不同质地。现将其中三件介绍如下: 一、银鎏金舍利相 1971年夏,西安市东郊秦川机械厂基建施工中,在距地面80厘米的长方形坑内发现砖砌的长45、宽32、深42厘米的舍利石廓一具,石廓内置一银鎏金舍利棺,棺内有舍利料瓶,瓶内置舍利。 石廓长方,台阶形座。一端大一端略小,有盖,盖为拱形。盖上及四周线刻缠枝纹,前后左右分别刻凤鸟、玄武、青龙、白虎。台阶座一周刻莲花纹饰,但由于年久风蚀,特别是盖面损蚀漫患严重。 银鎏金舍利棺,盖为长顶形,棺体近长方…  相似文献   

19.
淇县赵沟发现两批战国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11月和1982年1月,淇县桥盟公社赵沟大队社员在村南台地上起土时,挖出两座战国土坑墓(编为1号墓和2号墓)共出土铜器十五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1号墓: 鼎1件。通高27.5、口径19、腹深15.5厘米,重3公斤。侈长方附耳,子母口,圆腹,圆底,瘦长蹄形足,腹饰凸弦纹一道。盖顶平较浅呈覆盘状,上有对角半环形扁钮  相似文献   

20.
刘杰 《成都文物》2007,(4):16-23
笔者于数月前,得观友人祖传端砚一方。其石质坚密细润,形制古雅可喜,摩挲谛视,实端中上品。 砚为六边形异型砚,六个边长分别为:上斜边长3厘米,下斜边长4厘米,上边长11.7厘米,下边长10.7厘米,左边长16.7厘米,右边长16.3厘米,整方砚呈长方平行斜六边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