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哲 《文史春秋》2013,(11):41-42
北京大学建校115年来,名气最大、贡献最巨的北京大学校长,当属蔡元培。而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何炳时,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与北京大学旧档案,回顾沈从文参与北京大学博物馆专修科教学、支持北京大学博物馆建设的历程,提出沈从文对文物事业与文史研究的信念与北京大学博物馆学科的宗旨相一致,而与北大博物馆相关的工作接触也为沈从文之后由文学创作向文史研究的生涯变迁提供了契机。文末遴选原北京大学博物馆藏沈从文捐赠文物,以感念沈从文的治学与为人。  相似文献   

3.
曹玉明 《世界历史》2002,(2):116-118
2001年10月25日至27日,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联合举办了题为“古代明的相互交融”的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2001年年会。会议在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中心举行,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东方化研究室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50多位专家、学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11日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40周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校庆110周年。在两个纪念日之际,我们建国前在北京大学就读的许多老校友,缅怀蔡校长对北京大学的丰功伟绩。今天,我们要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一流大学,应当发扬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中的师生 袁振英与陈独秀第一次见面是在1917年,地点是在北京大学。他们最初的关系只是单纯的师生。那时的陈独秀已是声名满中国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袁振英则是默默无闻却桀骜不驯的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学生。但要论起进入北京大学的时间,学生却比老师要早了两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遗产》2012,(2):91-100
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开展田野考古工作并开始逐步收集古代文物,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古研究机构;稍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成立,下设考古研究室;同时成立了博物馆专修科并建立了北京大学博物馆,收集古物及民族学标本;1952年,教育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协议在北京大学开设考古学专业,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的专业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7.
<正>1938年,北京大学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陆续迁至昆明。出于发展学术、合作育才的初衷,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与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秘书长郑天挺等人积极合作,重新恢复了因战乱中止活动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材。一傅斯年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恢复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创立于1918年,是以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培养研究生为主的学术机构。1920年公布  相似文献   

8.
按:严文明教授,生于1932年,湖南华容人。著名考古学家。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系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兼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际史前学与原史学联盟(UIPPS)常务委员等。  相似文献   

9.
北大教授周炳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仁 《百年潮》2004,(6):46-52
周炳琳,字枚荪(1892-1963),浙江黄岩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曾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和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等,解放后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10日的北京大雪纷飞,但是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四会议室却暖意融融。这天上午,来自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等机构的二十多位在京专家学者和部分研究生,相聚在这里,庆祝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十周年。  相似文献   

11.
林辉锋 《史学月刊》2008,(3):134-136
蔡元培一生在立功、立德、立言三个方面,均有卓越的表现.其中,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是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经历.1916年9月1日,蔡元培收到中国驻法使馆转来北京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8月26日发出请其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电报.次年1月4日,他正式到北大就职,开启了北大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蔡元培时代(高平叔:<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中的师生袁振英与陈独秀第一次见面是在1917年,地点是在北京大学。他们最初的关系只是单纯的师生。那时的陈独秀已是声名满中国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袁振英则是默默无闻却桀骜不驯的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学生。但要论起进入北京大学的时间,学生却比老师要早了两年。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0,(2)
<正>2010年3月8日-9日,"中国典籍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旨在就中国典籍与文化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促进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中共北京大学党史中一份简历这样介绍杜孟模: 杜孟模,字宏远,中共党员。1904年生于河南杞县。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1925年由马培义介绍入团,后任北大共青团支部书记,1926年初转为正式党员。1927年初担任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前几任分别由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范鸿吉、苏怡、陈宝符、张经武、段纯担任)。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海外华人历史理论的研究,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于1988年5月6日在北京大学联合举行一次理论研讨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新华社、外文局和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的有关学者、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与近代中国百年历史同行的北京大学是与一大批辉煌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毛泽东、胡适……,这些人物各以其特殊的角度影响着历史的进程。透过《毛泽东与北京大学》,我们不难理解北京大学在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知道,蔡元培和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当年,蔡元培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梁漱溟曾任北京大学讲师。但对蔡元培慧眼识梁漱溟,破格录用仅有高中学历的梁漱溟到北京大学担任讲师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8.
人们都知道,蔡元培和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当年,蔡元培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梁漱溟曾任北京大学讲师。但对蔡元培慧眼识梁漱溟,破格录用仅有高中学历的梁漱溟到北京大学担任讲师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21至23日,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六届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Studies of Chinese Overseas,简称ISSCO)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共有约160名学者与会并提交了论文,其中海外学者95人,国内学者60余人。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主办,并得到了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大力支持。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海外华人与祖籍国的动态关系:期望、理解与和谐发展研讨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罗豪才发来贺信,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闵维方、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许又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  相似文献   

20.
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设考古专业,聘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苏秉琦先生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苏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承担考古教研室的重任达30年之久,培养出一支具有专长,有较高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既出了成果,也出了人才,为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