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月刊》2011,(1):1
杨柳青年画为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重要代表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全国三大木版年画。文章通过对“非遗”视域下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进行相关梳理和归纳,望能够为业界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史月刊》2011,(1):F0002-F0002
杨柳青年画为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相似文献   

4.
杨玉红 《神州》2012,(20):198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产品的包装设计越来越受到商家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艺术,把中国画作为插画的一种形式合理地运用于包装设计中,对于发扬民族文化、创建国际品牌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山东省民俗学会主办的2003年迎新春中国年画楹联学术研讨会2003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在济南召开。 会议论文就中国民间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山东民间年画的内客和审美特征,以及杨家埠木版年画、东昌府年画、平度年画、朱仙镇木版年  相似文献   

6.
程宇辉  陈辉 《东方收藏》2022,(2):116-118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不仅历史非常久远,而且民俗特征浓厚,具有自身独有的艺术风格特色。本文通过分析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应用,从年画的内容、颜色、风格方面说明它对现代插画设计的启发以及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提高现代插画设计的文化内在涵养并推动朱仙镇木版年画这项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3月20日,由文化部非遗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画中有戏'传统年画精品展"开展仪式在恭王府举行。作为恭王府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的开年首展,本次"画中有戏"传统年画精品展汇集了来自我国传统年画产地东、西、南、北、中5大区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东有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西有山西平阳木版年画、南有江苏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北有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中葡可南滑县木版年画。各地纷纷拿出了压箱底的清版老画参展,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河南滑县木版  相似文献   

8.
历史沿革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年画,因产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的桃花坞而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优秀的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称为“姑苏版”,当时的苏州枫桥、山塘、虎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到百万张以上。  相似文献   

9.
范育桦 《东方收藏》2024,(1):150-152
木版年画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审美与创造,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武强木版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紧随时代步伐,在做好传承的前提下,结合传统木版年画视觉语言迎合现代社会审美。文章以研究武强木版年画吉祥文化的视觉语言为基础,讨论其构图、造型、象征符号等要点,探索如何通过设计法则与传统年画的融合应用,沉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展现内在灵魂,从而赋予传统年画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张桐源 《沧桑》2008,(5):235-236
山西新绛民间木版年画是宝贵的民间艺术财富,文章以总述中国传统民间木版年画为前提,引出山西新绛民间木版年画,深入的分析取材、用线、着色等特点,并和其他地区木版年画进行对比研究,说明新绛民间木版年画独有的特点,同时对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边走边想     
《山茶》2014,(6):170-170
作为小说家的冯骥才,近十多年似乎没有小说问世。小说家不写小说还能干什么?手头有一本冯骥才写的《豫北画乡发现记》。是2007年出版的田野调查笔记——小说家冯骥才在抢救、保护各地的木版年画。由此也大略可知他所做工作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游走在潍坊     
鲁泉 《神州》2003,(11)
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齐名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更吸引着成千上万中外游客到潍坊观光旅游。高密的扑灰年画是国内稀有画种,被称为“中国一绝”。潍坊布玩具在元代(公元1206—  相似文献   

13.
星海 《陕西史志》2001,(2):61-62
在我国绘画艺术的门类里,有一种独有的艺术样式——木版年画,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画是在中国民间于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理愿望的一种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果忆     
戴明贤  黄尧图 《贵阳文史》2013,(3):F0002-F0002
杨梅是平凡的水果,贵阳近郊的"火炭杨梅"却似乎是罕见的品种。一颗颗大如酥李,色作墨红,呈现一种天鹅绒的质感。那包装也很别致,腰鼓形的小竹篓里铺些枝叶,黄色网眼和绿色空隙处,闪出炽炭般的色泽,真可入画。肉极厚,味极醇,身价也在小摊上那些微红泛白的货色的十倍以上了。贵阳另有两种极凡贱的野果,卖法很有意思。一是刺梨,用棕丝贯穿,一串五个,小灯笼似的;一是山楂,一穿在大圈,像是红漆的佛珠。  相似文献   

15.
都晨 《民俗研究》2012,(3):120-128
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年画运动中木版年画作品的创作和民众接受情况的分析,探讨木版年画发展中国家意志、艺术创作者、接受者和文化之间的结构与能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晓晴 《民俗研究》2011,(4):228-236
明清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吉祥意蕴是传统吉祥文化的形式意义显现.它根植于中国民众共同的“趋吉求瑞”心理以及对于生命存在“求生祈福”精神本质的永恒追求,形式表现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人物表现与构成法则。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中。解悟明清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吉祥意蕴是提升设计作品文化识别性,打造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设计形态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带来了新的解读方式和传承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数字化的形式注重参与者的交互性,在精神层面给用户带来满足感,朱仙镇木版年画应打破现有创作传统与困境,重塑文化新形象。文章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概述、困境进行讨论分析,结合文化创新案例,提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明清戏曲年画初论凌清一、戏与画有机结合的“复合型”艺术中国民间年画,源于年末岁首除旧迎新、驱鬼禳灾的门神画。历代渐有发展,至明清得木版印刷之助,从此风行。年画的内容,初期多以祈福纳祥、驱鬼辟邪的《天官赐福》、《招财进宝》和门神为主,渐而历史故事、小说...  相似文献   

19.
陈果  郭葳 《神州》2012,(24):41-41
通过阐述日本简约设计色彩的起源及日本筒约设计发展历程,分析现代日本包装设计色彩中简约理念的发展,进而阐明筒约包装设计色彩是符合现代社会环境要求及人们审美倾向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日本简约包装设计色彩的审美特征,在设计上简约包装设计色彩讲究简洁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20.
打铁画(一)     
草青 《神州》2011,(1):62-67
铁画,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瑰宝,现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画是芜湖匠人和文人相结合的产物,这段传奇,人皆向往。兹载《打铁画》于此,以飨读者。告别溧水走他乡三百年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秋季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江苏溧水镇畔溧水河上的一只小乌蓬船就亮起了一盏小灯笼,一盘铁匠炉子闪闪吱吱就着灯笼昏糊的光踏过跳板上了船,后面跟着一个女人,女人牵着一个小孩。这挑铁匠炉子的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