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熊召政 《山茶》2009,(3):90-97
那一年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的我,忽然想起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对于“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境非常推崇。于是忽发奇想,能否雇一条船,带上弦歌与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地航行到扬州去呢?朋友也想体验一下唐人的闲情,自告奋勇地去寻找客船。帆船找不到,觅得一只机动画肪也好。数日后,朋友沮丧地告诉我,  相似文献   

2.
《黄鹤楼》成就诗坛崔颢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首《黄鹤楼》不仅成就了一个诗人的明星梦想,同时也成就了被咏之楼“文化名楼”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杨晓斌 《文献》2018,(2):74-79
诗歌文本解读的基础是对相关文献的正确理解和阐释。从名物来历、形制及民俗文化方面考察,樯乌是古代用来观测风向、风力大小的仪器,刻为乌形,立在桅杆顶上,可随风旋转;同时樯乌也是祥瑞的标志,象征可以战胜灾难、出行吉祥。结合版本校勘和文字训诂,可以确定阴铿《广陵岸送北使》中诗句当作"樯转向风乌"。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文本解读:《广陵岸送北使》一诗前四句叙写的是主客双方所代表的官方身份与行为。下文主要叙写友人离别的场景,并在叙事和描写中抒情。"亭嘶背枥马,樯转向风乌"二句表现主客即将分别,各奔前程。马儿的嘶鸣声中,蕴含着主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樯乌的转动中,体现出对行人一帆风顺、前程美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4.
5.
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关于《落头之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头之谈》是芥川龙之介从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的《诸城某甲》中取材而创作的短篇小说。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没有谈话的题材就不写作”的作家,而且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发现题材而是找出题材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两篇作品的比较研究,阐述芥川龙之介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技巧,分析他借用题材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6.
孟红 《文史月刊》2009,(2):48-49
斗志昂扬、激越奔放的《游击队之歌》,出自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之手。  相似文献   

7.
李世和 《神州》2012,(10):351-351
教学目标: 1.让家长认识自己的孩子,走进孩子,了解孩子。把握四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科学育子方法,使孩子更优秀。  相似文献   

8.
埃米尔·库斯图似乎是一个不紧不慢的人,功成名就地完成《爸爸出差时》以后,他没有乘热打铁,竟然跑到巴黎创办了一个名为"禁止抽烟"的乐队,在那里蹦蹦跳跳地唱了一阵子;1988年,他又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拍摄完成了《流浪者之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蔡京题《千里江山图》卷的跋文作为直接材料,以蔡京和徽宗的活动作为间接材料,辅以徽宗御赐的一批宫绢为物证,初步考证出王希孟在北宋末复杂的朝廷内斗中的人生际遇,他入画学、文书库及师从徽宗,均与蔡京的利用和运作有一定的关系。从画中景物分析,王希孟比较熟悉福建仙游、庐山及鄱阳湖、苏州、开封等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时,他在徽宗的"诲谕"下,进一步拓展了全景式大山大水的视野,催熟了大青绿山水的艺术语言,借表现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的诗意,体现了北宋末"丰亨豫大"的绘画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动荡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方都在战争和萧条中对人的命运苦苦思索着。《飞蛾之死》中小小的飞蛾维护生命给人抗争的勇气,《小麻雀》中受伤小雀那生死的悬念给人抗击的理性思考。弱者如何生存,其实也就是面对浩淼自然而相形平常的人类如何生存的问题。两相比较,可以反省目前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洁 《丝绸之路》2013,(16):43-44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其道德修养为后世所称赞。《论语》较详细地反映了孔子的修身之道,既包含人际交往中的处世哲学,也涵盖个人自我修身的内容与方法。修身之道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具体表现,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孙巍 《神州》2013,(8):3-3
《音乐之声》是一部成功的音乐歌舞片,自上映以来收获了无数观众,历久不衰,人们除了回顾如《Do-Re-Mi》、《The Sound Of Music》、《Edelweiss》等经典音乐外,也对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风格是: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而且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一部好的电影如同戏剧一样都离不开情节的铺垫,而冲突又是发展情节的关键。《音乐之声》中的人物、情节与冲突恰巧巧妙的发展了这部戏,也是该电影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鬼神之明》刊载于上博简第五册,主要讨论鬼神"有所明"与"有所不明"的问题。自竹书发表后,不少学者曾就其学术派别的问题作出论述,当中有认为《鬼神之明》为墨学作品,但亦有持反对意见,以为竹书是反墨、墨学异端甚或是儒学之作。本文透过《鬼神之明》内容的剖析,指出篇中虽然提及鬼神"有所不明"之说,但所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实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鬼神观有所不同,且部分更与墨家有暗合之处。此外,本文通过篇中思维方式与《墨经》逻辑学说的相参照,提出两者实有不少可比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菅永忠 《沧桑》2010,(4):177-178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蕴涵着丰富的体育哲学思想,包括"体育第一"的唯物论、"强弱可变"的辩证法、"野蛮体魄"的意志哲学、"简约重行"的实践论等。  相似文献   

15.
16.
《庄子》顺思想具有多层面性、多线索性和流动性,顺思想体现于生命领域也是如此。安时而处顺和安命便涉及生命领域的顺,而悦生恶死和伤性尽殉乃是生命领域失顺之显现。针对干扰生命之顺的因素,为了重建生命之顺,《庄子》提出了实现的路径:顺命。顺命包括安顺死生之命、安顺命运之命和安顺大戒之命等等。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代表名著,是儒家"四书"之一,也是古代学子学习的必读书目,更是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其影响深远,虽然《大学》年代久远,但是其中不乏很多重要思想,对当今社会尤其是当今大学的德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之”字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也是《庄子》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用法灵活复杂。弄清“之”字的动词用法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翻译,对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体系及《庄子》一书的文本内容、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通行的有关《庄子》一书的各种注本中,某些“之”字的用法及翻译提出质疑,以期见教于大方之家。同时提出用古人观念还原辨析古人的语言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萧一山撰《清代东北之官制及移民》是傅斯年主编《东北史纲》的一部分,但因印刷延误、违背当局的对外妥协政策而未获出版。目前,方壮猷、徐中舒所撰二、三卷可能已经失传,蒋廷黻所撰第五卷部分留存,唯有萧一山所撰部分完整收录于《非宇馆文存》。这是日本强占东北,傅氏学术思想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两人进行的唯一一次学术合作。该著作较早地开展了东北区域经济史和人口史研究,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对揭露日寇侵略行径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远芳 《神州》2012,(18):57-58
1《七律·送瘟神》词曲的完美结合 王志信给《送瘟神》七律二首的谱曲是相当成功的,这首女高音作品,旋律线条相当清晰,和声织体写得相当成功,音乐表达细腻,使诗人的情感本意得到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