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雪涛 《神州》2011,(17):10-11
《老子》二十八章中提到"朴散则为器",以及圣人和官长,涉及到本源论和社会人生之域,是很有意义的一章,《老子》除了描述本源的发生,还表达了圣人持无为之德,影响天下万物之意。王弼的注解同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其将圣人与官长同儒家名教联系起来,其解释与《老子》本意有所偏离,因而造成了某些紧张。  相似文献   

2.
《老子》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之“解其纷”,为历来研究《老子》者所争执不休,以笔者之见,未有一解为确.“解其纷”之“纷”,因版本不同而异.或作“纷”,或作“芬”,或作“忿”.纷、芬、忿皆从分得声,可通用,至于在此确训为何词,各家所解大相径庭,择其要有以下三种:一、以“纷”“芬”为“忿”之假借字.  相似文献   

3.
苏辙《老子注》对《老子》的诠释,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苏辙融合儒、道的表现在:调和了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贵阴柔思想融于一体;借《老子》探讨儒家的性命之学;融合儒、道的圣人理论。  相似文献   

4.
《老子节解》应该成书于葛洪《抱朴子内篇》之后的东晋时期。该书将《道德经》八十一章与人身八十一处神灵宫府有序对应,并在此框架下来诠解《道德经》所蕴含的神仙内修之旨。这种基于《道德经》八十一章而来的人身划分观念在中古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老子节解》在体例和内容方面都对《老子想尔注》有袭用和发展,因此《老子想尔注》的成书年代不会晚至如部分研究者所坚持的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5.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不仅篇章不同,且前只二千余字,只及后十之四。而就相同章看,有的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少的章不尽相同:字增多;而且近六分之一的句含义有出人,甚至差异很大。简、帛两类《老子》是否出于一人之手?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对于它,学术界历来争论最多。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王弼对《老子》注解的性质,所以《老子》一书的尚待解决的争论问题,这里不加一般性的评论。但是,这本书基本上反映了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这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王弼(公元226—249年),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正始间,玄学之风兴起;但作为玄学内部,思想也并不一致。王弼是以“无”为核心,建立起玄学唯心主义体系。他的《老子》注,是组成这一体系的重要部分。王弼与《老子》的作者,不仅时代和他们各自代表的阶级不同,同时玄学唯心主义同《老子》一书所反映出来的先秦道家思想也并不相同。那么,王弼注《老子》的性质是什么?我认为,王弼注《老子》是用玄学唯心主义精致了和升华了《老子》的道家唯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老子》第一章辨疑聂中庆《老子》一书虽只有五千言,然其间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古至今,众多方家学子都怀着极大的热情对之进行研读和诠释。但由于时代的久远,文字的古奥,思想的幽深及版本的变异等原因,人们对《老子》的解释颇多歧义,可谓见仁见智。而对...  相似文献   

8.
"道法自然"是老子自然政治思想之内核。无为之治术,"被褐怀玉"的圣人理想,"不以兵强天下"的战争观以及"小国寡民"的理想国构成了《老子》"自然政治"的主要内容。"自然政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无为"而"无不为",持守这一原则,以期天下太平,政事走上正轨,人民富足。  相似文献   

9.
《文物》编辑部: 1974年第11期《文物》刊载了高亨、池曦朝两位同志的《试谈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子〉》一文。作者指出:"《老子》在战国时代,已经流传很广。《墨子》引《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有弗盈’(《太平御览》五百十三引)。"又指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战国时代,不仅道家引用《老子》,而且墨家、法家也引用《老子》,只有儒家未引用《老子》……"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但由于《老子》行简古,不少注释不甚妥当,本以老子思想和字含义为依据,对第一、十三、三十九章中的一些言辞做了新的注释,力求更符合老子原意。  相似文献   

11.
《庄子》对《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对音乐美追求的发展,《老子》追求关乐,《庄子》扩大了美的追求范围,揭示了审美愉悦;对音乐审美标准的发展,《老子》以“音声相和”为音乐审美标准,相和是美乐,不和是丑乐,《庄子》发展为“至乐自然”的音乐审美准则,“籁乐”、“至乐”、“天乐”是美乐,失性、屈礼、不适之乐是丑乐;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老子》追求“大音希声”的音乐境界,《庄子》发展为追求“至乐自然”的音乐之“道”。《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创新:阐明了音乐的本源、功能问题,强调有声人为之乐的重要,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老子是道家音乐和文化的领军人物,庄子则是一号旗手。老子树起了“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巅峰,庄子开拓了审美心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14,(2)
<正>严遵,字君平,是西汉中晚期蜀地最有名望的隐士和学者,扬雄(前53-18)亦从之学。《老子指归》(又名《道德真经指归》)则是严氏以辞赋的形式解读《老子》的著作,《经典释文叙录》及历代经籍志、艺文志俱有存目。《老子指归》仅存《德经》部份,《道经》部份已经亡佚。现在所能见到的《老子指归》分为两大版本系统,一为仅存六卷三十章的胡震亨(1569-1645)《秘册汇函》本,后来的《津逮秘书》、《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四库全  相似文献   

13.
《史记·货殖列传》引《老子》疑义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记·货殖列传》开篇便引了《老子》的一段话:“《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为何要引《老子》这段话弁诸卷首?《老子》这段话究竟是...  相似文献   

14.
宋启发 《文献》1998,(4):236-245
自帛书《老子》甲、乙本问世以来,学界即予以极大的关注.将帛书《老子》两种本子同传世诸种《老子》版本对勘,无论在字句还是篇章结构上都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撰《史记·货殖列传》,开头这样写道:“《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据中华书局出版《史记》校点本) 历来的史家都根据这一条资料,说司马迁在这里对《老子》提出了批评,指斥老子的思想行不通。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合理,有悖于司马迁的基本思想。其实,司马迁在这里非但不是批评《老子》,相反却赞同《老子》的主张。试申述四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文字训读看,有两点应当校正。其一,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道德经》首先要搞清楚《道德经》中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道德经》全书81章,直接论及"道"的就有37章,"道"字先后出现了74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  相似文献   

17.
正《老子》是我国古代经典著述,一般认为是老聃所著,其著作时代不会晚于战国早期。《老子》一书思想深邃,对后世有着深远巨大的影响。但《老子》的文本经过长期流传,颇有讹误,20世纪后期以来,不断有新的古本出现,使可靠地纠正传世文本的错误成为可能。本书以王弼本为底本,以四个最早的古本——郭店本、帛书甲乙本、北大本——为校本,对《老子》文本加以校正,是当前唯一使用了最新发现的古本(北大本)对《老子》加以整理  相似文献   

18.
《老子》原不分章。当它成为官方哲学时,更是诸多不便。于是西汉时有了分章的本子。据说,汉文帝时河上公首先分《老子》为八十一章(有人认为西汉时根本无河上公其人)。严导的《道德真经指归》是将老子分为七十二章的。但西汉时分章本又与不分章本同时传世。直到唐初还有不分章本的《老子》传世。如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就没有章数。  相似文献   

1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俞正燮:“名者,文字也.”“古谓文字为名,北朝人犹守此义,屡见于《魏书》(癸巳存稿》卷十二)按:俞以“名”为文字之义在句中一以贯之,固然以曲代全,然以此义释“名可名”中之后一“名”字,义则甚合.“名”为文字,俞氏广引《文子》、《淮南子》、《周礼》、《礼记》诸书证之,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屡屡发现于包括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在内的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为证实发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一中国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的确实存在,从历史文物方面提供了有力地证据。同时,《孔子见老子图》亦为研究儒道思想之关系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