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修辉 《神州》2013,(8):109-109
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学如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正在探索的重要问题。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行动导向教学法更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本文从行动导向教学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入手,来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实施步骤、教学组织、质量评估,并进行实施论证。  相似文献   

2.
王冰  杨载田 《神州》2011,(4X):63-64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实践教学很有必要,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增加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个实训模块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超 《旅游纵览》2021,(6):39-41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双高计划"依然是各高职院校必须抓住的重要发展机遇,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双高计划"要求,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职教二十条…"高职扩招…"双高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提炼出新时期高职旅游专业建设的内涵及要求;以黔南地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创...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各个院校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方法与途径。这与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平均水平息息相关,所以说各个院校对此很是重视。本文先是简单介绍了我国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高职护理人员培养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丽娟 《神州》2012,(31):243-243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也日益扩大,企业对于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物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本文通过对高职物流专业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工学交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岗位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张洋 《神州》2013,(14):134-134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承担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所以,如何更好的完善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及如何更好的进行对当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就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为切口,谈谈高职院校如何根据当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需人才的要求,进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改革与创新,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的人才打好基础,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还存在许多不足,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习基地等举措来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证特色与质量的重要方式。尤其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范晔 《旅游纵览》2013,(9):242-243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极强,近年各校纷纷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深化与改革,有必要对旅游管理专业"多层次"工学结合模式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层面、教学过程层面、教学评价层面的实施方式以及"校、企、师、生"方面的实施保障进行深入研究。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同样指出:"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  相似文献   

9.
邢星 《神州》2014,(6):274-274
近几年,通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目前高职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这种背景,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力求使高职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国内外主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模式研究和国内外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指出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借鉴意义,国外关于旅游教育研究和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特别指出了CBE/DACUM课程模式在我国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俐俐  庞华 《旅游科学》2008,22(3):55-58
本文针对会展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人才的目标和定位,探讨了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陆涛 《东南文化》2002,(3):83-84
科学性、多科性、创新性、导航性、时效性是知识经济时代公共图书馆人才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本土高星级饭店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峰 《旅游科学》2009,23(1):16-20,27
员工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旅游业日趋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浙江,以培训促进员工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提升,成为本土饭店强化管理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浙江省13家五星级饭店为样本,以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高星级饭店员工的培训需求,并提出了有效培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马勇  肖轶楠 《旅游科学》2005,19(1):75-78
本文以新世纪中国会展业发展为背景,对目前我国会展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加以解析,从会展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素质要求入手,提出了我国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的一项原则、两种能力、三大层面、四个定位以及五个模块,旨在为我国会展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阻碍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入开展,致使旅游教育“散小弱差”格局未根本改变,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及旅游人才职业通道尚不完善,旅游人才发展环境亟待改善等状况依旧存在。要破解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瓶颈,需遵循旅游人才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功能,推动旅游企业成为人才开发主体,完善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不断优化旅游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提高旅游人才的使用效能。  相似文献   

16.
1853年黑船事件发生后,德川幕府和各藩开始发展近代海军。为培养海军人才,幕府于1854年8月聘请"森宾"号舰长法比尤斯及其部属在长崎进行了预备传习活动。1855年底,幕府正式创办长崎海军传习所。从1855年至1859年共聘请了两批荷兰教官,招募了三期包括幕府和各藩的学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近代日本海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颜莉  高长春 《人文地理》2012,27(3):60-66,146
本文引入模块化相关理论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考察了五大时尚之都(伦敦、米兰、巴黎、纽约和东京)的时尚产业及其模块化组织发展状况。通过调研所得资料提炼这些城市时尚产业的模块化发展要素及其作用机理,并总结其时尚产业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的发展路径。结合上海时尚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其具备的共同要素和特殊要素进行分析,说明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上海时尚产业在模块化进程中所处的阶段及其与时尚之都的差距。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适合上海城市发展特点的时尚产业模块化发展路径。本文认为通过扶植创新要素、深化生产要素、提升消费要素、促进各个要素良性互动的措施,可以帮助上海时尚产业实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有效融合,进而实现其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旅游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性衍生的现代工业文明为现代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它使现代旅游"商业化"、"麦当劳化".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和现代旅游进行了深刻批判.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了各种后现代旅游方式.本文分析了后现代旅游的内涵,探讨了后现代旅游概念下旅游产业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魏昌德 《攀登》2011,30(5):57-59
近年来,各级行政学院在公务员培训中开展了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远程教育实践活动。在公务员远程教育中,数字图书馆具有为教师备课和各级公务员学习提供文献资料支持与服务的作用,是远程教育培训的第二课堂。远程教育应用于公务员培训领域,有利于扩大培训规模,有效化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肖小华 《攀登》2008,27(6):30-32
干部培训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党性教育是其永恒的主题。加强现阶段的干部培训工作,必须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针对干部培训对象的变化,必须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以增强干部党性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