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瑜生于边僻之乡,儿时因疾病折磨,资质粗笨异常,习惯于孤独生活。年九岁始发蒙,读书小学、中学时,常促居小屋,终日伏案咿唔。稍长,自署书室曰困而好学斋,以自勉。假日,从和让(德谦)先生习诗词者六年,未尝有佳作。将远游,先生临别赠言。诵《王渔洋诗话》,“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之句。谓:瑜生性质朴,缺乏“才”、“趣”,而肯勉力,“学”、“理”可就;一生功力,能为  相似文献   

2.
严寿激   《中华文史论丛》2005,(80):360-393
清代词学中兴,其关捩在於重“意格”。所谓意格,如龙榆生所说:“恒视作之性情襟抱,与其身世之感,以为转移。”词之为物,本适於言情,尤其是适於言幽怨芳菲之情。嘉道以降,国势之衰、民生之困,每下而愈况,灵心善感的士子,  相似文献   

3.
丁海燕 《史学月刊》2004,(3):123-125
宋代治发达,史学也受到相当的重视。王应瞵在《困学纪闻》卷一二《考史》中提出:“史笔之褒贬,万世之荣辱。”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朝廷重视讲读史书,《石林燕语》记载,仁宗皇帝曾命儒臣“检讨唐故事,日进五条”;大臣修史可以获得很好的待遇,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获准“以书局自随,给之奉禄,不责职业”(司马光:《进  相似文献   

4.
《困学纪闻》是宋末元初学者王应麟撰写的札记考证之文,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书在元代有两种刻本,一种是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序跋完备的元泰定二年刻本,一种是没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序跋不完备的刻本。清代藏书家多怀疑他们手中的元泰定二年刻本为明刻本,而无序跋本才是真正的元泰定刻本。但是通过考察、分析中日藏书家的藏书志,《困学纪闻》在元代确有前述两种刻本,二者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只是刊刻时间、版本形式不同,真正的元泰定刻本现藏日本,国内所藏元本只有无序跋本,而所谓的“元泰定本”其实是明翻刻本。  相似文献   

5.
戴立强 《文献》2002,(1):73-81
《困学斋杂录》(以下简称《杂录》)作者鲜于枢(1246-1302)是元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鉴藏家.鲜于枢,字伯几,号困学民等."困学"语出《论语·季氏》:"困而学之."谓有所不通才学,后用以指刻苦学习.  相似文献   

6.
马莎  马克斌 《神州》2012,(9):113-114
教学目的;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文言词语的用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3.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清代浙东学术,经史并包,但以史学为显著。黄梨洲肇端,万季野绍绪,全谢山恢张扬厉,自成格局,汇合成所谓“浙东学派”。这篇文章主要讨论谢山的史学精神。(一)谢山著述甚富,如《七技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经成《宋元学案》等,都是上乘之作,但最能体现其精神者,莫如《给俺亭集》。集中多碑版传状之文,仿梨洲而青出于兰。由于对象泰半为抗清不屈之土,可以用“褒奖气节”四字来概括。笔者也撰写过几篇小文,略加发挥。虽然如此,我认为谢山的史学真说不局限于此。不宜在这方面过于强调——有些学者甚至把“褒奖气节”扩张到…  相似文献   

8.
高霖 《旅游纵览》2023,(2):109-111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增长,研学旅行成为当今社会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支持下,研学旅行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研学旅行难以界定“学”与“游”之间的标准,市场上的研学旅行产品呈现“重游轻学”“只游不学”或完全为旅游服务导致的内容“不真实”等问题。本文从“真实性”理论出发,探讨研学旅行产品“客观主义真实”“建构主义真实”及“不真实”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3种形式之间的关系,寻求平衡研学旅行中“学”与“游”之间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蒋雪珍 《神州》2012,(25):135-135
本文作者主要通过自身对学困生转化的实例,说明只要抓住学生心理,激发不断向上的内驱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进生和学困生就会很好地被转化。  相似文献   

10.
王应麟在其《困学纪闻》一书中,为追求直书,求得名教之实而对修史者提出了严格的史德要求,反对由佞臣、贰臣秉笔修史,并分析了史官不能直笔的原因;同时,王应麟认为在史著中应该通过春秋笔法来明天理,正人伦,进而为统治者提供政治的鉴戒,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这种经世的学术价值观广泛地体现在《困学纪闻》的编次、语言风格以及对历史的评价之中,彰显了南宋末年一个理学家积极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11.
(一)刘敞《七经小传》及其出现的意义宋代学者王应麟说:“自汉儒至于庆历间,谈经者守训故而不凿。”(《困学纪闻》卷八《经说》)这期间,尤其是唐人“疏不破注”的作法,更是束缚了人们的头脑,难以在注释古代文献方面有所创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仁宗庆历之前,直到刘敞的《七经小传》问世,才打破了这种“多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沉闷局面。(引文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七经小传》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包括《尚书》和《毛诗》;中卷包括《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公羊传》;下卷则是《论语》。从形式上看,《七经小  相似文献   

12.
论“敦煌学”一词的词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敦煌学”一词是陈寅恪于1930年在为陈垣《敦煌劫余录》写的序言中首创的,该序中5次出现“敦煌学”一词。本文则认为,“敦煌学”一词应该是日本人首创的。日本敦煌学家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在大阪出版发行的《敦煌石室的遗书(怀德堂夏期讲演)》中,15次使用了“敦煌学”一词,并且对国际敦煌学的起源、发展、研究范围、问题、广义敦煌学和狭义敦煌学的区分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本文认为,“敦煌学”一词是明治末年、大正年间日本敦煌学蓬勃发展的产物,是在日本出现“敦煌派”、“敦煌家”、“敦煌党”等一系列词汇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强调,陈寅恪虽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敦煌学”一词的人,但应该是在中国第一个使用“敦煌学”一词的人,或者说是第一个将“敦煌学”一词引入中国的人。  相似文献   

13.
张波 《郑和研究》2009,(3):42-44
明初,在战乱结束,经济萧条,民心动荡的背景下,明太祖朱元璋对内提出“天下始定,整顿秩序,民财力俱困,要在休养安息”的立国方针;对外采用“远迩相安无事”,才能君臣百姓“共享太平之福”。由此制订了安边保境与各国建立友好宗藩关系稳定边防的对外方针。  相似文献   

14.
王茵 《神州》2013,(16):141-141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知要求不断提高。对班级学困生来说我们要转化他们,就要做到运用各种方法、转变观念、自我完善。实现学困生有所收获,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5.
顾建平 《文史月刊》2011,(11):25-25
杜牧在秦淮河夜泊时,听到对岸酒家“商女不知亡困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究竟是泛指栽在后院的诸多花卉,还是专指某一种花呢?  相似文献   

16.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14,(1):16-21
南极 12月29日,南极冰区,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困在澳洲塔斯曼尼亚岛以南的海域。12月24日,由于天气急剧恶化,“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考察船被冰层围困。船上共有74人,包括22名俄罗斯船员。此前,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法国“星盘”号和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抵达遇险地准备救援,却由于恶劣的天气暂时无法靠近。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文史》2014,(10):71-71
1.甲午海战时,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________曾提出奇袭日本本土,以支援北洋水师的惊天构想,可惜未能实施。2.“马”困时的姓是个大姓,一般认为,它的始祖是战国时的________3.“落后就要挨打”的“版权”属于_______,它最初出现在斯大林1931年2月4日所作的《——》.  相似文献   

18.
在亚太区域、次区域合作模式的探讨中,“中国经济困”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各种有关“中国经济困”的构想和议论,其名称不一,实际内涵上有差别。各种构想和议论反映了不同人士的立场和倾向,体现了不同国主和地区的利益和天求。现就各种议论的要点及背景逐一加以评述,并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一香港学者最早提出的看法1980年香港21世纪学会会长黄校连在《美国203乍:对“美国体系”的历史学与未来学的分析》一书中,率先提出“。-)国人共同体”的概念。黄校还很远中国实行开放政策,香港将回归祖国,两岸关系开始论动等事实,提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研学旅行市场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大量研学旅行专业人才。本文首先指出目前综合类高职院校在培养研学旅行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特点,最后提出搭建“教、学、做、创、研”平台,构建打造研学旅行实训基地;深入了解地方旅游资源,打好研学课程开发基础;拓展旅游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践行“三教”改革,打造研学旅行核心课程;鼓励学生考取“1+X”证书等策略,培养具有“旅游+教育”特色的研学旅行人才。  相似文献   

20.
本以华北沦陷区公孙嬿名噪一时的“色情学”为例。描述和分析在抗战大背景下的沦陷区“色情学”的形态、性质和成因。在与外国性爱学的比较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偏重纯生理描写,沦陷区的“色情学”表现出了沦陷区生态和心态的双重贫瘠;沦陷区的末世颓风和桃色环境刺激了色情化的滋长,但“色情学”的泛滥与消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伪政权殖民化政策调整的影响;作为学艺术的一个门类。“色情学”有其特殊的本质,日伪政权利用它麻痹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企图在现实中并未完全实现。通过对“色情学”概念的辨析,本还提出。沦陷区的“色情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色情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