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On the snowy highland,the splendid view of mountains and waters vie with each other;the birds and beasts stroll idly as in a courtyard,and the flourishing woods and grasses stretch as far as the eyes can see.Is"Shambhala"a fairyland?Over the years,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ibet have focused on protecting the highland ecology and have attained impressive achievements.Under the blue sky  相似文献   

2.
彭莉 《丝绸之路》2013,(6):149-150
奥康纳在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缺失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即"探寻一种能将文化和自然的主题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论模式"。沿着这一方法,他对"自然"和"协作"概念做了重新理解,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做了重新解读,并进一步厘清了自然、文化、与社会劳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建构了劳动、文化、自然三位一体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学说中,"道"是核心理念。老子对"道"有不同层面的解说,实存意义的"道"、规律性的"道"、生活准则中的"道"等等。而无论哪个层面,"道"的属性不变,那就是自然之道。老子的"自然"与现代语境中的"自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是一个具体概念,老子所说的"自然"则应理解为"事物本身的样子或规律"。而追求"自然之道"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有了"自然"的理念,才有了"无为"的基础,才会有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奥康纳认为,由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对"自然"理解的缺陷以及这种理解所造成的对于"文化"理解的片面性,导致"自然"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没有应有的位置,从而使它无法完成科学合理地说明历史的延续、变迁和转型的理论使命。奥康纳要用自然改造文化观念,用自然和文化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戴震晚年大著《孟子字义疏证》中有明显的反程朱"存天理、灭人欲"具有禁欲主义倾向的自然人性观点,因此被认为是清代少有的具有哲学思想的学者。实际上自然人性论的观点在戴震早年便已孕育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乡的商业环境、学风,也有明末以来的自然人性思潮影响,共同促成了早期的戴震借宇宙本体论之"生生"来构建出的形下人伦庶物之"生生"的自然人性论。  相似文献   

6.
"原初自然"虽源自先民一句祷辞,却在中国文化史上震聵千载,儒家求其"立天定人";道家究得天地至道。而禅门似乎最得"原初自然"的精神三昧,禅宗立派以降,"生活即禅""见性归真"与"原初自然"取得了文化与精神上的全面契应。白乐天之后,"原初自然观"中最得生活"禅趣"的当属"苏门学士集团",苦、病、谪、聚种种生活体悟皆在"原初自然"所营造的禅境中须臾释解。"学士"们在"原初自然观"体系下的诗文实践,是对古老文化形态的全新探索,亦是对禅悟精神世界的执着求证。  相似文献   

7.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自1972年颁布以来一直在不断融入新的理念和打造更加包容的世界遗产管理及评估体系。但《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评定世界遗产的十条标准却造成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二元分离。2013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实施"联合实践"计划,并在2016年开展"文化-自然之旅"项目,其意义在于,在合作中打破现有的标准和既定规则,从不同的地区、国家和社区中探寻文化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新的创意和理念以充实《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采用访谈分析法总结了五位国际上的世界遗产行业主席和权威专家的主要观点,指出"文化-自然之旅"项目的研究重点是关注"人",而非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在当地的语境下表达对文化与自然认知观念;让全球不同背景的遗产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文化和自然价值,以及两者之间的价值是怎样通过"人"(居民、游客和遗产管理者)联系起来。我国的遗产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学者和从业人员应抓住"文化-自然之旅"项目的机遇,在国际框架中,融入我国的文化核心价值和在世界遗产实践中的良好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月令"的现代语义与自然时令相关,表示每月的"气候和物候",而其语义之本源关涉到社会政治,表示天子"每月发布的政令"."月令"体裁形成于前文字时期,在文明之早期发展成熟.<札记·月令>是古代"月令"体裁的代表性文献,它不仅记载了自然时序与相应的天象、物候,而且将人类的政治生活、生产习俗以及先民对自然朴拙而深邃的哲学思考蕴涵其中,是王者治天下、理万民的礼法经典,是嵌入宇宙时空的政治指南."月令"话语叙述的重心不在自然而在人事,在<礼记·月令>中"令"指"政令"而非指"气候和物候".  相似文献   

9.
《文物天地》2020,(4):38-43
安吉馆自然艺术馆以"美哉自然"为主题(图一),围绕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两大部分进行展示,以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两个信息视角,展现自然与人类的内在联系,通过各种视角来表现来自于自然界的万千景象,引导公众展开从欣赏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再到主动去呵护自然的历程。展览以"宇宙·万象"开篇,从宏观到微观的维度开启观众领略自然之美的旅程。  相似文献   

10.
正党中央、国务院对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保护高度重视,今年是我国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事业30周年和风景名胜区事业35周年。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设立背景及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安排。  相似文献   

11.
"道法自然"是老子自然政治思想之内核。无为之治术,"被褐怀玉"的圣人理想,"不以兵强天下"的战争观以及"小国寡民"的理想国构成了《老子》"自然政治"的主要内容。"自然政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无为"而"无不为",持守这一原则,以期天下太平,政事走上正轨,人民富足。  相似文献   

12.
<正>志愿者深入鸟类栖息地和迁飞停歇地周边农村、企业、保护区等区域,与当地农民、渔民、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宣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号召他们爱护野生鸟类,为迁徙鸟类保驾护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巡护宣传过程中,志愿者深入花鸟市场、乡间  相似文献   

13.
正9月1日,"森林中国自然保护与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成功举办。论坛期间,来自生态保护部门、基金会、研究机构、知名企业及全国几十家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和代表以"自然保护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共同分享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并为"2016年度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获奖者颁奖。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再一次为探索中国自然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强调把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由此,他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这一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生态课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然角是一个"活动""愉悦"的生态课堂,它是一种教育资源。因此,我们要让"六大解放"思想渗透到自然角中,为幼儿创设一个"悦美"的自然角环境,真正解放幼儿,快乐探索,使他们成为自然角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国内资讯     
<正>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在河南洛阳举行6月10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河南洛阳拉开帷幕。今年遗产日活动围绕"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主题,借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全面贯彻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  相似文献   

16.
王素娟 《黑龙江史志》2013,(13):251-252
生态危机引发了人类对近代以来统领工业文明的主流思想的尖锐批评和深刻反思,生态整体主义就是其中最具震撼力的思想成果之一。主要代表思想包括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和阿伦·奈斯"深层生态学"。生态整体主义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思考,基于生态学视角使人类认识到其生命的本源和在生物圈中找到并恪守自己的"生态位"。为了自然存在,为了人类生存,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是人类一种生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正>"野游无尽"2017自然旅行榜揭晓盛典于2017年11月19日下午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隆重拉开帷幕。该活动是由野趣自然旅行主办,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上海市徐汇区旅游局、《旅游纵览》杂志社、网易新闻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完美绽放。自然旅行榜是国内首次以自然旅行内容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在景观生态学指导下旅游规划的过程,对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途径--规划结合自然进行探讨,认为"规划结合自然"是历史的趋势、时代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祝伟慧 《风景名胜》2008,(11):36-43
我国唯一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行业社团组织名山大川和文物古迹作为一种自然与文化遗产,从来没有以一种整体性概念出现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有趣的是,反倒是通过武侠小说的渲染,当代很多中国人记忆中的名山大川,还有"三山五岳联盟"、"武林盟主"这样的联想。  相似文献   

20.
"山高水秀,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是的,自然太有灵气了。沐浴在这样的灵气中,我无法抑制久违后的兴奋,浑身热血沸腾,每个毛孔都在大大地张开呼吸。自然的无限美好令我神往,但也在神往中读懂了自然,自然最伟大的奇迹并不是让青草多么翠绿,让树木多么高大,让山川如何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