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次多 《中国西藏》2006,(5):38-41
在藏区,寺院建筑中的重要殿堂,如大的“扎仓”(寺院团体单位名称,最大的单位为“措钦”,其下是“扎仓”,再下为“康村”,最小的单位是“米村”)以及颂经大学女儿墙都是与白墙成鲜明对比的赭红色墙体,由于它的材料是由藏语称之为“边玛”的灌木树枝捆扎,染色制成、所以叫边玛墙。[编按]  相似文献   

2.
桑洛康村     
在如今哲蚌寺的最顶端,有一座一半修葺、一半废墟的康村.构思精密的庭院、残存高耸的石墙、若隐若现的壁画.似乎都在默默提醒人们它消逝的光荣。时至今日.纵然地处寺院顶端,交通不便,但朝拜者.尤其是从青海、蒙古远道而来的信徒,都会在这座康村里驻足多时.这就是桑洛康村——哲蚌寺曾经的“蒙古会馆”。  相似文献   

3.
书讯     
正龟兹寻幽——考古重建与视觉再现何恩之、魏正中(Giuseppe Vignato)著,王倩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定价:188元。本书将石窟及壁画视作当地僧团独特修行方式的再现,目标是复原龟兹境内数处石窟寺院中僧团的生活。经过中国考古学熏陶的魏正中和经过佛教、艺术史学术传统训练的何恩之合作,对公元之初至650年左右的龟兹地区石窟寺院进行了研究,从而对龟兹地区佛教僧团生活和修行礼拜方式产生了新的认识。作者认为石窟整体,包括建筑、壁画及现已不存的塑像,是僧侣们精神生活的创造,是他们特定修行实践的有形展示。本书对龟兹佛教的研究几乎  相似文献   

4.
《西藏人文地理》2008,(5):160-160
在7月31日举行的《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总体规划》评审会上,由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国土厅、建设厅、发改委、财政厅、社科院、西藏大学、交通厅、环保局、林业厅以及文物局等各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纷纷以“富民意识”等作为重要评审标杆为总规出谋献策,并原则上通过了《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僧人兵役政策的形成与演进,不仅牵涉僧团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博弈,亦与战时役政和边政密切相关。全面抗战前,国民政府针对地方所反映的僧人兵役问题,由训练总监部出台相关政策。该政策强调僧人属于国民,理应承担兵役义务,其本意在于减小《兵役法》推行的阻力,却因未注意到僧人宗教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引起僧团抗争。后在行政院协调之下,由内政、军政和训练总监三部会商修订,暂时与僧团达成妥协,允许僧人侧重救护训练,底定了僧人兵役政策的基本内容。国民政府迁渝后,边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又因蒙藏边民佛教信仰根深蒂固,佛教的政治意义随之凸显。而地方不断有壮丁借出家逃避兵役,国民政府在役政和边政两端左右为难,僧人兵役政策随之摇摆不定。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僧人兵役政策形成与演进的历程,揭示了战争、边疆及僧团抗争对政教关系的型塑,也为重新思考佛教与抗战关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正>孙绳武(1873~1942),原名延昌,字燕堂。祖籍浙江绍兴嵊县人,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稽县稽东镇(今平水镇)同康村。自幼聪慧,其父纯和请私塾教其于家中,学问见识与日俱长。清同治十三年(1894年),参加乡试考中秀才,时为同康村唯一的秀才,为人开明精干,处事果断,热情助人,名扬乡里。  相似文献   

7.
在藏文里。阿里有着属地、领地之意.它是强大、不可一世的吐蕃王朝灭亡后.其落魄王子逃到西藏西部地区建立小王国后才出现的名词,有上部阿里与下部阿里之分。 上部阿里“堆阿里廓尔松”据说是吉德尼玛衮按三围的地望把它们分给三个儿子,儿子的名字的最后带“衮”,故有着“三衮占三围“之说。“三围”中布让(普兰)为雪山之围,古格为石山之围,如拓(日土)为湖泊之围。  相似文献   

8.
正在西藏有一种说法:"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阿里则是世界屋脊之屋脊。"在阿里,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这里的土地如此荒芜,而通往它的门径如此之高,以至于只有最亲密的朋友和最深刻的敌人才会前来探望我们。"让我们一起进入西藏之西,阿里深处的阿里。  相似文献   

9.
阿里地方作为藏族历史上的藏区三部之一,早已融入到西藏文化的习语之中.然而阿里地域概念的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西藏西部地区,最初是以象雄闻名于世.7世纪中期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象雄地区首次纳入卫藏政权治下.吐蕃王朝崩溃后,赞普后裔进入西部,以"领地"命名象雄故地,西藏西部完成了从象雄到阿里的转变.吉德尼玛衮在阿里的经营,促成阿里三围概念的出现.由于史料与政治的原因,三围的具体划分众说纷纭,但阿里三围作为一个地域概念却众所周知.17世纪后期,分裂了数百年之久的阿里地方的大部分统一到甘丹颇章政府治下,结束了政治上的割据局面.而近代随着清王朝的衰落与外国殖民势力的蚕食,阿里地域范围日益缩减.阿里地域概念的分合盈缩,正是西藏民族兴衰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0.
阿里是镶嵌在西藏西部的一块神奇而遥远的土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壮丽的山河、深厚而博大的历史化资源,早巳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夏末时节,我们从拉萨出发,驱车数干公里,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跋山涉水,穿越无人区,走遍阿里七县一镇,目睹了新世纪阿里的风采。本记述的,就是我们在西藏阿里农牧区的见闻。  相似文献   

11.
阿里纪行的报道之二班公湖看鸟班公湖鸟岛。阿里纪行的报道之二班公湖看鸟成卫东班公湖鸟岛。阿里纪行的报道之二班公湖看鸟来到阿里,一定要去班公湖看看鸟岛。班公湖看鸟,这在茫茫的戈壁荒原,不能不说是一件快事。阿里高原为什么会出现鸟岛,我没有找到可靠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一边是紫金矿业跻身"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的荣耀,一边却遭遇"泄密门"事件、大小非解禁下的狂抛风波、以及与福建上杭县同康村村民关系的急转而下  相似文献   

13.
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札达县扎布让村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王宫城堡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占地约18万平方米,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朱兵 《丝绸之路》2007,(4):68-71
去阿里的念头起自在网上看到的西藏故事,被那奇特和秀美的风光而打动,想不到中国还有如此之美景。如果说西藏是最后一块“西天净土”,那么,阿里在这片净土中,是追求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怀着无限的期待和一颗惴惴的心,我们一行开始了穿越阿里的漫漫旅途。  相似文献   

15.
提到去西藏到拉萨,人们就激动不已,而说到去“世界屋脊之屋脊”的阿里更是激动万分。近年来,许多行业的学者、艺术家、文化人都被“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阿里诱惑得如痴如醉。人口密度仅每平方公里0.2人的阿里,是迄今未经现代文明完全染指的最后净土。  相似文献   

16.
阿里,不再沉寂高文军阿里随孔繁森老书记出了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谁人不知!阿里这两个字已可以跟东南沿海地区的知名度相媲美。30.5万平方公里的西藏阿里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唾,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全地区总人口仅6.25万人,辖7个县,是世界上人口...  相似文献   

17.
我看狮泉河     
我看狮泉河□成卫东编者按:去年,《民族画报》社记者成卫东在阿里采访达两月余,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从这期开始,我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阿里的方方面面进行系列报道,希望读者喜欢。1997年6月26日,按时下的说法,是个吉祥的日子。那天我踏上了赴西藏阿里...  相似文献   

18.
阿里的魅力     
阿里的魅力阿里地区旅游局信仰之乡如果说,抽象的信仰应当有一片现实的土地作为其故乡的话,那么,阿里或许就是最为适宜的地方了。空旷寂静的原野,纯净如洗的蓝天,高峻肃穆的雪山,幽深浩淼的湖泊,的确是人类庄严情愫升华的理想所在。事实上,阿里这片土地,从远古的...  相似文献   

19.
《西藏人文地理》2009,(4):159-159
第三届象雄文化节将于今年8月在狮泉河镇举行。该文化节以象雄文化为主导.旨在弘扬阿里本土特色文化.丰富阿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阿里与区内外.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法眼宗是所谓禅宗"五家宗派"之一,其创派祖师被认为是雪峰义存四世法孙清凉文益。然而,法眼宗的宗派意识萌发于何时,文献中非但没有明确答案,"雪峰宗"、"玄沙宗"、"法眼宗"等名称不一的表述方式以及关于各代祖师关系的抵牾记载反而令人疑窦丛生。本文根据灯录等文献,系统梳理五代到宋初整个雪峰禅系每一世代的传法分布,尔后以空间分布演变为线索,探究僧团分布格局形成的驱动因素。复原从雪峰僧团到玄沙宗的时空发展历程后可以发现,"雪峰宗"之名的消失与法眼宗的成立是僧团内部争夺正统进而分化造成的结果。当然,不可忽视的是,政治力量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推手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