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东华 《神州》2013,(33):215-215
在初中数学阅读题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其解题技巧进行掌握,以此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锻炼和培养。下面本文就对初中数学阅读题教学中,学生解题技巧的掌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泰州中考语文卷仍没有离开"标准""纲要"以及教材的总体要求。所以,对于2014年语文复习,我们首先要提出"抱纲""扣本""务实""求真",以对应中考命题体现的"依纲据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总特征。同时也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力求专业化与生活化的价值平衡。一、依据"考纲",把握导向中考复习前务必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及  相似文献   

3.
肖利辉 《神州》2011,(8S):101-101
在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中,数学学科显得非常重要。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靠教师的“导”,更主要的是学生会“练”。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必须在“导”与“练”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胡建山 《神州》2013,(10):192
"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这句话说的很贴切,近年来通过对《解决问题策略》这一课题的积极探研与思考,笔者深刻感受到:数学教学在重视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赋于创新的解决问题。笔者觉得这也是数学教学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更是数学教学需追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杨丽涛 《神州》2012,(3):265-266
数学试卷答得好坏,主要依靠平日的基本功。只要“双基”扎实,临场不乱,重审题、重思考、轻定势,那么成绩不会差。切忌慌乱,同时也不可盲目轻敌,觉得自己平时数学成绩不错,再看到头几道题简单,就欣喜若狂,导致“大意失荆州”。不是审题有误就是数据计算错误,  相似文献   

6.
高旭飞  霍晶 《神州》2012,(32):162-16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主要从数学思维能力中审题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两个大的方面,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叶文红 《神州》2013,(5):200-200
高考或一些统考中我们在做最后一个选择填空题时都会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不知该向那个方向考虑,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通过已知条件,分析,联想这个题用到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为后面的解题提供思路,因此联想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范丹丹 《神州》2013,(20):69-69
提高解数学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是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根本保证。解好综合题对于那些想考一流大学,并对数学成绩期望值较高的同学来说,是一道生命线,往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那些定位在二流大学的学生而言,这里可是放手一搏的好地方。一、综合题在高考试卷中的位置与作用数学综合性试题常常是高考试卷中把关题和压轴题。在高考中举足轻重,高考的区分层次和选拔使命主要靠这类题型来完成预设目标。目前的高考综合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叠加型转化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综合型尤其是创新能力型试题。综合题是高考数学试题的精华部分,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建平 《神州》2012,(6):277-277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在高考中,选择题是主要的基础题,也是重要题型之一,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侧重考查“双基”。选择题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了总成绩的高低。一般其题设条件与选项往往经过命题者深思熟虑的加工和匠心独运的改造,以其多重的形式布下层层陷阱,声东击西的命题策略考查考生的“双基”,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  相似文献   

10.
杨金花 《神州》2012,(10):87-87
高考数学复习通常要分三轮完成,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进行二轮复习?二轮复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那么,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将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梳理和归纳,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最基本的目的是把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转化成试卷上的分数,这是现阶段高考的关键所在.整个二轮复习阶段要扣准考纲要求,抓住高考必考的主干知识与主要题型,有计划地进行专项训练,做好知识的融会贯通,实现知识向分数的转化,要做一定数量的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题以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及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中,我总结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丽梅 《神州》2011,(1X):106-107
高考的特点是以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的一次性选拔,这就使得临场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和总结临场解题策略,进行应试训练和心理辅导,已成为高考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运用数学高考临场解题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合理丢分和计算失误及笔误,而且能运用科学的检索方法,建立神经联系,挖掘思维和知识的潜能,考出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12.
陈雯婷 《神州》2011,(26):155
数学是一门实用学科,新课标指出"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将对如何落实这一任务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雯婷 《神州》2011,(11):155-155
数学是一门实用学科,新课标指出“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将对如何落实这一任务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颜文斌 《神州》2020,(4):152-152
数学和语文一样都是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学科,但是,相较于语文课程来说,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同时,也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且,数学课程还有助于对他们的逻辑能力进行培养。目前,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与学生的日后学习和发展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曾富彬 《神州》2011,(6S):45-45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但是抓好读书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却是最根本的。读书是汲取前人创造的知识的主要手段,创造是开创和发展新知识的必要手段。学生有了这两种能力,其他能力的获取和培养就显得轻松多了,这就是说,读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摆在能力培养的首要地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读书能力的培养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孙晓静 《神州》2011,(8X):229-229
1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  相似文献   

17.
朱明龙 《神州》2011,(8S):46-46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过程和相互交流中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小学生来说,书读的越多其思维就会越活跃,对问题的思考就会越清晰,有效的数学阅读会不断地扩大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同时还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数学阅读  相似文献   

19.
罗会兰 《神州》2012,(22):340-340
中考英语总复习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由于学生面临着中考,这一阶段的教学就会引起学生、教师及全社会的关注。这一阶段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语言知识上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丰富语言知识、增强语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应用能力,使原有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通过短时间的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摆在我们全体初三学生和科任老师面前艰巨的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的问题。那么,怎样抓好初三英语总复习呢?  相似文献   

20.
龚春磊 《神州》2013,(20):188-188
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改革热点是讨论“如何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