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杂文初试锋芒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却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  相似文献   

2.
宋以前《赣州府志》的纂修踪迹,可追溯至西汉,惜年代久远,已散佚不可考。但从现存文献来看,南朝宋邓德明《南康记》应为赣州旧志之最早。宋元史志可考者有李盛《赣志》和周梦祥《赣州图经》。明代有唐胄等《虔台志》、董天锡等《赣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等。清朝时,共进行五次修志。历代《赣州府志》保存了赣州的地理沿草、风俗物产、人物名宦等方面的史料,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公元1275年,是文天祥任赣州知州的第二年。因为自然灾害,粮食大歉收,老百姓苦不堪言。文天祥给宋恭帝上书,望朝廷为赣州减免税赋。朝中有些大臣趁机说文天祥的坏话。宋恭帝免了赣州的税收后不久,赣州这边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由于治理有方,到了年底时,赣州府居然收到了五千两税银。文天祥的很多手下都建议把这笔钱存入小金库,但文天祥想了想却说:"不行,无论皇上有没有减免我们的税收,只要我们有税银可交就应该交给朝廷!"  相似文献   

4.
陈家鹦 《文史月刊》2010,(10):60-62
<正>抗战爆发后不久,刚刚结束了长达12年之久留苏生活的蒋经国,在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的极力引荐下,于1938年1月携妻及子女到江西任职。不久,他踌躇满志,又来到江西赣州主政。  相似文献   

5.
民间传说虽与某个地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只面向"一个"地方,尤其是像秃尾巴老李这种传播范围极广的传说,本身就是融合了地方和超地方的产物。一方面,秃尾巴老李传说的在地化,既是地方与地方之外"内外"促生的层累过程,也是动态建构地方历史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当地人变通"内""外"的身份与归属,在大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传说所统合的地域逐渐扩展,"地方"的范围也依据异乡的属性与规定而发生相应的扩展与变化。青岛即墨小龙山地区的秃尾巴老李传说,正是在时间、空间的延展中,逐渐形成了当地富有特色的人文叙事与空间景观,呈现出层累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6.
唐中叶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闽粤赣三省交界地(以下简称交界地)的开发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一开发从赣南方面(明清两代包括赣州府、南安府及清代乾隆年间从赣州府分出的宁都直隶州)汉时已设县而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赣县、于都及其隶属地兴国、宁都、石城等县开始,沿闽西  相似文献   

7.
正它,是我见过的最负责任的"妈妈"。我家养了一只猫,毛茸茸的身子,又大又圆的眼睛,还有长长的尾巴,可爱极了。但是,一连好几天,都看不见猫的踪影了。我有些想它,便到猫窝前一看,"哇",只见猫窝里多了几只毛茸茸的惹人喜爱的小猫,眼睛还没有睁开。我喜出望外,原来我家的猫生小宝宝了呀!以后的几天里,我天天都要到猫窝前看看可爱的小猫有没有睁开眼睛。  相似文献   

8.
正据黄陂大余湾《余氏宗谱》记载,大余湾先人系余姓大户,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江西婺源、德兴一带迁徙而来。其祖先余秀山以"勤俭能创千秋业,耕读尚开富贵花"为家训,开启了大余湾在"龙传龙人人和人上下五千年"大幕下,"石砌石屋屋挨屋绵延六百载"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9.
正150年前,铁路被清朝统治者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而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建立起遍布全国的高铁网络。截至2019年12月,我国的高铁总营业里程已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国家强则铁路兴,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百年的沧桑巨变。本刊特整理一组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的图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鹭巢     
<正>照片拍摄的是一只正在孵蛋的苍鹭。苍鹭对爱情忠贞不渝。它们结伴觅食,"妻子"快产卵时,"丈夫"会勤快地衔草筑窝。它们交替孵蛋,一方孵蛋时,另一方便外出觅食。等小白鹭出生后,"夫妻俩"会共同哺育……  相似文献   

11.
江西庐山秀峰龙潭摩崖上有一处元代八思巴蒙古字题刻,是元代江西行省左丞相别不花书写的"龙"字。清同治十年《星子县志》将其误作刺不花篆书"虎"字。此后100多年来,各种地方文献一直沿袭县志之说,以至谬误久传。笔者根据该题刻的文字特征及相关史籍,对沿袭的说法予以纠正厘清,并对书者别不花生平作了钩沉爬梳。  相似文献   

12.
正东晋著名大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小白龙,四条龙都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是并没有给龙点上眼睛,还说如果给龙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张僧繇经不住好奇的人们强烈的要求,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顿时,晴朗的天空突然雷声大作,被点睛的两条龙活生生钻出墙壁一飞冲天,消失在九霄云外。"画龙点睛"的故事就此广为流传,"画龙点睛"亦成为源于南京的一条成语。原文见唐代张彦远《历代名  相似文献   

13.
三十多年前,我们一批来自各个单位的干部遵照上级指示组成工作队,到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去为贫下中农们割"资本主义尾巴"。"十年浩劫"中的农村生活非常贫苦,老百姓只能种社会主义大田,其他经营活动都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不允许存在。白天我们这些"割手"同老百姓一起劳动,夜晚组织大伙儿听广播、学文件,偶尔的娱乐就是看几部样板戏拍成的电影。  相似文献   

14.
"非遗"的保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民间艺术的保护,"骆山大龙"的保护。我们中国目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实践上来说,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就是人传人,有传便有,无传便终;第二种就是极大可能得到学者和政府一致支持的文化空间整体保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最直接的传播方式就是信息与网络。我们大可以借助媒介,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让"骆山大龙"进行市场化运营,实现"骆山大龙"更大的艺术传承。  相似文献   

15.
雅匝贡布,"雅匝"是藏语"夏天的草"的意思;"贡布"是"冬天的虫",雅匝贡布就是"冬虫夏草"。这种似虫非虫、似草非草的奇异物种具有两种莫可名状的神奇力量,养生延年力量和一夜暴富的力量。就是这么一种亦虫亦草的蝙蝠蛾幼虫与虫草真菌的不可思议的结合体,竟满载着我们的长寿与富贵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杨明照先生《抱朴子外篇校笺·嘉遯》:"草土,鄙夷之辞。""‘粪土’与此文之‘草土’,字虽有异,含义固不殊也。"庞月光先生《抱朴子外篇全译·嘉遯》注释:"草土,犹言粪土,鄙夷轻贱之辞也。"译文:"将宝玉绫罗视如粪土。"按,两位先生所言,皆与"玉帛""草土"内涵无涉。"玉帛"乃朝廷礼聘之物,"草土"乃居亲丧所用之物。"草土"指居父母大丧时,寝苫枕块,哀亲在草在土。句谓:把朝廷用"玉帛"礼聘自己为高官这种喜庆事视为居父母大丧时寝苫枕块哀亲在草在土的悲伤事。  相似文献   

17.
朱忠芳 《旅游纵览》2016,(4):199+202
赣州是红色苏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行业大转型背景下,本文从旅游系统供给端,据产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旅游产品优先秩序、产品类型两方面对赣州区域旅游产品优化升级进行研究,以期助推赣州整个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一、引言赣州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脐橙之乡"等诸多美誉,但赣州在全国范围内属典型的温点城市,旅游产业缺乏竞争力和爆发力,与发达城市存在巨大差距。目前对赣  相似文献   

18.
长翎恐龙     
刘浩 《山茶》2009,(2):22-2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福成、周忠和、徐星、汪筱林和舒柯文等古生物学家在内蒙古宁城发现了一种外形“另类”的恐龙。这种被命名为胡氏耀龙的侏罗纪生物身披短毛,尾巴拖着四枚长长的带状尾羽。十足的鸟相.却根本不会飞翔。  相似文献   

19.
名家书画     
秦明章 《世纪》2020,(1):F0003-F0003
萧海春,1944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西丰城,别署烟云堂,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工美研究社长。去年他在百忙之中建立了两个工作室:3月6日,"萧海春山水画研究工作室"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建;9月1日,"萧海春古美工作室"在闵行区古美艺术中心揭牌。  相似文献   

20.
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是又一个民族文化浓厚的节日。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内容极其丰富。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中国古历二月初二,又叫春龙节、龙头节、青龙节等。很多习俗都与龙有关。如吃饼叫吃"龙皮",吃小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儿童在这天剃头叫"剃龙头",妇女这天不做针线活计,说为避免伤了"龙眼",不许动剪刀,说是怕剪断了"龙脉"。明清时代还盛行家家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