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雪芳 《文史博览》2013,(4):44-46,66
朱衡《道南源委录》与张伯行《道南源委》二书均以人物传记体裁,记述宋、元、明三朝600年间程朱理学人物发展史:由二程、杨时至朱熹一系列学问人物传承纵线发展兼述杨时至朱熹学问交流的横向流衍。二书均以杨时为宗,以朱子为核心理学思想发展史,根据宋明理学家生平,描述理学家一生事迹。文章陈述朱衡与张伯行纂辑目的以及二书的内容特色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张伯行,河南兰考县人,康熙年间在朝中为官,政绩斐然。张伯行历官近30年,一贯清正廉明。张伯行在任上,从不携带家眷,不贪图享受,过着清寒简朴的生活。他的日用米面菜蔬、寸丝尺布以至磨面用的牛和磨石都是从河南老家运至江南任所的,仅用江南  相似文献   

3.
黄启昌 《文史博览》2005,(12):42-45
张伯行(1650-1725),字孝先,号恕斋,晚年更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康熙年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他勤于为政.造福干百姓;他疾恶如仇,耻于与贪官污吏为伍他居官清正廉明,“止饮江南一杯水”.深受百姓爱戴。康熙皇帝称赞他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称誉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相似文献   

4.
清代以达官而从祀文庙者,共有三人,康熙朝的张伯行便是其中的一个。张伯行是开封仪封(兰考)人。进士出身,历任按察使、巡抚、户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雍正三年(1725年)薨于位,终年75岁。张伯行一生主要从事政治活动。死后能享祀文庙,这与他为政时的学术事功有关。清儒赞扬张伯行建树宏大,“其学术事功,炳耀天壤,……鲜有伦比”。说他“为醇儒而续道统  相似文献   

5.
张伯行(1650-1725),宇孝先.号恕斋,晚年更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康熙年问进士。历任中书舍人、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他勘于为政造福于百姓;他疾恶如仇,耻于与贪官污吏为伍,他居官清正廉明,“止饮江南一杯水”,深受百姓爱戴。康熙皇帝称赞他为“天下请官第一”老百姓称誉他为“天下第一清宫”。  相似文献   

6.
<正>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山西兴县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进士,任庶吉士,从此步入仕途。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任翰林院检讨,其间在朱轼和张伯行门下研习理学。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雍正元年(1723年),升为国子监司业。后历任安徽学政、国子监祭酒、顺天学政等。雍正六年(1728年),任顺天府府尹,后晋升为吏部侍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山西任河东盐政。次年,  相似文献   

7.
论文一、总论、专题2005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虞和平.近代史研究,5关于近代史研究的几点思考.朱东安.历史档案,2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储著武.安徽史学,2民族危机刺激下近代历史文化认同面临的紧迫课题.陈其泰.人文杂志,3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大基本理论范式.蔡礼强.甘肃社会科学,3“区域化”趋向与近代史研究.王先明.学术月刊,3从徽学研究看区域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唐力行.学术月刊,3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分歧.林华国.高校理论战线,3新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孙江.史学月刊,5不要在“假设”上浪费时间.朱宗震.近代…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2012,(1):144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年会文集,是遴选出的优秀论文和摘要的汇编,共设六卷,即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经济.管理学科卷、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汉代食饮杂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卫 《史学月刊》2008,70(1):19-33
古代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方面,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由于汉代食饮状况的材料或缺载,或记载分散,或古今名实的差异,今人对之进行研究并不容易.幸而近年不断有地下材料出土,可以帮助我们结合文献对汉代食饮状况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时隔久远和记载模糊,学界对许多方面的的理解还存在歧见.可以进行讨论的内容主要有1.大豆黄卷;2.豆脯;3.茄子等;4.狗(月習)马朘等;5.饼食;6.糁与饺子;7.寒粥;8.素食;9.浆;10.乳.考证不敢断为必当,但提供了一个继续进行此项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名词铁观音     
陆布衣 《风景名胜》2014,(6):172-173
福建.安溪.西坪.我将一片宋朝的茶叶夹进了唐朝的书页里. 此时,嘴里含着一小口铁观音,馥香,醇香.手里翻着《教坊记》,这是唐朝音乐大师崔令钦的传世著作.盛唐的音乐,歌舞,戏曲,和这几天的安溪之行,正幻化成美丽的曲目.  相似文献   

11.
自曹魏以来,楼兰文书一直行用中原纪年,却于晋武帝泰始六年(270)中断。根据楼兰简纸文书、元康三年(293)苻信简等出土资料,结合传世文献,作者认为学界已有树机能叛乱使纪年中断的观点恐不能成立,苻信简透露出西部鲜卑南下滋扰,西晋为此采取了收缩政策。张轨刺凉后,彻底肃清了河西寇乱,重建了楼兰的屯戍,楼兰文书得以再现西晋正朔。  相似文献   

12.
18 8 4年 11月 ,新疆开设行省 ,刘锦棠被清廷任命为新疆巡抚。刘锦棠之所以成为首任新疆巡抚 ,本文认为从客观上说 ,当时清朝统治者已严重依赖于汉族地主阶级 ;从主观上来看 ,是因为刘锦棠率军收复新疆失地 ,立下汗马功劳 ,他又曾参与新疆善后事务 ,而最重要的是 ,刘锦棠当时最了解新疆的实际 ,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新疆建省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陈芳 《安徽史学》2012,(1):38-45
甲午战争之后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方督抚将强兵与教育当作富国图强的第一要务。基于人才匮乏,选择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试图借助日本的教育资源作为解决瓶颈的捷径;事与愿违的是留日学生迅速觉醒,他们种种"反叛"行径使督抚们的名誉声望和辖区统治受到严重挑战。为此,张之洞等采用加强行政管理、严格选送学生、强化政治思想监控、参与制定留学生的考核办法和恩威并重等策略与留日学生展开政治博弈,但是,学生们的革命思想日渐成熟,在满、汉矛盾加剧的政治环境下,在辛亥革命前夕,这场政治博弈胜负已经底定。  相似文献   

14.
《北齐地理志》据《梁书·徐文盛传》、《梁书·杜崱传》以证南梁始建秦州于今南京市六合区时在武帝太清年间。实际上,《梁书·徐文盛传》所载"秦州"不治今南京市六合区,《梁书·杜崱传》所载郭元建攻秦州刺史严超远岁非太清二年(548年),二者皆不可为据。经考证,本文认为南梁始建秦州于今南京市六合区宜在大宝三年(552年)三至五月间。  相似文献   

15.
谢作拳 《收藏家》2009,(7):24-30
十一 涤子仁兄大人阁下:昨接手教,猥以杭儿幸捷,过辱齿芬,且感且愧!即承慈侍康福,政履胜常为拧!  相似文献   

16.
谢作拳 《收藏家》2009,(6):11-17
李星沅(1797—1851年),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任广东学政,旋任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二十年任陕西按察使、年底调任四川按察使,二十一年五月调江苏按察使,十二月迁江西布政使,随即调任江苏布政使。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升任陕西巡抚。二十五年春调任江苏巡抚,二十六年八月任云贵总督,后兼署云南巡抚。因功赏加太子太保衔,并赏戴花翎。  相似文献   

17.
金代镇的数目与其系年问题尚无确论,本文经过研究认为,至章宗泰和八年金代存有镇518个,之前曾有镇578个。金代镇的长官职同宋代的镇监,称为"知镇",被纳入国家职官建制之中;镇上另设有同监、巡检、司吏、提控等官员,与知镇共同负责民事、词讼、税收、户口、治安、防御等事务。定居人口的增加和镇市建筑的修建表明镇已具有了城镇的完备形态,并承担着经济、行政和军事等诸多职能。  相似文献   

18.
畏兀儿人沙剌班是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时期的重臣,他与其子世杰班在罢黜伯颜、举荐康里氏帖木达世等系列活动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元史》和《山居新语》等文献显示,此人并未参与《金史》的编修。然而,目前反映少数民族史学史内容的学术成果大多认为,元代的畏兀儿人沙剌班是《金史》的编修官之一,其实远非如此。笔者翻检《道园类稿》中的碑刻发现,真正参与编修《金史》的沙剌班又名刘伯温,是张掖人,与同名的畏兀儿人沙剌班无涉,他们两人在元代的经历和活动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杨龙友是明末清初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由于多种因素,他的死亡原因在学界颇有争议,一说是在福建浦城降清被戮,一说在福建建阳,王毅《再说杨龙友》(1993年《湖北大学学报》第5期)即持杨龙友在福建浦城降清被戮说。笔者经多年考证和对杨龙友当年练兵、战斗的地方走访,收集到很多鲜为人知的资料。资料证明:杨龙友不是降清被戮,而是抗清不屈,于1646年8月25日在福建建阳水东的三桂里就义。  相似文献   

20.
敬播以他的博学多识,参与了唐初许多重要史学活动,为唐前期史学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身在史馆,能秉笔直书,所纂高祖、太宗《实录》,被誉为"信而详"、"颇多详直",从而赢得"陈寿之流"的美誉。他对史书的编纂体例有独到见解,纂修《晋书》有发凡起例之功。他参与纂修隋史,为唐初"鉴戒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他编纂的《西域图志》,在边疆史地及中外交通史研究上有重要价值。刘知几对其史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具有"良史"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