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时期,徽州各地会社林立,种类繁多,既有祭祀性会社、经济性会社、慈善公益性会社,又有文人结社、宗教性会社等类型会社。这些会社在当时基层社会的运行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经济互助、教育教化、慈善保障、纠纷裁决、文化娱乐等。并指出徽州会社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祭祀性会社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组织,明清时期在徽州尤为盛行。大凡望族大户皆立祀会,甚至各房支亦立相应的祀会,异姓或多村合办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的迎神赛会也很兴办。祭祀性会社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既有信仰天、地、山、川、雷、电等自然神灵,也有信仰汪华、程灵洗、关帝、张巡、许远等先贤先圣的,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变通性,对人们的影响往往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3.
明清徽州下层社会的非常态婚姻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清时代的徽州,不同的阶层其婚姻状况也各不相同.下层民众由于数量的庞大和普遍的贫穷,因而广泛存在着劳役婚、入赘婚、买卖婚和契约婚等几种非常态的婚姻形式.本文通过对徽州婚书、入赘文书和明代歙南吴氏族谱的量化统计和分析,得出在这些非正常的婚姻中有着广泛的身份下降和再婚尤其是女性再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明朝实行两京制度,在南北两京各设有一套中央机构,在两京畿铺设置府州县等行政机构。南京畿辅有应天、凤阳、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庐州、安庆、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14府和广德、和州、滁州、徐州4个直隶州,称为南直隶,包括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从汉代以来,这一地区就有方志编修, 相似文献
5.
6.
7.
明清徽州水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方志、家谱为主要资料,参考正史、档案中的相关记载,对明清以来徽州地区的水旱灾害资料系统收罗,借鉴历史灾害的等级量化方法,根据徽州区域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等级划分标准,对明清以来徽州六县水旱灾害进行了分级量化的尝试,既而对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该区域历史时期的水旱特点,并从地理微地貌的角度进行了原因探讨。 相似文献
8.
明清徽州商人的家族观念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商是一支较为活跃的商人队伍,他们以儒雅、诚实、守信、以义为利等为全社会树立了新的商人形象.徽州商人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它超越原来在家乡的家族观念,进而立足于乡井观念之上,在外经商时立意树立徽商的正面形象,着意隐匿那些被人们认为不良的形象.在服务家乡方面,他们坚守儒家道德,通过设置家族性的和超越家族的宗族、会社等组织,使徽州社会经受住了社会震荡的考验,既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又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此前,学界对于传统时期水碓业的研究相当有限。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包括民间文书在内的各类文献,对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水碓业加以探讨。重点分析水碓的作用、交易以及管理等诸侧面的问题,从中可见,水碓在徽州当地农产品加工以及农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碓的出卖、典当,还起到了缓解农民经济困窘状况的作用。不过,水碓业的蓬勃发展,有时也与水运航道、农业灌溉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州社会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徽州社会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社会,盛行"仁让之风"、重视血缘关系、重视婚姻门第是其中主要的几种社会风俗。这些社会风俗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明清徽州家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则不可低估。明清徽州社会利用家谱宣扬了"仁让"之风,通过家谱保持血缘纯洁性,也利用家谱维持婚姻的门第等级。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受徽州商业经济的影响和家庭中从商父兄的引导,徽商子弟克绍箕裘者众.因而,商业教育成为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将子弟缔造成激烈商战中应付裕如的商人,明清徽商着重从知识、素质、技能三方面对后继从业者展开全面的职业培训,以期为其很快适应市场和占有市场提供保证.本文对这一现象加以总结和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经商家传,并为现代商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潇河是汾河的第二大支流,其流域是晋中重要的经济区域。明清时期潇河流域水灾害渐重,其中下游河道频繁迁徙是新出现的灾害特征。由于流域较小,正史记载不详,本文以地方志为主要材料,从灾害学角度探究河道迁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明代徽商染店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所收《万历程氏染店查算帐簿》反映了徽商合伙开设的染店的经营状况。经考证 ,该染店设在江南 ,是一个为棉布布庄批量加工而非门面零星加工服务的店铺。由染店将染色的布匹分为青布、蓝布等可知 ,以往论者标点史料论述棉布时连称“青蓝布”均有所不妥。以往论者主张“余利”已在清代前期出现 ,由帐簿所载可知 ,“余利”至迟在万历中期已经出现。该染店除了合伙人出资外 ,也吸纳社会资金 ,而且社会资金还略多于合伙人资本 ,但合伙人所得利润远较社会集资的比例为高。染店经营年利接近 2 0 % ,大大高于当时一般商业利润的“什一之利” ,但历年支用大于投入 ,生产规模到后来反而不断缩小 ,成为商业资本未能获得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现存的徽州书类多量繁,难以确计。它的地域分布至今也是难以知悉,配方即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土地置产薄的分析以管窥其貌。明清徽州书的地籍分布分布有其鲜明特点,主要集中在歙西休东,休西黟东、休南,休中及祁门县西南等五地。而这五地又正位于新安江及其支流横江和率水,昌河上游宁河和历史流域。 相似文献
15.
徽商妇的琵琶行--论明清徽商妇的品质特征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徽州地区特有的民风民俗的影响下,徽商妇在生活和生产中形成勤劳、节俭、孝悌友爱、坚守贞操等品质特征.她们在家庭中扶幼恤老、操持家务;劝夫从贾、助夫经商;谆谆教子、从儒从贾;乃至躬自操劳、亲营商业,为徽州家庭的稳定以及徽商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她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中国明清两代输往葡萄牙外销瓷的史实。作者在论证中结合了西方有关的档案文献及目前存世的考古发掘与官私收藏的外销瓷实物,并重点介绍了早期存在于葡萄牙的外销瓷和纹章瓷。文章指出广彩在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澳门是整个贸易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最后总结出外销瓷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如今存世不多的葡萄牙人在华定制的“纹章瓷”是中葡关系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7.
从卖身契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徽州存在着不少的人口买卖行为,这与当时徽州存在着为数众多的贱民阶层是相一致的,卖身在承担服役义务的同时也被给予了婚配的预期,这亲就有了婚配的可能。通过多种多样的灵活性的两性结合,被卖获得了婚配,这种卖身和婚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存在着生存压力以及因性别失衡和婚龄女性缺乏所引起的性别紧张。通过这种卖身和婚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存压力和性别紧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徽州文献的搜集利用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与民俗文化、社会生活相关的文书史料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文书为研究者提供了众多具体、生动的原始资料,极大丰富了人们对于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认识。天津博物馆现藏有清代道光时期徽州邵氏嫁女所录收支帐册一部。 相似文献
19.
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大量的原始资料和地方志 ,论述了明代徽州民间诉讼增多的原因、诉讼的基本内容、处理程序和依据标准等。在明代 ,包括徽州在内的全国许多地区诉讼案件的增多 ,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 ,越来越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力 ;另一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一点在徽州地区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别具特色的地理单元的体现--明清卫所方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卫所数目众多,作为独具化特色的地理单元,引出了一类特殊的方志--卫所方志。这些方志是方志学研究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卫所不可多得的史料。但是目前关于卫所方志的研究比较少,说明学还不够重视这部门珍贵的献。本对卫所方志产生的原因、发展阶段、内容、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引起研究对这一类特殊方志的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