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吴颖 《神州》2011,(17):3
自屈原、宋玉以来,一系列以神女追寻为题的辞赋,连同赋写情、色的相关作品,形成中国辞赋史上极为重要的"神女论述"传统。在不同时代下,男性书写者策略性地展示出他们在政治、情欲上的对应姿态。换言之,成为同是男性的君臣双方,彼此交涉对应的身份筹码;作者如何出场,君王如何观看,性别的模拟与转换,刻画出政治场中的角力网络。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三十年代闻一多先生《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开创了研究巫山神女的先河,成为后世学者对该神话进一步考察的出发点,但闻先生认为巫山神女即为楚之先妣,是楚的高禖神,这一观点的科学性还有待商榷。本文从楚之先妣问题,祀高禖与生殖崇拜问题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巫山神女不是楚民族的先妣;楚王幸神女的故事和祀高禖没有关系,所谓的"巫山云雨"并非生殖崇拜的反映。中国神话学的研究应摒弃神话历史化的影响,尊重神话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3.
神女成公智琼的传说,始於魏晋年间,因其事写成《神女赋》及记录其事为传记者是谁,文献有不同的记载,本文探究故事的本源及其演变。传说流行之後,人们又将妇女画眉以及梅花加上智琼的名字,本文试勾稽其源流。神话在民间的衍变,此亦一例。  相似文献   

4.
胡守爲 《中华文史论丛》2012,(4):359-372,394
神女成公智瓊的傳說,始於魏晉年間,因其事寫成《神女賦》及記錄其事爲傳記者是誰,文獻有不同的記載,本文探究故事的本源及其演變。傳說流行之後,人們又將婦女畫眉以及梅花加上智瓊的名字,本文試勾稽其源流。神話在民間的衍變,此亦一例。  相似文献   

5.
汉魏六朝人神恋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女神男人"模式占据绝大多数。这一现象首先是由汉魏六朝民间女神崇拜的状况决定的,人神祠庙信仰构造的神女世界仿照现实社会制定了"女有所归"原则,神女大都要经过婚姻的试炼才能获得独立神格,同时,巫者特别是女巫群体在女神主导特点的形成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汉魏六朝小说的作者队伍是一个单一性别的男性群体,这导致了小说创作中男性视角的确立。男性文人在小说创作中继承了"神女赋"等确立的"神女"文学传统,并进一步以男性本位塑造小说中的"神女"形象,加固了"神女"小说及"神女"文学的模式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汉代服饰,最主要的材料来源分为两个部分,即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本文从文献资料的角度来出发,定位于以描写女性为主题的《神女赋》来见证汉代服饰至今仍留存的美。  相似文献   

7.
贾谊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古文经学家,他的思想、政治、辞赋皆上承往哲,中切时弊,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也为两汉政治开创了一条新道路,影响有汉一世。贾谊存世的作品为数有限,但它们是汉代重要的文化成果,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历史、政治、哲学、经学、文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余”和洛神的单一对应关系出发,《洛神赋》中间人神由遇合到分离、由喜转悲的过渡文字则相当突兀甚至不舍情理。与《神女赋》人称所指的变化相似,《洛神赋》中创作者与抒情者具有重合和分离的两面,重合时“余”、“吾”指曹植,洛神为爱情寄托对象;分离时曹植以洛神自喻,“余”暗喻政治寄托对象。《洛神赋》通过混合运用人称所指的变化来悼念妻子崔氏及父亲曹操,表达爱情希望及政治理想的两重幻灭之感。爱情和政治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具有互斥性、相济性、整合性三个基本特征。两者一为表,一为里;一为主,一为辅;一为正面,一为侧面;一为直接,一为间接;一为文学性之表现,一为政治性之表现;一为艺术价值所在,一为思想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伏俊琏先生是近年来在辞赋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如果说《敦煌赋校注》、《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已奠定了他在辞赋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的话,那么新近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俗赋研究》一书作为伏俊琏先生辞赋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则把辞赋研究尤其是俗赋研究又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到一本名为《历代史略》的古籍,书中以辞赋的形式,讲述自盘古开天地到元朝末年的中国历史。因为辞赋体写作。读来朗朗上口,各代历史又记述得清清楚楚,如启蒙读物《三字经》一般,显得通俗易懂,又集中概述了中国历史变迁。当我一口气读完这本3万字的小书时,发觉该书疑问太多。遂查阅资料,作了考证,记述于后,以求有志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雷里里 《神州》2011,(17):14+29
洛水女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梦意象,"洛神"更是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是完全依靠男性精神需求所塑造的"梦中女神"。通过荣格的原型理论,神女是阿尼玛原型的代表,带有"美"和"贞"、"情"与"欲"的梦意象因素,是古人对女性人物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异端的世界     
全能神女基督、灵灵教教主,他们如何从普通人走上神坛?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组织网络?邪教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雷里里 《神州》2011,(8):14-14,29
洛水女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梦意象,“洛神”更是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是完全依靠男性精神需求所塑造的“梦中女神”。通过荣格的原型理论,神女是阿尼玛原型的代表,带有“美”和“贞”、“情”与“欲”的梦意象因素,是古人对女性人物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刘冬梅 《古籍研究》2002,(3):115-118,130
刘安(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于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十六年四月)袭封为淮南王,至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十月)被迫自杀,为王43年,其间经历文、景、武三朝。刘安学识渊博,在音乐、诗歌、辞赋等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以及学术研究方面成绩都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15.
甘博源 《丝绸之路》2011,(10):71-72
《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在主题思想上一脉相承,创作构思如出一辙,艺术手法亦有颇多相似,表现出鲜明的继承性。而相比《归田赋》,《归去来兮辞》全面描写了山水田园之乐,特别是躬耕生活首次进入文人创作之中;隐逸思想更加成熟,人生追求诗意化、哲理化;艺术水平达到物我同化、真淳自然的圆融境界,体现了六朝辞赋对汉赋在思想内容拓展和艺术手法提高方面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刘洁 《巴蜀史志》2012,(4):59-61
蜀人扬雄一生居成都和长安两地,前期热心辞赋创作,因讽谏君王不成,弃赋从事学术研究,其小学著作《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方言》开中国方言学研究之先河,最早确立了中国大方言区,提出了“通语”“转语”等方言术语,虽《方言》未竞,但于中国方言研究具有首创之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语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吾粤罗浮之南,东江之滨,有大邑曰东莞,物产丰饶,文风鼎盛。近百年间,英才挺出,以治文史之学而享誉海内外者,当首推颂斋容希白先生。先生于学无所遗。凡经史典籍、诗文辞赋、金石书画靡不淹通。早岁已怀述作之志,年甫廿八,《金文编》纂成,绝业继乾、嘉而过之,为划时代之巨著。“  相似文献   

18.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篇《盐井赋》,系清朝乾隆年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人李芝所撰。作者选择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的井盐业为创作题材,描绘了明清两代川盐生产的情况,写出盐工的苦难生活。在古代辞赋中,这样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明清川盐业概况与《盐井赋》的作者《盐井赋》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写作的: 四川是我国主要的井盐产地。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19.
徐康 《巴蜀史志》2006,(4):59-60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爱情故事中,西汉时蜀中的一对才子佳人——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前179-前118)与才女卓文君的故事格外生动感人。这不仅因为他俩郎才女貌珠联璧合,还因为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曲折丰富的传奇色彩——既有不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私订终身、冲破封建樊笼、对婚姻自由的勇敢追求,又有“相如琴挑,文君夜奔”,一曲《凤求凰》、“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浪漫成分,还有相如“家徒四壁”,文君重才轻财,  相似文献   

20.
西汉辞赋中景物描写的演进和西汉辞赋总体的演进在大体上是一致的。西汉前中期的辞赋在创作上多模拟《楚辞》,后期则逐步开始直接描写眼前实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儒学思想的影响和士人由于际遇的不幸所带来的视野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