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李颖 《神州》2013,(18):78-78
教师的教学,应该从“教”到“不教”。“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要的是:怎样做才能实现由“教”到“不教”?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明确提出: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习得方法即“金针”。  相似文献   

3.
何建华 《神州》2012,(7):326-326
教师要像演员一样,微笑进课堂;像学者一样,探究主课堂;像语言大师一样,幽默贯课堂。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实施“趣教”,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把数学课堂看做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是学生应用教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赫延玲 《神州》2012,(3):105-106
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有效地教”和“怎样有效地学”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问题。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则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优秀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提问,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解读文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见,问题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郝艳艳 《神州》2012,(7):151-151
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于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来说课堂是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怎样高效地利用好课堂有限的45分钟进行高效教学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效教学的目的是要实现从“组织教学”到“动机激发”、从“讲授知识”到“主动求知”、从“巩固知识”到“自我实现”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丽英 《神州》2012,(9):230-231
民主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安全”的心理需要,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文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王肖霞 《神州》2012,(7):248-248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纳器,丧失了学习的能力。有效教学的提出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拥有根据自己的特点确立、选择、改进和调试正确的学习策略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学习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元认知能力。实验证明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对于达成有效的教学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魏文广 《神州》2012,(18):260-260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目的,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和课程教育功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次上。创新教学目的的实现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把这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带进物理课堂、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外,还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角色更新。  相似文献   

9.
刘筠筠 《神州》2011,(9S):8-8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教育教学的内涵——要教学生学知识,必须先教学生怎样做人。作为一名班主任,而且面对的是留守学生占大多数的山村学校,我们不但要负责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要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纪律中产生的问题。所以班主任工作决不仅是操心劳神,呕心沥血,更重要的是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长一颗玲珑剔透的慧心,用智慧去经营班级,用博爱去铸造灵魂。  相似文献   

10.
陈绍碧 《神州》2013,(4):75-75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人仅就阅读方面列举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是传播知识的“播音员”、学生是接纳知识的“接受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历史。广大教师应率先垂范,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大胆地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争当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排头兵,才能保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角色由“教”向“导”转化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外,更重要的是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当学生学习的顾问…  相似文献   

12.
张会霞 《神州》2011,(4X):200-200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改革家魏书生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会学生自学远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充满于每一个课堂,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动口、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不再是教育者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廖礼蓉 《神州》2012,(16):320-320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心”的事业,教师没有用心投入,教学就没有心力,教的知识也不能在学生心里扎根,更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用心了解学生,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激励的语言,会给我们带来一次次的惊喜!美国教育学家哈·曼也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铜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  相似文献   

14.
冯小翠 《神州》2012,(12):255-256
当代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实施有效教学是重要的路径。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更强调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所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课堂上的智力参与,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曾根源 《神州》2011,(5):20-20
在实施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训和练”统一、协调的有机结合起来,以沟通新知识内在的联系,致使课堂训练达到预期的有效教学,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雪平 《神州》2012,(21):121-121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细细体味起来,这句话舍有为达“不教”之目的必须有一个“教”之前提的意思。教师的作用在于“引路”、“开门”,路通了,门开了,登堂入室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该并且也无法代替。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引路”、怎样“开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晓静 《神州》2012,(6):258-258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理念的实施往往靠课堂教学来体现,而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应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引导其学习,促使其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应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仍是有很多问题和观点有待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张星华 《神州》2011,(1X):109-109
《新课标》第一次把“情感”纳入教育目标范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反复地关注“情感”。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师生的互动,教学双方尽力做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会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但究竟我们要怎样去关注呢?本文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说说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申燕 《神州》2011,(1X):116-116
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必须以知识讲授为先导,结合“双基”教学来开展,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自然融合,不能抛开教材,为美育而美育,以审美教育代替教学内容。必须适时地潜移默化的实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具体化、形象化、多样化及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这就要求一个化学教师应不断提高化学素养,运用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并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张学升 《神州》2011,(6S):34-3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文言教学中,如何把学生最容易出错而又广泛运用的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如何把课内学到的文言文知识运用到课外,是每一位教师都在钻研的问题。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去推知文言文的语法现象和意义,效果较好,学生也容易掌握。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这一语法是学生最熟悉的。既然许多学生早已掌握了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为何不让学生轻车熟路地把句子成分运用于他们认为最头疼的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析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