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晓红 《神州》2012,(36):123-123
侦查讯问言语听解是指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或证人所表达的信息的接收。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讯问的效果。侦查人员提高运用讯问语言艺术的自觉性,并运用讯问语言艺术促使讯问活动顺利进行。是提高讯问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运用讯问语言艺术的水平高低,在讯问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刑诉法的完善和发展,律师在讯问时的在场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就讯问时律师在场权的内涵,律师在场权的设置意义及确立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律师的这一权利能逐步在我国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是一类特殊群体,由于家庭环境、教育程度、外界环境等不同,他们心理、认知、情绪情感方面都有特殊之处,这些特点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未成年人容易情绪激动、认知尚未发育成熟及图财、享乐、好奇、逆反等、心理特点,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讯问方法,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国内这样一类嫌疑人的讯问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性的涵义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因受特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某种性格特性。一般个性分为两部分,即心理特征和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异性,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倾向性包含欲望、兴趣、动机、志向、信仰等,与心理特征共同构成人的个性。人总是在一定的活动中被个性倾向性牵引而表现出某特定的心理特征。个性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性共  相似文献   

5.
方凯祥  高峰 《神州》2012,(32):133-133
本文以新刑诉法关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规定为切入点,探讨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讯问谋略运用的合理性及边界。  相似文献   

6.
竞技武术训练中,当运动员竞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心理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对武术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其心理特征的变化选择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更佳的训练成绩。  相似文献   

7.
王丽娥 《神州》2014,(15):264-264
对于一名职业指导师而言,能够准确了解各类求职群体的心理特征、确定诊断咨询的切入点、选择合适的咨询切入方式,这是合格的职业指导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如何能够具备并不断提升这种诊断咨询能力呢?首先,职业指导师要善于分析把握求职者的心理特征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这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每一类求职群体都有其明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下岗失业者不同于应届大学生,农民工不同于城市白领阶层。职业指导师首先要根据求职者所属的类型,分  相似文献   

8.
《环球人物》2012,(25):21
新华社成都9月5日电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王立军涉嫌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犯罪一案,近日已由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辩护人的意见,审查了全部案件材料。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起  相似文献   

9.
李广彬 《神州》2012,(10):147-147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陆游五帖     
欧阳修曾云:“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人骤见惊绝。徐而视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司法审判中,刑讯作为取得口供的一种合法的讯问方式一直存在。近代以来,野蛮落后的刑讯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要求,所以废除刑讯制度就成了法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新政到民国初年,伍廷芳等人为废除刑讯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  相似文献   

12.
赵静 《沧桑》2010,(5):198-199
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状态中存在焦虑、低自我效能、从众等心理特征。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在高校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张家山出土汉简《奏谳书》中之案例“不知何人刺女子婢最里中”案为载体,分询问、讯问、调查取证等几个部分介绍了秦汉时期刑侦人员的工作方法,旨在通过对案件刑侦手段的分析,对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法律制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董岳州 《沧桑》2009,(6):237-238
V.S.奈保尔的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既鲜明地体现了它的后殖民性、边缘性和无根性,也突出地显示了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内心的压抑和焦虑、自卑和优越,以及幻想的卑微的欲望等心理特征。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有关心理学理论,来分析和解构主人公的这些心理特征,从而揭示其形成的原因,并深入挖掘其对表现主题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讯问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从身体或精神上进行折磨,以逼迫其作出有罪供述,这种刑讯逼供作为封建司法的罪状之一,早已受到广泛批判。但现实中刑讯逼供仍然屡禁不止,酿成许多当世冤假错案,却足以提醒我们此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的艰难性。一、中国古代的刑讯逼供我国的刑讯逼供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据清末法学家沈家本所著的《历代刑法考》记载:"拷  相似文献   

16.
经过精心策划、包装之后,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明星总是熠熠生辉,令人向往,很多明星成为"粉丝"们的精神寄托。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也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学术界对秦汉至隋唐之际告诉程序的认识一直存在很大分歧。近年来,随着秦汉法律竹简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发现,可以对古代诉讼制度产生新的认识。通过对秦汉时期的“三环”、汉代“三日复问”和唐代三审制度的探讨可知,秦汉之际的“三环”程序与唐代三审制度没有渊源关系。秦汉“三环”程序所适用的对象仅为年七十岁以上父母控告子孙不孝的犯罪,如果是“免老”以下者控告子孙不孝,则不适用“三环”的司法程序。中国古代的司法鉴定技术十分落后,为了防止诬告,避免发生冤假错案,两汉时期实行满三日复问的告诉程序,即首次对原告讯问后,三日后再次对原告讯问,并向控告人告知诬告反坐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由此可知,唐代的三审制度源于汉代的满三日复问程序。  相似文献   

18.
在高考专业课开考前十几天,高中生徐梗荣被突然带到公安局接受讯问,从此再没有走出来再有十几天,就是陕西省高考体育类考生专业课考试的日子。18岁的徐梗荣为此准备了将近6年。他的目标是西安体育学院或者陕西师范大学体育系,都是全国重点大学。班主任赵老师说,如果文化课过线,徐如愿以偿的概率极大。  相似文献   

19.
正江湾路法学院三年级学生吴振明,年20岁,江北籍。于本年4月5日,伪造蒋委员长名片及印鉴,向本市俞代市长干谒,求为介绍至警察局李局长处工作。当被察出破绽,被地方法院提起公诉。昨经俞推事讯问,吴振明承认伪造不讳,但是因自撰有警政大观一  相似文献   

20.
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祖、父都做过官。幼年时家中有门客被杀,官吏来查,大家都接受了讯问,只有狄仁杰在那里读书,置之不理。官吏责怪他,他说,正和书里的圣贤对话,哪顾得上你。后来他通过科举考试,任职汴州判佐。因被工部尚书阎立本赏识,推荐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