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悉尼时报》指出,范美忠也许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无法原谅他继续做一位人民教师,"范美忠的行为已无法去说服孩子。"一位在"单位网"(DANWEI)留言的网友指出,他个人并不认为在地震中逃跑是错误的,有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一个理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教授是齐白石大师的高足、得意门生。18岁时,他将自己的"初犊之作"寄呈客居京华的白石老人。齐白石先生阅后在回信中惊叹:"刀法是与余乱真。"在日后的14年鸿雁传书中,李立教授得齐白石大师指教和赠画不少。1997年4月,我去长沙看望李立老师并在他府上留宿。谈至深夜,李老师见我想观齐白石作品心切,兴起--遂将自己珍藏多年、轻不示人的齐白石原作一一拿给我看。其中一本齐白石早年册页《借山诗画》,共18图,每图配有一诗,是李老师九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3.
正王宽诚,祖籍浙江宁波,1907年6月17日生于江苏靖江,经历过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一他8岁入私塾读书,后来在一家猪行当练习生。18岁时,他对人生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转行到了源吉钱庄打工,开始接触金融业。1932年,25岁的王宽诚在一家面粉厂当采购主任。这是他在商界初试啼声。他朝夕奔走,习练业务,不辞辛苦。当时做  相似文献   

4.
正一陈英锡祖籍福建,1933年出生于印尼。中学毕业后本可以继续留在当地发展,或者到英国、澳洲留学,父母也希望他这样做,但陈英锡却有自己的打算:希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他说:"漂泊海外的游子,最渴望得到母亲的温暖。"他渴望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为振兴中华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1951年6月上旬,陈英锡和林仪媛、李竹君等一大批同学,在雅加达港乘坐荷兰渣华轮船公司的一艘客轮,告别"千岛之  相似文献   

5.
曹普 《百年潮》2008,(8):47-52
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12月提出并为中共十二大采纳的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构想.十二大以后,邓小平到江苏苏州、浙江杭州进行调研,实地考察"小康"目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包括"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内的中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名在仕途上春风得意的高级审判官,在他的观念里,收一点感谢费,拉一些赞助,给自己的"朋友"介绍几件案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可是最终,他却因此锒铛入狱。他应该知道, 那些事不叫"小事情",在法律上有专有名词--"受贿"。  相似文献   

7.
东西     
"林疯狂"的商标之争纽约尼克斯队给了林书豪在NBA崭露头角的机会,但中国江苏的一家体育用品公司日升却早在一年半前就看到了这位哈佛毕业的华裔美国人身上的商机,并惝悄地以700美元把他的名字注册成了商标。这只是近期西方体育明星和公司在中国发生一连串商标争议的一个例子。这些争议的涉及对象从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到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在中国,谁先注册,商标权就归谁。你可以为自己的想法注册商标,永不使用也没关系。相比之下,在美国申请商标之前,必须首先说明实际用途或使用意向。  相似文献   

8.
结合谢灵运的旅游活动来进行其旅游思想的总结可以看出,这位著名的旅行家,他的旅游活动不仅有爱好以及探奇的想法,还有通过旅游充实自己以及提升名望的潜在思想。  相似文献   

9.
艾绍强 《华夏地理》2007,(2):166-169
刘正初说,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李畋这个人还不能够确定,现在各地人们大多是根据民间传说来说事.浏阳作家喻咏槐最近刚出版了长篇小说<花炮祖师>,小说描述的就是李畋的故事,喻咏槐也承认历史上没有关于李畋的记载.他说现在关于李畋的籍贯还有争议,江西萍乡的上栗、湖南醴陵的麻石、浏阳的大瑶都说李畋是当地人,他自己其实也不能够确定李畋到底是哪里人,但是因为"我是浏阳人,所以必须把他写到浏阳."喻咏槐笑着说.  相似文献   

10.
在足足有6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不擅言辞的戴亚显得有点焦虑——此刻,他找不到最合适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左手下意识地伸向桌子上的一包"娇  相似文献   

11.
李雪 《环球人物》2013,(3):91-92
在热播的抗战喜剧《民兵葛二蛋》中,高虎饰演了纠结的反派--麦子。"麦子的处事哲学是,一定要有枪,有自己的人,才不会有人欺负我。"在生活中,高虎不喜欢累的东西,不喜欢圆滑。他说:"人生苦短,必须性感。"  相似文献   

12.
第二天李国威约他见面,一开口就是:"我要以你的科幻小说挑战倪匡!"主持人朗读书中的一段文字,众媒体开始拍照,黄易坐在王安忆身边,面色渐渐泛红,有记者就广告牌上硕大的"新一代武侠宗师"称号提问,他答道:"我自己不这样称的,但他们已经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古茶民技艺     
"你们看这两棵古茶树,一棵大叶种,另一棵叶片要小得多,生长在长在一起。"李兴昌师傅手指两棵高大的茶树,向我们讲述着他的古茶园,以及他对茶树和茶叶的理解。追随茶树的脚步这里是困鹿山古茶园,天下闻名的困鹿山贡茶就产于此地。李师傅家世代种茶、制茶为生,从最早迁入此地的祖上算到李师傅这一代,已经有8代人了。李师傅说,自己的祖上似乎不愿提及为何迁到此地,他猜测也许和当时官府征调茶农,开辟新的茶园有关。不过李师傅提到自己家族的一个细节,那就是不论迁到什么地方,住处旁边都有古茶树,也许祖上在迁徙的  相似文献   

14.
钦鸿 《钟山风雨》2013,(1):32-35
师范这个名字,不但在江苏读者中间鲜为人知,就是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界,知之者也少而又少——在一些文学辞典里,虽然也可以看到他的名字,但大多语焉不详;而几乎所有的大陆学者编写的台湾文学史著,对他都是略而不论。然而,他却对台湾文坛曾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之初,他和同伴们合编的文艺半月刊《野风》,为当时"反共文艺"甚嚣尘上的台湾文坛,吹来了一  相似文献   

15.
正按说我与许家屯先生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恐怕我的名字他也早就忘记了。那时他是江苏的"土皇帝",而我不过是他治下的一介书生,而且又是草民之中的第九等——属于所谓"臭老九"阶层。然而我确实有几件事与他有些瓜葛,今天看来,还是蛮有讽喻意味的呢。说他是"土皇帝",第一因为江苏有几位共产党的老领导如刘顺元、惠裕宇等曾进京向中央告他在江苏拉帮结派、搞"独立王国",颇有些"土皇帝"的做派,而且敝人还与此案有些关  相似文献   

16.
李帆 《清史研究》2006,(4):44-50
在清代中叶的学者中,李绂是维护陆、王最力者,他以各种方式表明对陆王心学的尊崇,对发扬陆、王学术做出了较大贡献。一方面,他反对寻章摘句为学,推崇陆、王躬行实践之学;另一方面,他力图建立陆、王学统,以与程、朱相抗衡、争正统。此外,对于陆王心学中的一些学术问题,他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他被誉为当时的"陆、王学者第一重镇"。  相似文献   

17.
"反思"是人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所想的观念的一种回顾。人正是在这种回顾中形成某种"自我意识"并由此而逐渐"认识自己"。人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但唯有那些借此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展开反思的人,唯有那些形成某种"自我意识"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教师能否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师"走向"反思教师"。教师只有成为"反思型实践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开发和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8.
法学的现实和文学的浪漫,在他身上共存。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实有些痴”,便开始在小说中演绎他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他是天使!""他是魔鬼!"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指向的却是同一个人——6月1日刚从监狱中获得假释的美国人杰克·凯沃尔基安。这位被美国媒体称作"死亡医生"、"死亡代名词"的人,自称曾协助大约130名病人实施自杀。当他走出监狱的那一刻,有人举着"杰克,我们很高兴你出来了"的牌子,但也有宗教团体继续将他称作"连环杀  相似文献   

20.
严怪愚 《百年潮》2006,(6):58-61
初识老乡范长江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我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者告诉我,说:"名记者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我说:"本是名记者嘛!我们欢迎!"他说:"什么名记者?!""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凭他的本事,他‘红'得起来吗?"(范长江当时是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我说:"我佩服的倒是他的本事,而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我认为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为范长江生色,而是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和<塞上行>这两篇文章给<大公报>生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