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始皇时代位于咸阳与"秦东门"交通线上的彭城,是秦始皇出行线路上的枢纽性坐标。彭城是徐州治县。秦汉之际,因楚怀王以彭城作为指挥中心,其重要的交通地位更得以显现。于是有"楚人起彭城","乘利席卷,威震天下"之说。项羽"都彭城",是有战略眼光的决策。彭城在两汉交通体系中地位重要。从大彭城的视角看,这里是三辅、三河正东方向的另一经济文化重心。彭城地当东方海岸线中点位置,东海郡武库的规模可以说明其战略意义。在内河水运交通及海路交通系统中,彭城也占据重要的战略坐标点。东汉末期若干强势军阀集团的"徐州""共争",也说明彭城交通地位的优越。  相似文献   

2.
宋杰 《史学集刊》2012,(1):31-41
项羽作为国君和统帅,在确定战略方针时未能考虑地理因素的重要影响,以致出现了一系列决策失误。例如选择资源匮乏、无险可守的"梁楚九郡"做根据地,建都彭城,而没有占据形势完固、物产丰饶的关中,结果其后方屡次被汉军攻破摧毁。他将主攻方向放在狭窄的豫西通道,无法展开兵力,发挥擅长野战的优势,致使刘邦得以集中人马成功地对其实施阻击。项羽对关东的韩、赵、魏、燕、齐等地区未予足够关注,没能实行有效的控制并征发那里的人力、资源来补充自己。尤其是对号称"东秦"的齐地举措失当,导致上述各地被刘邦轻易占领和利用,使楚汉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造成了项羽的最后失败。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篇末“太史公曰”在盛赞项羽灭秦功绩的同时 ,对其最终败亡的原因也作了深入剖析 :“及羽背关怀楚 ,放逐义帝而自立 ,怨王侯叛己 ,难矣。自矜功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过矣。乃引‘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其中“背关怀楚”一语 ,唐人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云 :“背关 ,背约不王高祖关中。怀楚 ,谓思东归而都彭城。”司马贞《索隐述赞》也评论说 :“违约王汉 ,背关怀楚。”语义略近《正义》。今按张、司马二氏的解说尚…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徐州,古称“彭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刘邦封其异母弟刘交于楚,都彭城,辖东海、彭城、薛3郡36县,地域大致相当于今苏皖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及鲁南一带。西汉一朝此地共有楚王12位,东汉初徐州始封仍为楚,传1位楚王,后来改封彭城国,传5位  相似文献   

5.
温悟宇  原丰 《大众考古》2023,(11):66-72
<正>中华五千年文明,每一座城市都有其沧海桑田的变迁史。地处黄淮海平原东部的徐州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地缘枢纽,千百年来,徐州古城在这里孕育、发展、兴衰和变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无数的风雨沧桑。徐州古称彭城,彭城的记载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典籍《左传》,“(鲁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晋楚之间爆发了彭城之战,楚、郑联军征伐宋国,宋国大臣鱼石等人借助楚国、郑国的力量重新掌控彭城。  相似文献   

6.
徐州古称彭城,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彭城自古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相传夏朝时彭祖在这里建立了大彭氏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于此。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封楚国、彭城国,历来是我国东部区域性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交通枢纽和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徐州地上地下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已发掘的近千座古墓葬和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两汉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徐州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被称为“汉代三绝”,汉代王陵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玉器、金银器、铜器等被誉为“汉室遗珍”,它们以其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地域特色为世人所瞩目。徐州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北麓,背依土山汉墓,原址是清高宗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时的行宫旧址。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展文博事业,199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扩建徐州博物馆,1999年5月竣工开放。新建的徐州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关肇业先生主持设计。建筑外观以汉文化为主题,沿两条平行的南北轴线展开,博物馆正门入口面向云龙山,通过引桥可步入中央大厅。博物馆建筑主体雄浑博...  相似文献   

7.
项羽三论     
<正>项羽是宿迁的骄傲。围绕项羽所做的文化建设和学术研究,由来已久且蔚为大观。在宿迁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下,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加强项羽及其相关文化的深入研究,意义深远而重大。有鉴于此,廓清关于项羽文化的一些历史事实,显得尤为必要。一、项羽的籍贯是下相宿迁入秦始称下相[1],史书明确说项羽是下相人。但项家何时落籍下相,项羽究竟在下相生活多久,却始终是一个含糊不清、却又十分关键的问题。较早正面涉及这一问题的是司马迁。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对项羽的评价都不相同。毛泽东对项羽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和现实中国的形势结合在一起的。以史为鉴,在反思历史过程中提出指导现实斗争的正确方针、策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将毛泽东的评价作为项羽研究的一个视角,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项羽,才能推动项羽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阎盛国 《史学月刊》2012,(7):125-127
项羽年青时曾在项梁指导下学习过《孙子兵法》,“项梁乃教(项)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6页),于汝波指出,“古人多称《孙子兵法》为‘兵法”’,“项羽所学兵法应有《孙子兵法》”(于汝波:《孙子兵法研究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项羽用兵之术亦可佐证其熟悉《孙子兵法》。陈业新评价项羽“用兵神速、以少击众和布阵严整、长于力战”(陈业新:《试论项羽兵法》,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84年第8期刊载了《东汉彭城相缪宇墓》一文。根据刻在前室横额中部偏右,即后室门口上方的墓志来看,称墓主缪宇为彭城相是错误的。墓志第一行为:"故彭城相行长史事吕长缪宇字叔异"。知此墓主人的官职乃为吕长行彭城相长史事。按汉制,郡置太守,王国置相。《汉书·百官公卿表》:"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  相似文献   

11.
项羽不死于乌江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项羽自刎于乌江,笔者认为项羽不死于乌江,而是死于东城。本文从《史记》涉及项羽之死的所有叙述,以及项羽败退的路线来论证项羽是死于东城而不死于乌江。死于乌江这个误解是从《史记正义》开始的,但还只是说项羽败退到乌江,并没有说他自刎。到元代金仁杰把项羽之死戏剧化了,于是纔有了项羽乌江自刎之说,一直以讹传讹到现在。本文从调查入手,又分析了古籍的讹误,作出了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王朝,开启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形成大一统的中央帝国,对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族性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徐州汉代称彭城,公元前201年,刘邦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辖薛郡、东海、彭城36县(图1)。楚国是西汉时期较具代表性的诸侯王国,先后历十二代楚王,其中刘交世系传八代,至公元前69年楚王刘延寿谋反除国,汉宣帝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徙定陶王刘嚣为楚王,传四代,至西汉末年。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6月15日至16日,江苏省项羽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宿豫首届项羽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宿豫区人民政府和江苏省项羽文化  相似文献   

14.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干云,"破釜沉舟"的孤注一掷,"四面楚歌"的悲怆凄凉,"霸王别姬"的妇孺皆知……那么,项羽是什么时候套上英雄的光环,又是什么时候被架上神坛的呢?一关于"项羽是否英雄"的论断,我们还得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去考证。《项羽本纪》全文11000余字,而提到的项羽攻城略地之后、怒火冲天之后对已经缴械投降的兵士、手无寸铁的百姓的残暴行为则是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5.
钱穆著<战国时宋都彭城证>提出十五证并二事,以为战国时"宋都彭城,不都睢阳,断可定矣."查钱氏提出的诸证据没有一条是直接的,都为推测之论,而且存在很多问题,于直接说到战国时彭城属楚属齐的材料也没有提出很好的解释.通过对钱先生有关论述之辨析,及诸多反证之综合讨论,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说实不可信."宋"与"相"古为双声叠韵字,"相城"实即"宋城"之异写,再参考其他一些旁证资料,说战国时宋国迁都于相城(今安徽淮北市),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6.
陆川导演新作《王的盛宴》,讲速的不单是楚汉相争中,刘邦、项羽、吕后以及韩信这几人之间的权力博弈,也借此隐喻两千年来反复上演的中国政治权力游戏。电影一开始,晚年的刘邦卧病在床.被噩梦所缠绕,命中宿敌项羽魅影迷离,令他草木皆兵,妄想周围的人都欲加害自己,遂放手让吕后斩草除根,一幕又一幕诛杀功臣的戏份,开始上演。接着故事倒叙到楚汉相争之幸刀,项羽和刘邦强弱悬殊,刘邦擅于钻营,因缘际会,反而先入秦都咸阳,却惹来九死一生的鸿门宴,最终因项羽一念之仁,放虎归山,两人的命运遂告逆转,刘邦后来居上,终成帝业,项羽悔不当初。  相似文献   

17.
正范增是项羽的谋臣,因为最初辅佐项梁,所以项羽尊称他为"亚父"。项梁起事反秦,虽然准备多年,最后还是选择了陈胜大泽乡起义之后的有利形势。当时的居鄛人范增已经七十岁,而他第一个重要建议就是拥立楚怀王之后作为最高领袖。但是,范增给历史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不是他的足智多谋,而是被项羽抛弃,最后孤独一人,凄惨地离开项羽队伍  相似文献   

18.
华夏视野     
项羽烧没烧秦俑坑? 据《史记》、《水经注》等一些文献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但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秦俑学术讨论会上,秦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对项羽火烧阿房宫和秦俑坑提出了质疑,并提出六点依据:一是没有发现项羽大军的入坑口;二是没有发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即没有破坏者造成的陶佣一个压一个的叠压现象;三是没有发现兵马俑身  相似文献   

19.
说“项梁”     
项梁是军事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战略家,他培养项羽成长。他性格上具有粗枝大叶的弱点,最终导致他的死亡。项梁之死给项羽成长发展带来危机也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20.
正"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那么,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